2020上半年,電影行業進入至暗時刻,院線電影已關閉160餘天,面臨著人才流失與資金等多重壓力,視頻網站在經歷了短暫的數字狂歡後,也逐漸面臨缺乏優質內容、觀影量下降的風險。如今,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線上觀影成為新趨勢,也成為電影行業在特殊時期的自救指南。
7月10日,貓眼娛樂、愛奇藝電影、微博電影聯合推出《2020上半年度電影市場數據洞察》(以下簡稱《報告》),從院線電影現狀、線上觀眾行為及視頻網站布局等多個維度,對電影行業進行全方位觀察。
《報告》顯示,院線停業至今,公眾對回歸影院的期待不減,期待指數在3個月裡上漲34%。與此同時,部分觀眾選擇線上觀影,其中超過六成觀眾能夠接受付費觀影模式,證明「雲觀影」大有可為。不過,目前無頭部大片入市,線上觀影仍難彌補損失。
為滿足人們的線上觀影需求,各視頻平臺擴大片庫資源,引入院線新片,並加大技術投入,升級版權保護、視聽體驗與大屏媒介的發展,為線上宣發護航。長遠來看,此次疫情將成為催化劑,推動新模式走向成熟,最終與院線電影形成雙線新時代。
院線復工之日遲遲未到,超半數公眾「太想念」影院
2020年1月,國內爆發新冠肺炎疫情,院線電影市場年度票房停滯於22.42億。在影院復工相關消息及節假日拉動下,貓眼想看數在3月下旬、5月初和6月初出現波峰,證明人們的線下觀影需求經久不息。
截至7月1日,因疫情被迫撤檔的《唐人街探案3》想看量上半年新增126.5萬,《姜子牙》新增54.8萬,《緊急救援》《奪冠》想看量新增均超20萬。可以看出,觀眾對「缺席」檔期的大片期待不減。
隨著疫情日益好轉,公眾心感受發生變化,其中「期待」、「喜悅」等積極感受增長明顯,而「擔憂」、「焦慮」、「缺乏安全感」等消極情緒持續下降。
與心理變化同步,公眾對重回影院的期待值一路飆漲。《報告》顯示,觀眾期待指數從2月份的54%迅速拉升至5月的88%,近乎九成。調研結果顯示,表示「近期不會」與「今年不會」去電影院的佔比持續下降,6月超過半數公眾表示「太想念」影院。
不可否認,2020年是電影行業的至暗時刻,然而觀眾觀影意願卻日益增強,將成為日後行業復甦的基礎和最大倚仗。
對於復工後的觀影選擇,觀眾抱有不同期待。從片單類別上看,近三成觀眾期待喜劇電影,科幻其次,懸疑、動作電影支持率逼近10%;從觀影配置上看,超半數觀眾會選擇「特效廳+新片+票價適當優惠」組合,三成觀眾會選擇在普通影廳看新片,也有14%觀眾傾向於在特效廳看經典影片重映。
除票價優惠與新片上映外,期待重回影院的觀眾還會注重防控措施。《報告》顯示,59%的觀眾將「影院防控措施」作為自己回到影院觀影的因素,除此以外,「優惠票價」、「是否有新片上映」也是他們看重的因素。
由此可見,觀眾回到影院影響因素複雜,既要有新片及優惠票價拉動,也要降低影院風險程度,才能讓觀眾恢復消費信心。
後疫情時代「雲觀影」成新趨勢,超六成觀眾接受付費觀影
可以預見,由於用戶觀影向線上轉移,觀眾接收影訊的渠道也發生變化。《報告》顯示,分別有73%的觀眾主要從微博平臺,和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等長視頻平臺獲取線上觀影信息,其次才是朋友圈/熟人推薦及短視頻平臺,近兩成觀眾仍會選擇貓眼等電影垂直平臺獲取線上影訊。
微博電影調研顯示,觀眾在線上觀影平臺選擇影片時,最看重「題材類型」和「演員導演」,其次重要參考標準為「評分」,而平臺內的預告片、海報所提供的參考價值相對較低,觀眾觀影選擇更受電影內容本身影響。
在觀影行為上,人們線上觀影時間與院線觀影基本保持一致。愛奇藝數據顯示,21:00-23:59是人們的觀影尖峰時間,中午12點-13點午餐時間也出現了流量峰值,從中午到午夜的12小時內,觀影流量幾乎佔全天的70%。
由於觀影高峰集中於用餐、睡前,用戶觀影行為日益碎片化,看完一部電影平均需要1.6次。其中,絕大部分觀眾會保持原速觀看, 10%的觀眾會開啟倍速模式。
微博調研顯示,觀眾進行線上觀影時,要求並不會比院線更松,他們對「故事劇情」和「演員演技」極為看重,同時對電影的「敘事節奏」「畫面質感」以及鏡頭等「拍攝技巧」也有較高要求。或許因線上觀影條件限制,觀眾對「特效」要求最低,甚至排在「音樂、音效」之後。
