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心說
我的心事,說給你聽,點擊右上角「關注」,開啟一段暖心之旅。
古人說,智者畏因,愚者畏果。這句話的意思是,聰明的人,害怕做壞事;愚蠢的人,則畏懼得到壞的結果。
智者之所以為智者,就是因為他們懂得「因果循環」的規律,目光長遠,知道最壞事會影響自己的福報,所以他們從不去做壞事。
而愚者之所以蠢笨,也是因為他們的目光短淺,只懂得貪圖眼前的利益,卻看不到這利益背後,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損失。
在現實生活中,愚蠢之人,大多也是命苦之人,因為他們頭腦糊塗,枉活一世,往往也活不明白,活不通透,他們總會用狹隘的目光,去做一些自以為是正確的事情,可是,當福報散盡,苦果來了之後,他們卻又總會心生恐懼,怨天尤人。
實際上,假如這些命苦之人,在「種因」之前,能夠多想一步,想到自己可能會承擔什麼樣的「果」,那麼,他們就很可能會避免讓自己去做一些蠢事。
「智者畏因,愚者畏果」:命苦之人,喜歡做這些蠢事,希望你不是。
第一件蠢事:貪婪之事。
《山海經》裡有一句嘲諷貪婪之人的話,叫做「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太過貪婪,那麼,他就會像一條想要吞食大象的蛇一樣,既不自量力,也想不到自己是否有消化大象的能力。
自古以來,貪婪之人,大多命苦,因為他們永遠不懂得知足,也不懂得珍惜眼前的擁有,而在不顧自己能力的情況下,不斷地去追求和索取,只會使得自己被貪念衝昏了頭腦,從而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是危難。
有一個聰明的商人,曾經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他說,在一個項目中,如果我拿七分利是應當的,拿六分利是合理的,那我我情願只拿五分利,因為只有懂得將利益分給別人,別人才會願意盡心盡力地為我做事。
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有一句話叫做「財聚人散,財散人聚」,沒有人會喜歡與太過貪婪的人交往,如果一個人總是因為蠅頭小利,而做出傷害朋友的事情,那麼,到了最後,這樣的人,往往會淪落到一個朋友都沒有的悲慘結局。
所以說,聰明的人,懂得「畏因」,他們不會因為貪圖眼前的利益,而傷害與自己關係親密的人,他們知道太過貪婪的後果,只會使得自己變成孤家寡人。
第二件蠢事:浪費之事。
古人說:一個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即使是福報在深的人,如果總是做一些浪費的蠢事,那麼,他的福氣,總會有散盡的一天。
聰明的人,懂得「積穀防饑」的道理,即使他們當下衣食無憂,他們也不會隨意的浪費金錢,浪費糧食,他們知道一個道理:人的福氣,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修來的,福氣來之不易,但卻可能因為浪費在瞬間化為烏有。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愚蠢的人喜歡嘲笑節儉的人,他們以浪費為榮,這種人其實就是在消耗自己的福報,當別人因為節儉而買車買房之後,這些揮霍無度浪費的人,很可能還在以月光族的身份,苟活於世,浪費成性的人,是沒有未來的。
是啊,命苦之人,大多有著喜歡浪費的習性,因為他們目光短淺,不懂得為自己的未來打算,就算這些人天生的福報很深,但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因果」的道理,早晚有一天,他們的福報會在浪費之中消耗殆盡。
第三件蠢事:傲慢之事。
古人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福氣和禍患都是不固定的,它取決於一個人自身的性格與行為。
有些人天生性格傲慢,總是看不起別人,這種人雖常常自鳴得意,實際上則是非常愚蠢。
人心總是相互的,如果你總是看不起別人,別人也必定會看不起你,從而不願意再與你交往,甚至他們會因為你的傲慢,而將你視作仇人。
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仇人多堵牆。一個人如果在與人交往的時候,總是擺出一副傲慢的姿態,那麼,時間長了,他的朋友只會越來越少,他的敵人只會越來越多。
傲慢之人,雖然總是自命清高,但是,這些人卻大多命苦,一個活在自己主觀的世界裡,沒有任何朋友的人,又怎麼感受到人生的樂趣呢?
聰明的人,大多平易近人,且不會行傲慢之事,因為他們目光長遠,知道傲慢會給自己帶來不良的後果,他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往往會用自己的誠意和真摯,去換取他人的友誼。
因此說,命苦之人,才喜歡做傲慢之事,既讓自己傷害了朋友,又給自己增添了不必要的仇人,這其實是目光短淺的表現。
世間萬物,大多遵循著因果循環的道理,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個人是否命苦,他當下的遭遇是否幸福,往往是由他曾種下過什麼因決定的。
「智者畏因,愚者畏果」:命苦之人,喜歡做貪婪之事,讓朋友心寒;喜歡做浪費之事,損耗自己的福氣;喜歡做傲慢之事,增加不必要的敵人。
聰明如你,希望你不會是做這三件蠢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