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蘇州老城區東南部的網師園是古典園林山水宅園代表作品,蘇州園林中極具藝術特色和文化價值的代表作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
網師園建於1174年,始稱「漁隱」,歷經滄桑,至1765年前後,定名為「網師園」,為典型的宅園合一的私家園林。
網師園的園林部分面積不大,約4700平方米(包含住宅),由主、輔景區組成。主景區以水面為中心,各景點皆圍繞水面布置,池南布置有「小山叢桂軒」、「濯纓水閣」、「雲崗」等景點,北部為「看松讀畫軒」、「竹外一枝軒」,東側有「射鴨廊」,西側有「月到風來亭」,整個主景區通過對尺度比例的精妙把握,對空間抑揚、收放的自如處理,對園林建築遮掩、敞顯的潛心安排,使數畝小園,園中有園,景中有景,耐人玩味。
為使主景區空間景物顯得較為開闊舒朗,將體量較大的主體建築皆退離水邊,並採取多種手法來淡化、虛掩,池南的「小山叢桂軒」與池北的「看松讀畫軒」均遠離水池。「小山叢桂軒」前「布置名為「雲崗」的假山,將其遮去大半,「看松讀畫軒」前布置疊石花臺,老松古木,使其虛緲淡隱,取得擴大空間,豐富景觀的效果。
一些小體量的建築皆貼水而建,通過尺度對比,反襯水面之遼闊。臨水最大的主體建築為「纓水閣」,其體量只略大於水榭,比通常園林中的主廳要小得多。「竹外一枝軒」與「射鴨廊」為一組變化豐富的園林小品建築,極盡變異之能事。
擴大的敞廊,虛實相間,名為「竹一枝軒」,而收進的半軒卻名為「射鴨廊」。它們與前面的山石、樹林構成了臨水的近中景,同時將二層的「五峰書屋」,「集虛齋」等高大建築遮掩,形成高低參差,錯落有致,層次分明的園林建築組群,而「月到風來亭」則高聳突出於水面,與後部的連廊既分又合,形成池西側的控制性景點,其虛凌空兀的布置手法,產生了強烈的視覺吸引力,似乎脫離了連廊的羈絆,獨立於水中,似有湖心亭的效果,是全園最精彩的景點。
住宅部分共三進,自大門至轎廳、萬卷堂、擷秀樓,沿中軸線依次展開。主廳「萬卷堂」屋宇高敞,裝飾雅致,位於堂前的磚工門樓雕刻精緻,做工考究,為江南一絕,具有極高的文物藝術價值。整個住宅部分嚴謹規則,空間不大,氣度不凡,與園林部分的清幽含蓄形成對比。
「擷秀」,即收取秀色之意,為住宅的後廳,也稱女廳。主要供園主生活起居兼會客之用。
殿春簃,為一獨立小院。整個小院佔地不到一畝,但景觀豐富而又不覺侷促,富有明代庭園建築工整柔和、雅淡明快、簡潔利落的特色。
殿春簃主體建築將小院分為南北兩個空間,北部為一大一小賓主相從的書房,是實地空間,但實中有虛,藏中有露,屋後另有一天井,芭蕉翠竹倚窗而栽,從室內花窗外望,竹焦石構成了陰陽對比。南部為一個大院落,散布著山石、清泉、半亭。南北兩部形成空間大小明暗、開合、虛實的對比。院內的花街鋪地與中部主園的浩深淼水成水陸對比,一是以水點石,二是以石點水,使網師園處處有水可依,特別是用卵石組成的魚網圖案使人與漁夫聯想與該園「漁隱」主題合拍。
殿春簃小院獨具匠心,不落俗套,景物圍繞著一個「雅」字做文章,稱得上是園林藝術中的精品。
品賞園中匾額楹聯更有美的享受,心性的陶冶。
園門門額:網師園——漁翁之園
