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電總局下發了一份文件,主要內容是推動高畫質電視頻道全面普及,並逐步關停目前的標清頻道,也就是做到全面高畫質化播出。對於經常看電視節目的朋友來說,這幾年儘管國內的高清頻道已經非常多了,但是各個衛視基本還都會保留標清頻道,兩者共存,經過這麼多年的過渡期,標清電視節目也終於要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了。
有些人可能會問,為什麼如今4K電視都這麼普及了,手機都快4K了,為什麼哪怕是1080P高畫質電視節目普及都那麼難呢?這是因為電視節目的錄製和播出涉及的範圍太廣了,不是說升級就能馬上升級的,首先,各個電視節目製作機構起碼需要把前端設備、剪輯軟體升級到高清標準,而標清電視臺的數據傳輸和硬體系統也要全套升級,這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無論對於哪個級別的電視臺來說都不是小事。
做電視節目和做網絡視頻不可一概而論,首先,一套高畫質電視製作標準的確定可能就需要好幾年的時間,這裡面既要考慮成本還要考慮內容的可靠性,畢竟城市裡的大部分居民可能都用上了高畫質電視,但是廣大農村就不一樣了,如果高清播出跨步太大,那麼農村觀眾可能看到的就是變形後的畫面,無論是人物還是物體都會嚴重變形,直接影響觀感。
很多人以為從標清到高清只是解析度的提高,其實不然,比如從標清到高清,畫幅就會發生很大變化,攝像師在拍攝畫面時還得考慮構圖的變化,而從高清到4K同樣會發聲很多變化,首當其衝的就是色彩和寬容度的變化,如果沒有制定統一的色域和幀率,那麼到時候不同電視節目出來的畫面就會混亂,出現色彩不統一,音畫不同步等現象,一旦出問題這就屬於播出故障了。
此外,升級到高清頻道還需要更大的存儲伺服器規模,還有更多的人員培訓,節目內容能否更好的符合高清標準也需要時間的驗證,所以從標清到全面高清就是這麼複雜,未來4K超高清播出早晚也會普及,但是同樣需要許多年的時間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