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是一個百年傳承的行業,而且屬於公共娛樂領域,相聲藝人吃張口飯,靠名氣掙錢。在餓肚子吃不上飯的時候,什麼苦難都能咬牙背著,但在成名以後總會有一些心態的變化,也就是所謂的膨脹。
如果是老年成名還好,即使膨脹一下也很快能收心,畢竟活了大半輩子,對於名利的驚喜值也不那麼猛烈。但年輕人就不一樣了,尤其是這個精神物資文化高度發達的時代,一旦年輕人受到名利的衝刷,很容易就會心態崩掉,膨脹到祖師爺都想抽你大嘴巴的狀態。
郭德綱在經歷何雲偉曹雲金等初始團隊大退社之後,開始對徒弟的膨脹狀態予以嚴格監控。嶽雲鵬小火起來之後,被郭德綱趕回小劇場壓火,一直忍了三年多才一股腦釋放,然後紅到今天。
即便如此,嶽雲鵬也有過心態失衡的時候,比如對高峰的地位有點不服氣,不過及時被郭德綱跟他媳婦兒喝止了。而德雲社其他年輕演員,尤其是九字科這一批,很多跟郭德綱說的話都不超過十句,都靠自己在小劇場磨鍊,偶得大紅之後,自然就會膨脹,郭德綱也只能在節目上敲打一下,畢竟這麼大一幫人,挨個兒管理也不現實。
郭德綱跟徒弟更像是現代企業的老闆跟員工,所謂師徒關係只是一種人設而已。但在傳統相聲行業中,師父跟徒弟就是父子一般,拜師就等於認了一個爸爸,爸爸除了得管孩子學習,對於品性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徒弟心態走偏,師父必須及時糾正,否則你就不配為人師表。
如果過去老先生也按照現在甚囂塵上的「商演就是王道」,只要徒弟能掙錢那就什麼都無所謂,估計歷史上也不會有那些大師,更不會有傳世的經典作品。因為每一個大師都在學藝過程中,有過膨脹的心路歷程,而他們都被自己師父用各種方法收拾過,並且一收拾就靈。
焦德海巧訓張壽臣
張壽臣一代泰山北鬥,對相聲行業的貢獻一騎絕塵,但張壽老年輕時候也經歷過「膨脹期」,而且一度要走偏。幸好他有個了不起的師父焦德海,他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把年輕的張壽臣拉回了正軌。
張壽臣在拜師之前,已經由父親教了二十幾個段子,但活學得不瓷實。可年輕人就喜歡新東西,焦德海老讓他反覆磨同一塊活,並且經常挑毛病出來,張壽臣就不滿意了,他覺得只要能逗樂觀眾就行了,尺寸火候都不重要。
當時的張壽臣特別喜歡使薄皮大餡兒的包袱,還喜歡歪唱跟亂使相(越說越像神社的年輕演員)。焦德海看到徒弟要走偏,就強行勒令張壽臣「冷活」,也就是包袱很少,而且很吃功夫的段子。張壽臣雖然心高氣傲,覺得自己「搞笑」就行了,但他對師父還是言聽計從,所以乖乖的把焦德海強調的幾段『說哏』、 『文哏』反覆練習,結果越練習越發現自己之前毛病簡直不要太多,而且如果師父不壓著自己練這些活,估計自己就會一路錯下去,並且永遠也不知道什麼是正確。
張壽老把「有十段不愁百段」,「瓷實的活一段頂十段」作為自己的一生堅持,也成為整個相聲行業一直以來的要求。現在我們錯誤認為你會背詞兒就是會一塊活,比如德雲社炒作的人均五十段,但其實從行業標準來說,這五十段一段都拿不起來,因為全都是錯誤大集合。這就是有師父盯著教授,跟速成班的區別,也是大師跟明星網紅的區別所在。
馬三立差點被周德山「撅死」在臺上
馬三立是相聲世家出身,從外祖父恩緒開始,父親馬德祿以及長兄馬桂元,對他的相聲薰陶都很重要。不過年輕有天賦,對於馬三立來說有利有弊,好處就是學東西快,壞處就是年少成名心態就容易崩。
當年馬三立在連聲茶社廣受歡迎,一時間被鮮花和掌聲捧得找不著北,臺上臺下都有點盛氣凌人,誰也不看在眼裡。結果他師父周德山急壞了,知道徒弟繼續下去要玩蛋,指不定就跑去花天酒地炒爛緋聞了。但周德山也沒什麼文化,不知道怎麼講大道理,而且對於馬三立這種狀態來說,講道理也沒啥用,只能敲他幾記悶棍才行。
於是周德山主動要求給馬三立量活,把馬三立高興地不行,問師父使什麼活,周德山說隨便。就這句隨便,把馬三立差點累死在臺上。
當時馬三立的表演風格也跟早年的郭德綱于謙很像,上臺前不對詞兒,先是一通墊話,然後根據現場觀眾反應再決定入哪塊活。當時馬三立墊了一個包袱,觀眾情緒起來了,然後開始入正活。
馬三立最開始想入《六口人》,結果周德山說自己是光棍家裡沒人。馬三立又換《報菜名》,周德山表示自己吃飽了。馬三立一咬牙又換《誇住宅》,周德山表示自己住樹上。
後來的經典段子《論捧逗》,就是根據這段真實的舞臺訓徒改編而來。
當然周德山是訓得很爽,可馬三立急得一頭汗,知道師父這是故意刁難自己。但自己是主角,又不能亂演一通,所以只好說了一個單口,鞠躬下臺。
這一通神操作,不光舞臺上的馬三立受了教育,後臺的所有演員都捏了一把汗,沒想到心態膨脹的罪過這麼大,也就馬三立有能耐,否則換一個人準死臺上。
蘇文茂險些被劉寶瑞帶偏
寶瑞老一代單口大王,藝術上的造詣無人能及。但這人出身舊社會,染了吸大煙的壞毛病。他自己好這個就算了,還差點把年輕人也帶壞。
當時劉寶瑞跟高元鈞蘇文茂一起去香港演出,因為實在太受歡迎,所以三人一天演十幾場節目,山東快書對口單口群口相聲各種刷,把幾個人累得不行。劉寶瑞精神壓力一大,就想起大煙槍,於是在休息處就抽上了。
他自己抽美了,還讓剛滿二十歲的蘇文茂跟著快活快活,蘇文茂年輕不懂事,也沒什麼風險意識,以為是師叔疼自己,就真吸了幾口免費煙。這下子禍惹大了,他本來沒菸癮,這一吸就變得頭重腳輕,差點不能演出。高元鈞知道後火冒三丈,拉著蘇文茂就到劉寶瑞房間,把兩人打包罵了一通,最後氣不過還要打劉寶瑞。
為了不讓蘇文茂繼續跟著這個沒溜兒的師叔,高元鈞乾脆帶著蘇文茂回了天津,錢打了水漂,但幫蘇文茂懸崖勒馬,沒有繼續往坑裡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