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走運之前,必有徵兆」,當身邊有這幾件「怪事」,要注意

2020-12-24 昊濤說史

人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人類追求「功名利祿」的熱情,猶如這「飛蛾撲火」一般,絲毫不知疲倦。

縱使是人生苦短,幾十個春秋彈指一揮間,但有些人卻能在有限的生命裡創造出非凡的功績,在歷史上留下隆重的一筆,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向前進步。

人和人之間是有差異的,最終導致結果也不同: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易經》中就透漏了:「走運之前,必有徵兆」,當身邊有這幾件「怪事」,恭喜你

一、思想:本來在思想上總是不停的回憶過去,追悔過去,在糾結中不能自拔,近期有如夢初醒的感覺,意識未來才是最重要的。

二、行為:很久沒有清理家居,近期卻有對家居做一次較好清理的行動計劃,並且打算把家裡破損的東西換掉,把廢舊的東西扔掉等。

三、衣著:原來總喜歡穿著一些顏色較為深沉凝重的服裝,近期卻喜歡顏色鮮豔明快的衣服來。

四、飲食:原來一直喜歡吃口味較重的食物,辛辣食物甚至酗酒等,近期卻從心裡意識到酗酒的錯誤性,並且在飲食上更喜歡清淡口味。

五、睡姿:原來總習慣於仰臥著睡覺,近期喜歡側身睡覺,並且感覺測身睡覺比仰臥睡覺舒服多了。

六、性情:原來更喜歡獨處,靜坐,沉默寡言等,近來卻學會了微笑,並且非常想與他人交流,既希望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也希望向他人展示自己。

順天應人,適時而動

《周易》有言:「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曾仕強說:「中國人講求天人合一,其實就是要順天應人,順乎天理而適應人情。」

順天並不是宿命論,不是聽天由命,而是要順天道,懂借勢,順勢而為,以得天時;正道而行,唯善唯德,以得地利;順應人心,可以利己但不能損人,經營好人脈,做順應人心的的事,以得人和。

惶惶大勢,順之者事半功倍;世道人心,應乎者方能成事。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易經》裡面多次提到一句話,「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此處的「自」不是「來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

「自天佑之」是告訴我們,自己努力,「天」才會幫助我們,也就是「天助自助者」。

在困難面前,不要等待別人的援助,要自己想辦法克服,挺過去。其實,當一個人感到所有外部的幫助都已被切斷之後,他就會盡最大的努力,以最堅忍不拔的毅力去奮鬥。

只要一個人奮發圖強,不懶惰,面對困難想辦法克服,那麼隨之而來的,一定是福報!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這句話的意思是,積了厚德的人家,福報一定很大,子孫都跟著沾光。比如孔子的後代、孟子的後代、範仲淹的後代、曾國藩的後代、林則徐的後代等等。

人生在世,要把眼光放長遠點:不僅要為當下考慮,還要為未來考慮;不僅要考慮自己這一代,還要多為子孫後代著想!留給子孫金山銀山,不如多行善積德,做個好榜樣,用忠厚道德傳家,才會更長久。

正如古人所說:「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看完上面3條,我們也領會到了易經中的道理。我們中國人可以說是「大易民族」。因為如果你仔細觀察、用心比對,就不難發現我們的所思所為,大多本自《易經》,依循易理。

《周易》之所以博大精深,就是因為它內容的包羅萬象。

儒家以《易經》乾卦立派道家以《易經》坤卦立派兵家三十六計也是來自《易經》。

古時候 ,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雖然身處不同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都在26歲之前,就熟讀了《周易》。

現代新儒家的馮友蘭先生就曾留下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

楊振寧、李政道從《易經》的陰陽消長的原理中得到啟發,提出了原子能態二組的奇偶性存在著盛衰消長的變化,這一重大發現使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而故宮就是按照《易經》卦理來設計,蘊含精密數學原理,歷經600年風吹雨打,依然屹立華夏!

中國人到何時都不能忘了《易經》

想要讀,還是建議去讀帶有白話文譯文版的《易經》,最好還帶有配圖,這樣圖文並茂更便於理解《易經》。

目前我看的這本就是帶有白話文翻譯的圖解版易經,名叫《圖解易經》。

它採用圖文解讀的方式,一一解讀了《易經》中的每一句話,將其深奧無比的智慧,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展現在讀者面前,讓大家可以一探《易經》的古老智慧。

而且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易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能讓你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僅需55元,就是消遣娛樂時的一頓飯錢,卻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

