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廣播電視臺官方微信(歡迎訂閱)
主流 ▎權威 ▎責任 給你不一樣的新聞資訊
他出生於埠場,這片培養了國畫大師關山月的土地給了他對於美術的嚮往。他在廣州美術學院接受了專業的美術教育,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木雕,一下子就堅持了20年。經過名師指點,他的木雕技術越發純熟,把一塊塊硬木變成了各種不同類別的動物,被專業人士稱為美材美器。今天《天南地北陽江人》欄目為大家講述黃修獻和他的木雕藝術。
點擊觀看視頻
黃修獻作品
《望子成龍》這件材質為海南黃花梨,用超寫實的手法完成之變色龍,精緻、神完氣足,極好地避開原材的缺陷,極好地保留了原材的基本形狀,大小二龍的處理非常到位,主次虛實合理,造型極富美感高貴。
《生生不息》以一大塊深紫紅的海南黃花梨油料,極精細地雕了一顆千年大靈芝,蓬蓬勃勃、生機無限。這件佳作選材用材精準,材料與造型俏似逼真,此作品運用了玉雕的俏形俏色法。富有濃濃的中國傳統藝術的韻致。
《寸草春暉》這件用海南黃花梨雕制的母子變色龍,處理得文雅可人,親情味十足,對原材料的處理非常巧妙,與上面那件《望子成龍》的張揚造型相比,整體造型結實耐看,一內斂一張揚,相得益彰。
《守護》這件海南黃花梨為材雕刻靈蛇護蛋的作品,木紋美妙。邊材與芯材的運用別具匠心,簡練概括的造型突出了美妙的木紋肌理,蛇身盤旋彎扭,姿態極為優美。而芭蕉葉的密集與靈蛇和蛇蛋的概括對此既強烈又和諧,充分顯示了以名貴硬木為材質的木雕作品迷人的魅力。
《和諧》荷與蟹相結合,歸納於一塊海南紫油梨中,精光內薀,令人感覺渾然一體,也是運用了玉雕中的創作手法,美材美形,雕刻得栩栩而生。
《潛伏》靈蛇隱於蕉葉中,顏色黑中透露深紫紅,正是印度小葉紫檀的皮相,「十檀九空」是紫檀木的缺陷。此作借用了玉雕中筆洗的造型,將材料化瑕為瑜,是一活學傳統藝術佳作。
《金蟾》一組,部分印度小葉紫檀常有木色不均之病,正好用來雕刻此類蛤蟆作品,效果色相令人驚喜,此組作品,個個墩穩沉實,尺寸雖小,但氣場強大,不怒而威。令所有觀者愛不釋手,是黃修獻木雕作品中最受收藏者青睞的品種。
廣州郊區這處不起眼的木材倉庫,是黃修獻經常造訪的地方。倉庫裡都是名貴的木材,小葉紫檀、黃花梨、紅酸枝等,價值數千萬計。在倉庫的盡頭,有一些無法進行家具製作的木材邊料,這些就是黃修獻的心頭好。
黃修獻:
我們做木雕會經常到木材市場來選木,看外觀的造型來決定買不買。大多數選擇一些不算很規則的,有點造型的。挑這種木頭,像這個構圖很好,又不是很大,這些大小也適合我們做一些木雕。這個在家具廠做家具比較難,做木雕最適合了,相對來說沒那麼貴,我們能夠承擔得起這個費用。
木頭選中之後,回到家中,還要經過幾十個工序才能變成一件木雕作品。捶打、挖鑿、打磨,幾十種工具要輪番上陣,黃修獻幹的都是體力活。
黃修獻:
這個木頭我們先在上面畫好大概做的形狀,畫的時候再不斷推敲琢磨,把我們該畫的比例定好。定好後我們開始用這個工具來鑿。這個木雕我已經打了幾天了,打完後我看到這些細微的造型,我們會拿這個銼刀,在表面上把那些該有的線條挫出來。像這樣鑿也可以,就是花的時間比較多。像這樣把那些比較粗糙的東西打掉。我們做一些線條的時候,或者做一些弧面的時候,就會拿這個銼刀把這些線條,做得流暢一些。
在木雕上面,根據木料原有的特點,黃修獻也做了很多創新和嘗試。這條牛仔褲,就是他比較現代的一件作品。
經過不斷的雕琢,時間給了這些木料嶄新的生命,各種不同類別動物的形態、皮相,以及優美的造型,被黃修獻以超寫實的精雕細刻、生動活脫的表現出來。海南黃花梨、印度小葉紫檀等頂級硬木,在如此雕刻精細到動物的皮革皺褶、紋理、動物的眼神,表情下,呈現出高貴迷人的異彩,這些既有濃濃的中國傳統工藝與形制,又具有當代美學觀念和某種前衛的超寫實造型。
黃修獻:
細微的雕塑花了大量的時間,細微的雕塑就是像我們老師說的超寫實的木雕。其實花很長時間,我們對每一塊木頭要隨形構思。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在構思上面,在做的過程中,因為有雕塑的基礎,做好大的形體之外,我就想在這個造型上做一些紋理性的東西,豐富它。
黃修獻出生於埠場,關山月大師的故事給了他很多激勵。考上廣州美術學院之後,他師從木雕名家尹秋生老師,經常會跟老師進行一些藝術上的探討。尹秋生的木雕造型功力深厚,靈動活潑,風格多變。多年前在美術學院學習時,木雕課上黃修獻看了尹秋生的作品之後就為此著迷,然後一做就是二十年,師徒之間的情誼也延續至今。
黃修獻:
