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演著新時代的悲歡離合,有人只顧一己之私,也有人大公無私。但是,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盈盈眾生,皆是凡人,作為凡人,凡人的道德必然符合正態分布規律,精緻到極致的自私者,跟聖人一樣的無私者必然只是少數,大部分只是一般人,奉行著一般的道德觀。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會自私到跟某些人借疫情騙錢,也不可能無私到放棄自己的利益,家破人亡把全部家產捐出去。
子貢贖人的成語大家都學過。春秋時,魯國為了大家好,希望魯人在其它國碰到落難賣身的魯人,幫一落難的人一把,先把人贖回魯國,然後由國家報銷相關費用。而子貢自覺得自己錢多,道德高尚,把人贖了回來,卻不去報銷,還到處鼓吹。孔子告誡說:「子貢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別人並不是跟子貢一樣有錢,也不一定跟子貢一樣道德高尚,子貢不去報銷顯得很高尚,就反襯出那些去報銷的,顯得道德低下一樣,甚至被人譏笑。久而久之,其他人就會假裝沒有遇到落難的魯人,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來避免自己損失金錢,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最後導致,很多人落難的人,難於被救助。」
同樣的,在疫情下,很多人冒著生命危險,做志願者也好,做醫護人員也好,做其它也好,他們應得的加班工資和獎勵,他們拿到手上並沒有什麼錯,也不是什麼不道德的事。甚至說句不好聽的話,他們拿到應得的獎勵,才是真正道德,並且對社會更有益的事。至於那些什麼全院幾千醫護人員放棄加班工資,甚至放棄工資,還有什麼建火神山醫院的大量建築工人,也放棄加班工資跟工資。難道他們的道德真的高尚到這個程度了?
之前說了,大家都是普通人,他們也要養家餬口,真能放棄一切貢獻自己的,只可能是少數。更何況網上還有新聞,說的是二個河南的人,奉行著富貴險中求,逆流而上,進入湖北,做著各種臨工,一個月賺到了三萬多,他們都覺得冒險值得。他們是真的不怕死不成?還不是生活所迫,錢有時真的很重要。
現在網上甚至有些言論,認為志願者一天500元,很賺錢的事,說什麼做志願者就應該跟那些不但不要加班工資跟獎勵,而且連正常工資都不要的聖人一樣才行。事實上,很多聖人,只是領導一拍腦袋的結果,領導說一聲:「我們一起放棄工資,一起捐款吧,當然了,都是自願的,捐多捐少,放棄多少工資都是自願的。最後那個小劉,把所有人放棄了多少工資,捐款了多少錢,都登記好,就算是沒有捐一分錢,也要登記個0,然後列印成大字報,貼在公告欄,順便在公眾號裡發表下,表揚下大家。」
在這個可怕的道德綁架下,一堆聖人就這樣誕生了。一次可以這樣,兩次呢?這就是新時代的子貢贖人,一次無償做志願者,下次呢?還會選擇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嗎?
道德的淪喪就是從做好事不但沒有任何回報,而且還只能獨自承當風險開始。一個個讓英雄流血又流淚的事件,最後導致了號稱文明的中國人,連個摔倒的老人都不敢扶的地步,是可悲還是可笑?
絕對無私捨己為人的聖人確實值得我們仰望,但並不值得提倡,因為不可能所有人都成為聖人,這也是眾生仰望聖人的原因。能在別人需要的緊急情況下,伸手幫人一把,救人一命,就算得上是英雄了,取得適當的報酬也是應該。普通人在自己的職責之外,做一些利人又利己雙贏的事,就算得上是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