想要閱讀學習的朋友,點擊下面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易經:「走運之前,必有徵兆」,當身邊有這3件「怪事」,恭喜你
    人這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難怪老人說:「要好好過好當下」。其實仔細想想,好不容易來世上走一遭,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過得不平凡,不希望自己這一生過得窩囊。但是人生之路總是充滿著曲折,充滿著很多不平等的對待,這時候如果心態不好,只會讓自己越陷越深,最終走不出來。
  • 易經:「走運之前,必有徵兆」,當身邊有這二件「怪事」,恭喜你
    《易經》提醒我們:「走運之前,必有徵兆」,當身邊有這幾件「怪事」,恭喜你,你的命運將迎來好運!怪事一:懂得自強不息乾卦的《大象》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很多人都熟悉這句話。《易經》本意是想告誡我們,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人生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任何一種外力都是靠不住的,換句通俗的話說就是,你自己不站起來,就永遠沒有出息!怪事二:學會等待時機,厚積薄發《易經》:人生所有的幸運,都來源於厚積薄發!
  • 「緣盡之前,必有徵兆」,朋友間若有這4件怪事,表示緣分已盡
    因此,有句話說:「緣盡之前,必有徵兆」,朋友之間如果有這4件事情,便「近在咫尺,遠若天涯」。第一件「怪事」:有話不說朋友之間在一起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這也間接表明,兩個人之間合得來。第二件「怪事」:聚會迴避朋友之間總是經常來往,一起出去聚餐、一起出去遊玩、一起去踏青、一起去逛街……但是,當朋友之間發生一些矛盾的時候,兩個人之間就形成了一道屏障,產生了距離。
  • 《易經》告誡:敗家之前必有徵兆,家裡若發生這3件事,要注意了
    其實我國老祖宗早有忠告,在我國千年的歷史中出現了許多的經典,其中「群經之首」的易經就說過:敗家之前必有徵兆,家裡若發生這3件事,要注意了 提起《易經》,很多人稱其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古人為什麼會用易經來測算?
  • 一個人走運前有什麼徵兆?《易經》中的這2句話,就是答案
    網上有人總結說:人要走運的前兆是失業、離婚、窮困、破產、焦慮、孤單、被排擠、被輕視、被背叛、被傷害,物極必反,祝福你,你人生的巔峰馬上就要到了!暫且先不說這段話是否正確,我們先分析說此話的人,是不是像極了魯迅筆下的阿Q?
  • 「緣盡之前,必有徵兆」,兩人間若發生這四件怪事,便已咫尺天涯
    是啊,兩個人如果有緣,那麼,就是在千裡之外,都可能會有心靈相通的地方;而兩個人如果無緣了,即使坐在我們的對面,只怕也是咫尺天涯了吧。所以,有人說:「緣盡之前,必有徵兆」,兩人間若發生這四件怪事,便已咫尺天涯了。
  • 易經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若身邊出現這幾件怪事,要警惕
    易經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若身邊出現這幾件怪事,要警惕《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包羅萬象、廣大精微,被譽為「大道之源」,是中華文化傳統的源頭,儒家、道家皆以為經典,幾千年來對華夏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易經云: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 家運興衰,必有徵兆:一個家庭出現這3個人「怪人」,很難幸福
    從古至今,《易經》收穫了不少粉絲,只要明白了易經中的冰山一角,就可能成為卓有成就的人。聖人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錯,朱熹親自為《易經》註解,可見它在文人墨客心中的地位。《易經》說:家運興衰,必有徵兆,一個家庭出現這3個人」怪人「,想幸福都難。今天我願意與大家分享易經的智慧。《易經》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易經說:一個家庭,如果出現了一個德不配位的老人,那麼,老人的所作所為,肯定會給我們家帶來不好的影響。這個為老不尊的老人,會常常惹是生非,經常會鬧,甚至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 一個人在走運之前,身上會出現這3個徵兆,記得轉告你朋友
    農村有句老話:三十年河東轉河西,莫笑窮人穿破衣。話糙裡兒不糙,說的是一個人的命運,不可能一直順,也不可能一直背。如今有不少人生活過得不好,就抱怨為什麼自己一直走背運。其實呢,人生起起伏伏,這很正常,關鍵是當好運來的時候,你要能意識得到,你要能夠抓得住。一個人在走運之前,會有以下三個徵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易經》提醒:一個家庭破碎前,會出現3個徵兆,有一個都要注意
    其實,在家庭破碎之前,有許多徵兆早就已經出現,為了維護好家庭,夫妻理應該見微知著,乘著苗頭尚未有起色之前,將危機掐滅在萌芽之中。而曾國藩從《易經》中提煉出的三點徵兆,有一個都需要注意,對挽回家庭矛盾具有奇效。懶惰曾國藩說的第一個徵兆叫做"人敗皆因懶"。這句也是提煉於易經中的渙卦。
  • 易經:人在「走運」之前,會有3種變化,出現一種都要恭喜你