根據貓眼研究院對線上觀影付費意願進行的調研,73%用戶曾進行過線上觀影消費,22%從未消費,5%用戶不記得。其中,64%的用戶選擇了「完全可以接受」與「比較能夠接受」,明確不接受的用戶佔比僅為三成。證明線上付費觀影模式可以被市場接受。
此外,微博調研結果顯示,線上觀影優勢集中於「觀影便捷」、「倍速 快進 隨時退出」、「片庫豐富」等因素,而劣勢則為「視聽效果不比影院」、「觀影投入感較低」、「熱門影片上新較慢」等。對線上觀影而言,「彈幕互動」是最不重要的優勢,而「影片較貴」也是最不被觀眾在意的劣勢。這意味著觀眾仍保持線下觀影的行為習慣,儘量減少溝通互動、並願意為內容付費。
在所有線上觀影的媒介中,大屏電視備受青睞。《報告》調研顯示,77%的受眾傾向於選取大屏觀影,其中23%不願意選擇的受眾中,六成是因為設備/會員購買等原因,僅有9%的觀眾認為「小屏即可滿足」。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雖然手機越加方便,但人們仍保留著大屏觀影的潛在需求。數據顯示,自2020年1月起,愛奇藝電視端觀影的日均活躍規模和日均使用時長連續攀升,居高不下。可以預見,伴隨網絡電影發展,電視端市場前景廣闊。
網絡電影+院線電影雙線「運糧」,視頻平臺技術賦能線上觀影體驗
此次疫情期間,線下影院停擺,線上視頻平臺流量隨之增長。《報告》顯示,2020年1月-3月用戶線上觀影需求短時爆發性增長,2月份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三家平臺月活平均增幅達8.3%。
而隨著復工復產壓縮人們娛樂時間,且短視頻平臺搶奪用戶注意力,4、5月份各視頻平臺月活用戶數下跌。與此同時,疫情影響下全球電影大規模撤檔,院線電影內容「斷糧」,使視頻平臺觀影用戶再次流失。
對於觀眾而言,院線級別的商業大片是吸引他們觀影的最佳選擇。愛奇藝數據顯示,截至6月,2020年上半年電影熱度TOP20中,有40%為2019年下半年以來上映的院線影片,30%為往期上映的院線新片,包括《冰雪奇緣》與《唐人街探案2》,餘下30%為網絡首播電影。
為緩解院線大片之「渴」,各視頻平臺增強了片庫影片的覆蓋力度。在此期間,愛奇藝片庫影片上新數量同比增長200%以上,並與騰訊視頻、優酷等視頻平臺聯合環球、索尼等電影公司推出「系列電影刷片抽獎」的活動。
除此以外, B站上線了《指環王》《霍比特人》全系列影片;西瓜視頻免費上線《瘋狂的外星人》等影片;騰訊視頻新上線了「6000部電影免費看」專題。2月份,各視頻平臺推出湖北地區限免活動,豐富觀眾線上娛樂生活。
影院遲遲未能復工,院線電影也紛紛轉戰視頻平臺。《囧媽》《大贏家》《春潮》《愛情鳥》《無限》《灰燼重生》等影片先後上線西瓜視頻、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等視頻平臺,其中愛奇藝與騰訊視頻採用單片付費模式,聯合獨播甄子丹的院線電影《肥龍過江》和斯嘉麗·詹森主演的《婚姻故事》等影片。
院線電影此次集體「登陸」,一定程度緩解了電影行業壓力。一方面,通過網絡首播回收一部分成本,緩解疫情下的經營壓力,繼續孵化新項目;另一方面,視頻平臺也可拿出更多版權成本,為用戶獲取新的電影內容。
除了院線電影,電影節也選擇在線上舉辦展映活動。2020年5月,北京國際電影節與愛奇藝聯合主辦了「春季在線影展」,保留線下電影節環節,開發邀請函、觀影記錄等功能,盡力為觀眾還原線下電影節體驗。
6月,騰訊視頻與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聯合主辦了「日影季線上展映」活動,包括三場線上論壇「雲觀影」,演員趙又廷、導演十一月、編劇史航將與日本電影主創與影迷在線對談,此次活動甚至引起日本電影愛好者的關注。
在此期間,微博與愛奇藝構建起「雲展映觀影閉環」,由電影主創、明星參與話題互動、開啟雲路演,提升話題熱度;用戶可到愛奇藝觀看《朱迪》《爆炸新聞》等影片,與《一百零八》《婚姻故事》《春潮》的限量點映;觀影后,用戶在微博討論將繼續發酵話題,將全民關注焦點聚焦於電影。此次活動中,70多位明星及電影人參與討論,相關話題6次登上微博熱搜,累積閱讀量逼近4億。
如今,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電影線上宣發技術也加快成熟。
