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課後練習答案。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了太陽?太陽對人類有哪些作用?
課文從太陽離地球遠、太陽的大和熱來介紹太陽的特點。(從課文的第1-3自然段來總結。)
我們吃的糧食、蔬菜、水果、肉類,穿的棉、麻、毛、絲都離不開太陽;太陽是雲、雨、雪、風形成的重要因素;太陽光能幫助人們預防和治療疾病;太陽給人們帶來光明和溫暖。(從課文的第4-8自然段來總結。)
2、讀下面的句子,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是運用哪些說明方法介紹太陽的,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1)太陽離我們約有一億五千萬千米遠。
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具體的數字能夠更準確地反映事物的情況,有較強的說服力。
(2)約一百三十萬個太陽的體積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
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的方法,更直觀地突出了太陽的「大」。
(3)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運用了舉例子、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使說明的事物更便於讀者理解。
《松鼠》課後練習答案
1、默讀課文,把從課文中獲得的有關松鼠的信息分條寫下來。
(1)外形特徵: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尾巴美麗。
(2)性格特徵:不接近人的住宅,喜歡住在高大的老樹上;活動時間是晚上,不騷擾人類。從這兩方面著重介紹了松鼠馴良的性格特徵。
(3)行為特徵:一旦有人觸動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會立刻做出反應;秋天拾榛子,冬天用爪子把雪扒開,在雪下面尋找榛子;等等。
(4)生活習性;搭窩,乾淨暖和,舒適安全,還能避避雨;過冬換毛;愛乾淨,身上光溜整潔。
2、讀下面的句子,找出課文中相應的內容,體會表達上的不同。
(1)松鼠體型細長,體長17-26釐米,尾長15-21釐米,體重300-400克。
在課文中的描寫是「身體矯健,四肢輕快」「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運用了描寫的方法,描述了松鼠的體型特點,生動形象。而本句中用的是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更準確。
(2)松鼠在樹上築巢或利用樹洞棲居,巢以樹的幹枝條及雜物構成,直徑約50釐米。
在課文中的描寫是「松鼠的窩通常搭在樹枝分叉的地方,又乾淨又暖和。它們搭窩的時候,先搬些小木片,錯雜著放在一起,再用一些乾苔蘚編紮起來,然後把苔蘚擠緊、踏平,使那建築物足夠寬敞、足夠堅實。這樣,它們可以帶著兒女住在裡面,既舒適又安全。窩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狹窄,勉強可以進出。窩口有一個圓錐形的蓋,把整個窩遮蔽起來,下雨時雨水向四周流去,不會落在窩裡」,既用到了說明方法,也用到了描寫方法,語句非常生動。而本句句子簡短,清晰明確,乾淨利落地介紹了松鼠做窩的選址、用料和窩的大小。
(3)松鼠每年春、秋季換毛。年產仔2-3次,一般在4、6月產仔比較多。
在課文中的描寫是「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個。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過了冬就換毛,新換的毛比脫落的毛顏色深些」,對毛的顏色描寫得很細緻。而本句則是以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對松鼠的換毛季節、產仔時間、年產仔次數和一胎產仔數進行了具體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