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電影#
2004年,皮克斯電影《超人總動員》在全球收穫了6.3億美元的票房成績,同時還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大獎,成為佳片無數的皮克斯動畫中,最特別、最有英雄氣質的一部電影。
普通人會覺得,皮克斯肯定會趁熱打鐵推出續集,可出乎意料的是,這個續集一下子讓影迷們等了14年之久。
文/安小辰
《超人總動員 1》的結尾處,超人家族和老友酷冰俠,在街頭與邪惡的地心惡魔相遇。
一家人相視一笑,心照不宣地戴上超人眼罩,場面仿佛是復聯集結一樣驚心動魄。在這次打擊敵人的過程中給市政造成了巨大破壞,使得上級被迫出臺了更為嚴苛的管制措施,乃至超人家族的援助行動也被束縛了。
超人們無家可歸,只能暫住在汽車旅館裡,生活變得十分拮据。
超能先生鮑勃與妻子荷莉因為狄弗的提議,開始了身份角色的大對調:從鮑勃外出工作、荷莉在家照顧孩子做家務,變成荷莉掙錢養家、鮑勃擔負起「家庭主夫」的重任。
01為了責任,甘於寂寞
當喜歡伸張正義的超級英雄,被看作是蠻橫的違法者、罪犯時,超人家族的心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他們不但得不到該有的尊重,還要隱姓埋名、默默無聞,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在這時候再也不起作用,超級英雄們又得回歸一個平凡的生活。
整部電影從超級英雄的隱沒開始講起,跟隨時代的腳步,《超人總動員2》讓女性獨立出任務,讓丈夫變身全職家庭主男,面對一堆家庭瑣事。
對本來就陷入中年危機的丈夫,確實是一種洗禮身心的考驗。面對這種家庭危機,影片對超能爸爸的刻畫非常細緻:彈力女超人打來電話說起自己的成就,超能先生隱藏起內心的嫉妒、難過和失落,在放下電話前就打起精神,用放鬆的語氣來鼓勵妻子。
英雄之所以被稱為英雄,不僅僅是只有特別的能力,他自己的表現更可圈可點。
凡事都以家庭前景為考慮原則,適當調整心態,讓自己放下負擔逐漸適應家庭生活。
超人爸爸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了女兒的心,幫助大兒子解決數學題,發現了小兒子巴小傑的超能力。正如「衣夫人」說的:「照顧好了家庭何嘗不是拯救了全世界。」
在電影中,家庭成員相對完整、互愛互助,會對孩子認知家庭關係、婚姻關係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不管誰當家,夫妻關係良好才是維繫家庭的重要紐帶,父母彼此信任、相互配合是讓孩子看到人和人相處的良好範本。
02適當鼓勵的成長教育很重要
影片裡的設定:
超人使用超能力是違法的,所以媽媽為了保護孩子,不允許孩子使用超能力。
女兒變得沒自信,兒子在學校毫無成就感,超人爸爸卻始終鼓勵著孩子,讓他們做真實的自己,同其他孩子一樣去競爭。
在這之後,直到自己身處險境,媽媽鼓勵他們可以放開使用超能力時,他們的超級潛能才被打開。
過度的保護會讓孩子畏首畏尾,適當的放手既可以讓自己輕鬆,也可以讓孩子更好發展。對於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溝通顯得更為重要。
影片中,青春期的女兒的戀愛備受挫折,超人爸爸了解到是因為自己的失誤造成,苦心做了一系列的彌補措施卻還是沒有抓到重點,後來疲憊不堪的爸爸和女兒敞開心扉談心,問題瞬間迎刃而解。
別以為孩子不懂成人的內心,好好溝通比互相揣測效果直接。
親子關係中,不僅孩子有煩惱可以告訴你,你的煩惱也可以適當告訴孩子,彼此了解才會更尊重。
熟悉皮克斯套路的你一定會明白:不管皮克斯作品的外衣多麼有創意,其核心都是在追求家庭式的親情、友情和愛情。
就像《玩具總動員》說的是友誼和成長,《海底總動員》講的是父母對孩子放手的愛,《頭腦特工隊》闡述的是家庭陪伴與溝通,《尋夢環遊記》更是把家庭的愛演繹到了極致。
《超人總動員2》亦是如此,它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超級英雄電影,影片主線雖然還是打倒大反派,但副線仍然表現了皮克斯回歸愛的主題。
皮克斯始終在用自己各種標新立異的創意,套上一份溫馨感人的家庭內核,讓觀眾在娛樂的同時,也會多少收穫一些思考。
《超人總動員2》,最大的的驚喜無非是:它的劇情是連著上一部的結尾繼續下去的,就像按下了暫停鍵,等到14年後,它又自然而然地按了播放鍵,繼續播放。
現實中的人都已經長大14歲,而影片中的老巴一家,仍像當年一樣風採不減。
第一部的主題是「尋找自我認同」並「戰勝自己」,鮑勃為了「最高職業理想」偷偷摸摸出去重操舊業,引發了之後一系列故事,直至影片結束,超級英雄活躍在世人面前仍屬違法行為。
《超人總動員2》則在它的基礎上,又添加了替超級英雄群體正名、為孩子樹立正確榜樣等要素。
《超人總動員2》不僅是個充滿想像力的冒險故事,它與我們的生活完成了相互映照。《超人總動員2》,多年後的回歸,帶來的是家庭的溫馨和彼此的信賴。
各位漫迷們,你們如何看待這部皮克斯動漫電影呢?歡迎留言、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