此園原為南宋吏部侍郎的萬卷堂故址,時稱「漁隱」,有隱居自晦之意。清乾隆年間,園歸光祿寺少卿宋宗元。他借「漁隱」原意和附近「王思巷」之諧音,以「網師」名其園,含江湖歸隱之意。有雲:「園中結構極佳,而門外途徑極窄…蓋其築園之心,即以避大官之輿從也。」
大門進口左右天井門框磚額:鎖雲、鈕月、夢樓、桂芬
意為:鎖住雲頭、扣住月色、夢境仙樓、桂花芬芳。
「鎖雲、鈕月」自然美景為我所有。「桂芬」馨香,喻指灑脫風流的品德。
萬卷堂對聯之一: 南宋溯風流,萬卷堂前漁歌寫韻;葑谿增旖旎,網師園裡遊侶如雲。
意為:幽雅風格要追溯到南宋,萬卷堂前迴響著漁夫和諧的歌聲;葑門谿流增添旖旎風光,網師園裡遊客情侶象雲彩一樣多。
女廳匾額:擷秀樓——摘採秀色之樓。
擷秀樓對聯:山前倚杖看雲起;松下橫琴待鶴歸。
意為:在山前倚著手杖看那縷縷白雲冉冉飛升;在松樹下橫置琴等待鶴鳥翩翩歸來。
對聯將言志、抒情、狀景交融為一。人在大自然中,停留觀賞山光、松影、飛鶴、白雲,清閒愜意,悠然自得。倚杖、橫琴,風神超邁。散發著溫馨新鮮的山野氣息,表現出孤標不羈、卓然俊逸的風度氣韻。
小山叢桂軒額: 小山叢桂軒——小山上桂樹叢生之軒。
《楚辭·招隱士》有「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句,取其意境而名額。軒對小山,上主植桂樹,秋風送爽之時,濃香四溢,遊人為之駐足;又寓迎接款留賓客之意,亦含山野氣息和隱逸色彩。
小山叢桂軒對聯:山勢盤陀真是畫;泉流宛委遂成書。
意為:山勢迴旋曲折真象雲崗山體畫;泉流宛委之山遂成金簡玉字書。
對聯掛在軒北面正中一扇正方形大窗的兩側。窗在軒北的黃石假山下。黃石假山的疊置,借鑑山水畫中雲崗山體的趣味,築成橫闊豎直的巨大巖體,為一立體雲崗山體畫。從窗中北望,正見假山一角,宛如掛著一幅天然畫圖,但見山勢迴旋曲折,重巒疊嶂,喬木叢生......
殿春簃匾額:殿春簃——芍藥小屋
原匾額有跋:「庭前隙地數弓,背之芍藥圃也。今約補壁以復舊觀。」
宋代邵雍有詩:
一聲啼鴂畫樓東,魏紫姚黃掃地空。
多謝化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
軍行後曰殿,芍藥花時在春末,故曰殿春。芍藥花色紛繁,花型各異,「芍藥,猶綽約也,美好貌」,姿色向與牡丹並提,為歷代文人所喜愛。
這兒舊為書齋,清靜雅潔。成為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建造的中國式庭院——明軒的範本。
殿春簃對聯:巢安翡翠春雲暖;窗護芭蕉夜雨涼。
意為:翡翠叢竹上安居鳥巢,春雲暖洋洋;闊葉的芭蕉掩映著窗戶,夜雨涼颼颶。
書齋北有一小天井,略置疊石,並植有叢竹、臘梅、天竺、芭蕉,透過由紅木鑲邊的長方形窗框構成框景,仿佛一幅幅幽美雅致的國畫小品,「窗非窗也,畫也;山非屋後之山,即畫上之山也」,多麼富有詩情畫意。
殿春簃套室對聯:鐙火夜深書有味;墨華晨湛字生香。
意為:油燈點到深夜越覺書中有味;硯臺寫到清晨更感字上生香。
詠讀書寫字,揮毫吟誦,徹夜不停,樂而忘倦。描寫主人潛心讀書、寫字時的心理感受。
濯纓水閣、看松讀畫軒、集虛齋、琴室等都有匾額楹聯可欣賞品味。篇幅緣故,不能一一敘述,留待各位親臨領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