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鵬)孫浩暢,安徽師範大學地理與旅遊學院學生。朱慕辰,安徽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學生。原本素不相識的兩個人,在這個寒假裡,因為一場疫情、一個活動、一根網線,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近日,安徽師範大學聯合團蕪湖市委、蕪湖市衛健委開展「與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家庭手拉手」專項志願服務,重點為蕪湖市派往湖北省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子女義務提供在線一對一學業輔導。
該校根據年級、專業、特長,從276名報名學子中精心選拔了28名具有教育實習或學業課程輔導志願服務經歷的志願者參與第一批次服務,並根據幫扶對象家庭的個性化需求,每日義務提供1-1.5小時的線上「一對一」或「多對一」的學業輔導、素質課堂、讀書分享、親情陪伴、生活幫扶等服務。
「我雖然不能像醫護人員那樣抗戰在一線,但我一定會做好我的志願工作,陪伴好孩子上好我的每一堂課,讓他的父母能夠安心,為早日戰勝疫情加油!」線上服務常常面臨著網絡卡頓、信號不穩定等問題,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志願者許燕媛抱著電腦和手機跑遍家裡的各個角落,進行網絡視頻授課的測試,最終,她停在了陽臺上。之後的每天,一臺電腦、一把椅子就是她授課的全部「裝備」。正式開課前,她有些忐忑,無數遍地籌劃著該以怎樣的口吻去與二年級的孩子相處。第一節下課後,學生徐慕凡為她點了個贊:「老師,我覺得你very good!」
志願者孫浩暢對接輔導的是三年級學生朱慕辰的數學科目。輔導中,孫浩暢發現小朋友每次回答問題的聲音都特別小而且只有幾個字,在出現了幾次運算錯誤後膽子變得更小了,幾乎不敢回答問題。但隨著互相了解,隔閡漸漸消減,小朋友不僅敢於回答問題,還能主動提出問題:「姐姐,我覺得這道題還可以有另外一種方法。」看到自己輔導的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創新思維地做題,孫浩暢表示:「在這段時間裡,可以作為一名志願者幫助到馳援武漢醫務人員的孩子,我感到無限的光榮。」
「拉手,就要用精準力,要真的解決需求問題。」團隊負責人王陽介紹,目前,校團委牽頭建立志願者交流群和志願活動家校交流群,志願者們按照「一家一策」要求制定線上輔導課程表,通過群內打卡方式反饋每日輔導內容,志願活動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