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很多身邊的朋友裝修,問的問題常常從應該買什麼空調、冰箱、洗衣機,轉為先從水和空氣入手,中央空調、新風系統、地暖、全屋淨水的問題開始多了起來,追求更好生活的腳步從未停止,所以,今天咱們就聊聊空調、新風、淨水和地暖。
15年因為一些原因,在美國休斯頓生活過一段時間,租了一個公寓,水費電費都是全包的,所以看著家家戶戶空調都是24小時開著,窗戶外面就是空調的室外機,屋裡幾乎聽不見聲音,空調也很舒服,空調病?不存在啊!外面驕陽似火,屋裡是四季如春。
家用中央空調雖然一直有接觸,不過以前也沒覺得好到哪去,還是認為中央空調主要是美觀大方,室內機安裝在吊頂裡面,只有出風口和迴風口,各種管路都被包裹了起來。
那次經歷才體會到舒適性來說,中央空調安裝不受限,出風口可以安裝在最理想的位置,送風也更加的柔和舒適。
說到空調,很多人以為空調室內外連接管裡面傳遞的是空氣,室內機就是一個出風口,所以認為中央空調加個濾網連新風也解決了,其實啊,空調的管道裡面沒有空氣!
管道裡面傳遞是製冷劑,按照製冷劑的不同,分為氟系統和水系統,水機和氟機哪個好,打的是不亦樂乎!
那就不得不講講這兩個產品的起源了,美國人對舒適的追求和對能源的態度,是與眾不同,凡事以舒服為主,所以美國以水機為主,水系統用水作為冷媒,出風溫度舒適,約克、特靈、麥克維爾和開利是美國的四大中央空調品牌。
如果房子面積大,建議選擇約克,約克也有針對150平米左右戶型的解決方案,原來美國品牌沒有變頻技術和氟機,不過現在也都引入了。
說起氟機來,還是得說日本的技術,日本自然資源少,所以凡事都從節能開始考慮,大金、日立,三菱等企業在開始的研發投入都很大,所以氟機還是日本的好。
當然最近10年,國內的格力、美的、海爾也都投入很大的力量,聘用了不少日本專家來,所以國內品牌的技術實力也不錯。
如果房子面積不大,那麼選擇氟機就更好,我們建議在大金、格力、日立,三菱電機中選擇。
大金優勢在售後及時服務好,日立價格有一定優勢,三菱電機質量穩定,但是價格高,格力在中央空調圈內人中口碑非常好,認為是在大金之下,日立之上,對於品牌沒有太強偏好的,格力也不錯。
當然,有研究深的,還會挑一挑外機壓縮機,這個代表了各家的核心技術,不過發展這麼多年,已經是各有各的好處。
比如渦旋壓縮機的額定開啟為1/3也就是說比如外機是6匹,最小開2匹,如果家裡只有一個房間使用1匹的空調,那麼會有1匹持續浪費,但是渦漩式壓縮機6p以上有性能優勢,雙轉子或擺動式壓縮機更適合小匹數的,所以選購的時候,選合適匹數的外機就好,沒必要太糾結技術。
總結一下,水系統是把傳統的中央空調做小,俗稱水機,氟系統則是把傳統的分體式家用空調做大,俗稱氟機或者多聯機。
水系統熱交換在室外機完成,好處就是水傳熱穩定,室內溫溼度控制的好,更加舒適,還可以二聯供,冬天可以供給地暖系統熱水,不好的就是慢、能耗高,國外空調常年不關,多用水系統。
國內是即用即開,氟系統速度快的優勢就更突出。整體來說,水機的成本會低一些,也更加舒適,水機可以配合地採暖,如果戶型大200平米以上,選擇水機更舒適,中小平層,還是氟機更好。
選購中央空調,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中央空調節省了室外機的空間,不過想要安裝中央空調,安裝還是最重要的,三分產品、七分安裝,注意自己家裡的層高。
建議優先選擇各個品牌官網上的制定經銷商進行購買和安裝,因為廠家都是有非常詳細的安裝規範的,嚴格按照規範安裝,這樣不僅可以保證產品的品質,而且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安裝質量和安裝後的使用體驗,減少後期不必要的麻煩。
2、經銷商會根據你家的面積,朝向,當地的最高最低氣溫,層高等參數進行室內機的選配,這個咱們不用太操心,只需要記住能往大了配,絕不要往小了配,要不用的時候製冷慢,制熱慢可就不爽了,根據內機的總功率,來算出適合的室外機,根據你的使用率,可以有超配的情況,但要注意,一般不要超過130%。
3、內機有很多種功能,最有用的是3D氣流,可以上下左右送風;智能3D氣流就是加了探頭可以探測地面溫度,適合用中央空調採暖選用,溫溼平衡型可進行降溫和不降溫情況下除溼,南方更適用,北方用處不大,另外廚房衛生間衣帽間等專用內機,有需求也可以裝。
4、為了控制噪音,室內機不建議選7.1KW以上的,用2臺小的對著吹,肯定比一臺大的單向吹效果好。
5、提升泵不是必裝的,物理排水,層高夠,安裝坡度在1%就可以,免去了排水泵損壞泡頂子和管內積水時間長發臭的問題,當然如果層高有限,推薦日立新出的DC型內機,內置提升泵,如果提升泵出現故障,會自動停機,防止泡頂的情況發生。
6、輔材也要選好品牌,比如浙江海亮,重慶龍煜等比較好的輔材、銅管。留好檢修口,後期維護起來就省事多了。
決定了選擇中央空調,那麼選擇一個靠譜的經銷商,問問氣流設計、聊聊品牌的好壞、看看現場,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決定水機和氟機,配置好室內機,選好室外機,和新風系統最先安裝再改水改電,其實,也沒有那麼複雜,對不對?
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