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步步向「脫」的方向走,尤其是自英國公投「脫歐」和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脫鉤」這個詞的出現頻率就越來越高了。2020年,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遇到阻斷,國際經貿活動銳減的背景下,從政治到經濟,各國逐步走向封閉,一個愈加「脫鉤」的世界呈現於世人眼前。且不說大疫之下,各國「閉關鎖國」,不約而同地對全球產業鏈硬脫鉤,組建本土產業鏈,重創原本正在退潮的全球化。更別提美國在「退群」、廢約成癮的同時,加速與中國「脫鉤」。「脫鉤」正在流行,互聯開始動搖,這不禁讓人疑惑:世界的主旋律到底是互聯,還是「脫鉤」?
在很多人看來,世界更加開放、更加互聯才是一種進步——而不是更加封閉。但縱觀歷史長河,人類絕大多數都處於相對封閉、保守的狀態。這一狀態直至全球化才得以被完全打破,尤其是「二戰」以來,全球化進入全面加速期,發展至今,各國經濟貿易深度黏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聯結和滲透程度相當深刻。然則,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能夠推動生產力大發展,卻不能帶來公平,甚至會引起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失衡:不僅帶來國家失衡(在國內,衍生被產業轉移拋棄的「鐵鏽地帶」,傳統產業日漸衰落;在全球範圍,那些具有競爭優勢的國家、地區得勢,而一些國家、地區被邊緣化),而且加劇階層失衡(發達國家中的中產階級衰落,發展中國家中出現邊緣人群,被排擠出全球化的進程),還有「第三者插足」(跨國企業享受著全球化紅利,卻讓國家承擔失業、稅收流失等代價,進而導致國家原有關係和格局的失衡)。
更嚴重的是,各國經濟相互依賴度空前加強,不少國家的對外貿易依存度非常高,有的甚至達到60%,以致危機的擴散性傳染避無可避。恰如疫情之下,全球化程度越高,受到的外部衝擊就越大,疊加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複式危機全面爆發,進一步將國家間和國家內部的利益分配問題頂在槓頭上。最終,全球化帶來大失衡、大隱憂,合作已經無法雙贏,實用主義佔了上風,過去共同致富的路子逐漸被關閉,越來越多的孤立主義開始冒頭,各國忙於自組聯盟,WTO、WHO(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性組織「名存實亡」,開始走向崩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全球性失衡讓「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合作互聯的舊秩序開始坍塌,「脫鉤」強勢登上歷史舞臺。
就此來看,世界一盤散沙,幾大國際組織又近乎集體失靈,世界「脫鉤」儼然成為定局。可問題是,「脫鉤」無法根本性解決全球性失衡,失衡後的再平衡,更需要互聯。且不說眼下全球經濟已然高度緊密聯繫,分工前所未有地細緻化、複雜化,一國很難從事所有的分工,必須要依賴其他的經濟體或國家。這意味著,「打斷骨頭連著筋」,「脫鉤」無異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而且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即便上層建築反作用於前者,也不可能決定前者。這之中,經濟全球化本身是一種經濟規律,這也就決定了政黨主張、貿易安排等上層建築領域內的行為,無法逆轉經濟全球一體化趨勢。表現在美國,便是政府嘴上叫囂著中美「脫鉤」,美國企業的行為表現卻很誠實——中國美國商會近期調查顯示,84%的美企不願撤離中國,38%的企業還將保持或增加對華投資。更何況,網際網路時代的革命性進步正是它所昭示的萬物互聯。在一個開放、共享、去中心化的萬物互聯時代,各國加深相互依賴與互聯互通,本就是網際網路時代的應有之義。而且,就發展階段看,網絡全球化的第4波已經到來——在5G技術、數字貨幣等支撐下,全球供應鏈正從鏈條結構向網絡化結構發展,物聯網將全球各個經濟社會活動納入網絡中。這不僅是全球化的新發展、新轉變,也是全球經濟深化發展、擺脫複式危機的巨大動能。可以說,拒絕經濟一體化就是拒絕最新的科技革命,無異於將自身置於落後挨打的境地。此外,在氣候、生態、瘟疫等全球公共危機面前,人類始終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置身事外,也沒有哪個全球性的挑戰能靠一國之力解決。若不進行全球合作,危機或將成為人類社會不能承受之重。如新冠疫情就必須集全球之力合作抗疫,不存在「你贏我輸」,而是「全贏」或「全輸」。
綜上所述,無論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還是網際網路時代無法阻擋,抑或全球公共危機,現實都需要聯合和協調各國去彌合全球失衡,互聯才是時代的主旋律。這意味著,與互聯的大勢相比,單一國家或個人發出的「脫鉤論」只是時代迴旋的一個渦流,並不能逆轉或否定全球化的長遠趨勢。這之中,就發展進程看,互聯並非一蹴而就。它首先是一個過程,而且以人類個體的視角看,其過程還很漫長;其次,不斷「脫鉤」的世界就像彈簧,達到一定極限後,往往蘊含著彌合的需求,各個參與方會不斷博弈、磨合,逐步向合作靠攏。就人類古往今來的無數實踐看,任何一個比較複雜的系統,都有這樣一個建構過程,眼下也是如此。大多數國家在「脫鉤」後,往往進行區域性抱團,如美國,想要拉攏七國集團的其他成員,加上澳大利亞、韓國、印度成立「全新聯盟」。再如疫情之下,貿易鏈、供應鏈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區域化」和「碎片化」現象。而從根本上看,相較於單一國家的「單打獨鬥」,區域性抱團的本質還是互聯,只不過是在規模上把全球性團體的大互聯變成了區域性團體的小互聯而已。可以說,區域共同體不過是人類向全球性合作的一個過渡階段,並充分揭示了互聯的大趨勢,為下一步的再發展注入新動力。
綜上,人類社會發展從來都不是線性的,而是在曲折中螺旋式上升。儘管從近期看,「脫鉤」佔據主導,但從中長期看,人類不可能再退回到各自為戰的孤立城堡
,互聯才是未來。當下的「脫鉤」只是人類歷史進程「進二退一」中的「退一」,「退一」是為了更好地「進二」。舊的平衡已經被打破,全球經濟開始尋找新的平衡點。未來,全球化的方式、模式和全球治理將迎來新的歷史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