關山月關老是很有名的藝術家,我們從小就很崇拜他,陽江那麼多人學畫畫與關老有很大關聯的。我當時在美院學的是水彩,西洋畫。1997年尹秋生老師給我上了木雕課,從上了4周的木雕課開始,我對木頭就特別感興趣。從那個課程後我就一直想做出一些作品。那時候上木雕課我就做了兩件作品,其中一件是這個《對話》,我還參加了建黨80周年的展覽,那時挺興奮的,入選了這個省展。當時跟尹老師同臺演出,在二沙島美術館那裡展出。其實這幾件作品對我做木雕創作還是有很大激勵作用的。
藝術是相互貫通的。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民輝負責的這家工藝廠裡,黃修獻跟老師一起了解牙雕工藝。廣州牙雕又稱南派牙雕,以象牙為原材料進行雕刻的地方傳統手工技藝。遠在秦漢時期,廣州牙雕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到了明清時期,其工藝與生產規模達到高峰。其特點是製作著重雕工,並講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裝飾,作品多以牙質瑩潤、精鏤細刻見長,玲瓏精巧,華麗美觀。按工藝技法,廣州牙雕有雕刻、鑲嵌和編織三大類,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於近年來象牙材質被禁止,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民輝用牛骨代替象牙,採用拼接工藝,同樣雕刻出了線條飄逸、人物栩栩如生,整體美侖美奐的作品。通過欣賞藝術珍品,也拓寬了黃修獻的藝術視野。
黃修獻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水彩專業,在同屆同學中專業水平名列前茅,畢業後在南海從事美術教學的工作。在美院本科就讀期間和畢業後,他一直協助廣美附中校長丁松堅搞過很多大型室外雕塑,以及多間著名的紀念館和博物館人物雕塑。這種從繪畫到雕塑,從二維到三維,從大型室內外雕塑到小型的案頭小木雕的創作實踐,錘鍊了他的藝術功力和提升他的審美修養。
黃修獻:
大學期間開始做一些大雕塑,甚至有些是6米高的。做了一些街頭雕塑,在珠海啤酒街有好幾座,比我們真人高的雕塑,從一開始做泥塑到鑄銅整個過程都有參與。這個是立體的東西,大雕塑做多了,對我們立體的基礎、造型會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曾經美院有個老師講過這樣一句話,做一件雕塑勝過畫一百張素描,他講的就是強調立體的感覺。我們做過雕塑的人都知道,我們做頭像做到某個面,或者特徵做出來了,然後轉到另外一個面,它就變成另外一個人的特徵了,所以整個過程是很鍛鍊人的造型基礎。
廣美附中校長 丁松堅:
他的手腳很靈,做事情也很麻利,很快。是一個動手能力很強的學生,這一點我非常欣賞他。他原來是學繪畫專業,是平面。能很快就轉到立體來,跟那幾年跟我做雕塑有關係,他掌握很多雕塑的語言,轉換得很好。今天看到他從事木雕,這一塊他轉換是非常成功的。
20年雕刻時光的過程也是被藝術雕刻的過程,黃修獻在木雕藝術上積累了豐厚的藝術修養。這種藝術修養又為他所從事的美術專業教學提供了應對裕如的教學能力,也使他在畢業後多年中不斷有繪畫作品和木雕作品入 選,並獲獎於多個省市美展和工藝美展,以及參加境外美術作品展覽。
黃修獻:
我從事大雕塑整整20年了,從大一開始一直做,從1996年到2016年不間斷地做了有20年的大雕塑。所以做到木雕的時候很容易,就是木材上的一些東西。最講技法的是沒有加法,我們做泥稿可以填補,做過了可以拿泥巴加上去,做木雕跟做泥稿有比較大的區別,就是做木雕沒有加法。
木雕名家 尹秋生:
他做木雕很有心得,我自己認為就是,用徐悲鴻那句話講,「致廣大,盡精微」。他能做大雕塑,玩小的木雕又玩得很好。而且他寫實功夫很強,因為他專業水平比較好,是水彩專業,水彩專業就是繪畫專業。而且水彩要用到色彩造型,他從平面轉到立體,轉得很成功。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張民輝:
我覺得從我們工藝美術角度上來講,他的技藝具有寫實的,讓平民一看就覺得很真實。但是在裡面又有製作上創作上的風格,有一點裝飾性的或者概括性的,這兩種手法不管怎麼樣,他都給我們看到他的作品,一看就喜歡,一看就在潛移默化的過程裡面,第一是視覺藝術上的享受,另外在我們心目中有潤物細無聲的教化的功能。讓大家更熱愛生活,更充滿正能量。
黃修獻把業餘時間幾乎全部給了木雕創作,各種木頭的材質,木頭的紋理還有木頭的香氣,貫穿在他的生活中。木雕這種只有減法沒有加法的技法,他非常痴迷,這種雕刻的時光也將一直繼續。
本微信公眾號法律顧問:
廣東天穗律師事務所 鄧如鋼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