    假如要說一本最具中華文化特色的書籍,各位想到的會是什麼?《論語》?《詩經》?《道德經》?實際上都並非!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易經》。一部極具神秘色彩的經典古籍,迄今皆有很多人在潛心研究,一字一句都彰顯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 「人不成器,必有徵兆」:人到四十,還喜歡做這四件事,難有出息
    ,能不能成器,往往是有徵兆的。」在我們身邊,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人,在小的時候,就顯露出了一些不良的苗頭,如果一味地發展下去,長大以後,必然會成為「逆子毛猴」,到處惹是生非,給家庭,給社會帶來不安全的隱患。如果這些不良苗頭能夠得到及時糾正,是完全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走向的。但是,人到四十,如果還喜歡做這幾件事的,估計就難以出息了,我們一定要及時糾正,也許,懸崖勒馬猶未晚矣。
  • 易經隱藏的天規:人在災禍發生前會有3個徵兆,出現一個就要注意
    說到讀書,傳遍天下:與其讀世上萬卷書,不如讀《易經》,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 更何況《易經》是中國,原來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因此,如果讀懂《易經》的話,便可以說讀了中國人的根!《易經》不僅是一本「奇書」,也是關於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易經》這本書最初是檢測兇吉的書,後來發展成富有哲學思想的寶典。
  • 《易經》提醒:一個人禍事來臨前會有三個預兆,出現一個就要注意
    俗話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一個人一旦不小心招惹禍事,那是躲也躲不掉,但是禍事來臨之前一般都會有徵兆,我們可以提前準備以減少損失,那麼如何做呢?《易經》提醒:一個人禍事來臨前往往會有3個預兆,出現一個就要注意了!第一、「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坤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一個人倘若能身居高位而不驕傲,屈居人下而不憂愁,終日勤奮,隨時警惕,自強不息,隨時反省,即使面臨危險也可免遭災禍。
  • 易經告誡:當身邊有這3種情況,說明小人在算計你,要小心
    而有一類人,表面上對你很好,卻總是在背後說你壞話,他們會在你的面前故作姿態,製造出你們關係很好的假象。而實際上,他們會在你不在場的時候,在你的朋友面前,說你的壞話,試圖讓身邊的人遠離你,同時這種行為不容易被發現。因此,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去發現這一類人,避免吃虧。
  • 易經:一個人禍事來臨,往往有2個徵兆,出現一個也要防微杜漸
    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能夠體現出世人對易經的高度讚譽,易經被稱為「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所以很多智者都說讀懂了易經,便明白了人之根本。比如《易經》中透露,一個人在災禍發生前會出現的2個徵兆,現在知道還不遲!
  • 易經:一個人「發財前」有3大徵兆,如果有一個,好運就要來臨
    尤其是,《易經》還透露出,每個人「發橫財」前有3個預兆,假如會有一個,好運氣也要即將來臨:德可配體,福來收盡《易經·繫辭下》提醒大伙兒:"恃才傲物,必有災殃。」蘇軾因為過於擁有才華而鋒芒畢露,在仕途中經歷挫折之後被貶到黃州,在這幾年時間裡面,經歷了蟄伏和沉澱,在這沉澱的過程中,也養成了平和溫潤的性格。
  • 秦始皇去世之前,曾發生三件怪事,兩件至今讓專家無法解釋
    秦始皇去世之前,發生三件怪事,兩件至今讓專家無法解釋!引言: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定我大秦萬世之基。自古以來,很多朝代的統治者們都「短命」,這點也不無道理,雖然統治者們享受天下最好的服務,但同時承擔著天下最大的壓力,對於內有憂愁外有隱患的局面,統治者們要隨時做好準備,因此每天日夜操勞,身心得不到放鬆,必然出現身體原因,影響其壽命縮短,當然了,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在古代,醫療水平並不是很發達,雖然皇帝身邊處處跟隨太醫,但大多數都是巧言令色,溜須拍馬的「庸醫」罷了對於秦始皇的死
  • 家有怪人,必有餘殃:賈家烈火烹油時發生3件怪事,王熙鳳沒察覺
    家有怪人,必有餘殃:賈家烈火烹油時發生3件怪事,王熙鳳沒察覺鬼谷子總結家族運勢時,警惕世人,家裡連續出現一些怪人、怪事時,是家族走下坡路的開始,應該查找原因,亡羊補牢。道理容易懂,但人在世事中,總是當事者迷,看不到順利背後的陷阱,這是很危險的。
  • 《易經》:要想家庭氣運興旺發達,平時多注意這3件小事
    古語有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庭對於一個人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家中有著溫暖,有著心靈的羈絆,從家人的身上也可以很清楚感受到關愛。而《易經》可以讓你的人生越來越順,可以讓你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告訴你一個家庭的氣運要保持興旺發達,是因為平時專注了這三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