在電影數字版權保護方面,線上影片採用DRM技術保護版權,可限制數位化媒體內容的使用權。目前,愛奇藝站內應用DRM覆蓋影片數量增長90%,並應用於春節在線影展環節。優酷啟用了安全性中等但覆蓋面廣的自研軟體DRM方案,與千裡眼盜版監測平臺協同減少盜版源頭。
在視聽體驗方面,各平臺均在通過技術能力升級電影視覺效果和聲音效果。如愛奇藝應用杜比視界技術升級影片39部,從畫面的亮度、對比度和色彩上提升畫質;應用杜比全景聲技術升級影片15部,讓影片聲音變得流動和立體;自主研發ZoomAI介質增強算法,可將1080P視頻轉為4K,提升畫面通透性、清晰度、色彩飽和度、亮度、質地與層次感。
除此以外,優酷推出了「幀享」視聽服務,上線了」每秒60幀、環繞音效和HDR「的幀享雲影院。騰訊視頻與vivo聯合推出「臻彩視聽」專區,提供高幀率、HDR10、高解析度、杜比全景聲/杜比音效的電影內容。
如此來看,宅經濟很大程度推動了大屏的發展和技術革新,市場需求已成為技術升級的外驅力,各視頻平臺加碼布局,將線上的觀影體驗推向新階段。
多家影業公司加碼網絡電影,電影行業進入雙線並行新模式
2020上半年,網絡電影成為電影行業唯一活躍的市場。《報告》顯示,愛奇藝上半年上線176部,佔市場總量達44.3%;騰訊視頻發布了最新的分帳規則,並在上半年上線86部影片,同比增長10.3%,上線數量佔市場總量21.7%;優酷上半年上線數量114,同比降低3.4%,上線數量佔市場總量28.7%。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上半年度網絡電影分帳票房榜單》中,愛奇藝分帳票房突破2000萬的影片已經達到6部,數量是去年同期的6倍,分帳票房超過1000萬的影片數量已經達到23部。
除已上線影片外,待映影片中也不乏佳片。貓眼待映影片想看TOP10中,2020春節檔撤檔待映影片全部入圍,此外六小齡童、馬德華以動作捕捉出演的《西遊記真假美猴王》也高居前五名,去年未能與大家如期見面的《八佰》也擁有27萬的想看。
今年10月1日,寧浩任總導演、張藝謀任總監製,陳思誠、徐崢、鄧超&俞白眉、閆非&彭大魔等聯合指導,葛優、吳京、劉昊然、王寶強等群星出演的《我和我的家鄉》計劃登陸國慶檔。
隨著網絡電影市場的迅猛發展,更多傳統院線的電影人也將線上市場作為電影院之外的另一個舞臺,雙線人次的交流與互通,也有利於兩塊市場互相促進、共同發展。早在2017年,華誼、萬達等傳統電影公司就開始布局網絡電影市場。2020年,自由酷鯨影業、磨鐵娛樂等八家公司組建「一群人」聯盟,發布網絡電影重裝上陣計劃。萬達影業也宣布拍攝知名IP《鬥破蒼穹》的網絡電影。
電影觀眾仍然熱愛電影好內容永遠散發市場吸引力
疫情期間,線上觀影成為了觀眾的唯一觀影選擇。《報告》顯示,疫情期間在線上高頻觀影的觀眾,往往也是往常高頻走進電影院的觀眾。
雖有部分影迷在疫情期間採取線上觀影的方式,但傳統院線觀影具有無法替代的優勢。根據調研,在電影院院線恢復後,雙線市場正常運轉,近半數的觀眾願意綜合考慮線下或線上觀影,僅有8%的觀眾做出了「基本就在線上/電影院看電影」的選擇。
換而言之,疫情正在加速電影行業邁入「雙線」新時代,對於觀眾而言,良好的精神與視覺體驗將是他們選擇影院觀影的重要因素,而對於影視從業者來講,未來的宣發渠道也將呈現「流媒體」與「院線」兩大格局趨勢。
「未來的電影製作、宣發都會出現新的形式。在宣發領域,可能會形成院線宣發與網絡宣發並駕齊驅的格局。」 開心麻花總裁、開心麻花影業董事長劉洪濤表示,「未來的電影市場不僅不會萎縮,反而會增長!我們要勇敢地擁抱變化、擁抱未來!我們堅信,無論未來載體怎樣變化,吸引並感動觀眾的永遠是好內容!」
結語
2020年過半,電影行業進入了疫情下的新常態:院線新片開啟線上首映,視頻網站豐富電影片庫,觀眾滿懷回歸影院的期待,以線上付費觀影的形式補充觀影需求。在此次發布的《2020上半年度電影市場數據洞察》中,既可以看到線上觀影模式的日趨成熟,也能感知院線電影長線恢復的觀眾基礎。電影行業共同期待下半年的復甦,共同走出至暗時刻。
而無論是院線觀影還是線上觀影,電影的內容質量始終是觀眾選擇的決定因素,目前業內多家龍頭企業均已釋放出持續孵化優質內容、激活觀影需求的信號。7月15日,貓眼娛樂、愛奇藝電影、微博電影還將聯合推出《2020上半年年度網絡電影市場數據洞察》,進一步深度剖析網絡電影的市場表現與行業潛能,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