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演員走邪道怎麼辦,歷代長輩們各有奇招收拾你~

2020-12-24 鹹魚吐槽館

相聲是一個百年傳承的行業,而且屬於公共娛樂領域,相聲藝人吃張口飯,靠名氣掙錢。在餓肚子吃不上飯的時候,什麼苦難都能咬牙背著,但在成名以後總會有一些心態的變化,也就是所謂的膨脹。

如果是老年成名還好,即使膨脹一下也很快能收心,畢竟活了大半輩子,對於名利的驚喜值也不那麼猛烈。但年輕人就不一樣了,尤其是這個精神物資文化高度發達的時代,一旦年輕人受到名利的衝刷,很容易就會心態崩掉,膨脹到祖師爺都想抽你大嘴巴的狀態。

郭德綱在經歷何雲偉曹雲金等初始團隊大退社之後,開始對徒弟的膨脹狀態予以嚴格監控。嶽雲鵬小火起來之後,被郭德綱趕回小劇場壓火,一直忍了三年多才一股腦釋放,然後紅到今天。

即便如此,嶽雲鵬也有過心態失衡的時候,比如對高峰的地位有點不服氣,不過及時被郭德綱跟他媳婦兒喝止了。而德雲社其他年輕演員,尤其是九字科這一批,很多跟郭德綱說的話都不超過十句,都靠自己在小劇場磨鍊,偶得大紅之後,自然就會膨脹,郭德綱也只能在節目上敲打一下,畢竟這麼大一幫人,挨個兒管理也不現實。

郭德綱跟徒弟更像是現代企業的老闆跟員工,所謂師徒關係只是一種人設而已。但在傳統相聲行業中,師父跟徒弟就是父子一般,拜師就等於認了一個爸爸,爸爸除了得管孩子學習,對於品性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徒弟心態走偏,師父必須及時糾正,否則你就不配為人師表。

如果過去老先生也按照現在甚囂塵上的「商演就是王道」,只要徒弟能掙錢那就什麼都無所謂,估計歷史上也不會有那些大師,更不會有傳世的經典作品。因為每一個大師都在學藝過程中,有過膨脹的心路歷程,而他們都被自己師父用各種方法收拾過,並且一收拾就靈。

焦德海巧訓張壽臣

張壽臣一代泰山北鬥,對相聲行業的貢獻一騎絕塵,但張壽老年輕時候也經歷過「膨脹期」,而且一度要走偏。幸好他有個了不起的師父焦德海,他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把年輕的張壽臣拉回了正軌。

張壽臣在拜師之前,已經由父親教了二十幾個段子,但活學得不瓷實。可年輕人就喜歡新東西,焦德海老讓他反覆磨同一塊活,並且經常挑毛病出來,張壽臣就不滿意了,他覺得只要能逗樂觀眾就行了,尺寸火候都不重要。

當時的張壽臣特別喜歡使薄皮大餡兒的包袱,還喜歡歪唱跟亂使相(越說越像神社的年輕演員)。焦德海看到徒弟要走偏,就強行勒令張壽臣「冷活」,也就是包袱很少,而且很吃功夫的段子。張壽臣雖然心高氣傲,覺得自己「搞笑」就行了,但他對師父還是言聽計從,所以乖乖的把焦德海強調的幾段『說哏』、 『文哏』反覆練習,結果越練習越發現自己之前毛病簡直不要太多,而且如果師父不壓著自己練這些活,估計自己就會一路錯下去,並且永遠也不知道什麼是正確。

張壽老把「有十段不愁百段」,「瓷實的活一段頂十段」作為自己的一生堅持,也成為整個相聲行業一直以來的要求。現在我們錯誤認為你會背詞兒就是會一塊活,比如德雲社炒作的人均五十段,但其實從行業標準來說,這五十段一段都拿不起來,因為全都是錯誤大集合。這就是有師父盯著教授,跟速成班的區別,也是大師跟明星網紅的區別所在。

馬三立差點被周德山「撅死」在臺上

馬三立是相聲世家出身,從外祖父恩緒開始,父親馬德祿以及長兄馬桂元,對他的相聲薰陶都很重要。不過年輕有天賦,對於馬三立來說有利有弊,好處就是學東西快,壞處就是年少成名心態就容易崩。

當年馬三立在連聲茶社廣受歡迎,一時間被鮮花和掌聲捧得找不著北,臺上臺下都有點盛氣凌人,誰也不看在眼裡。結果他師父周德山急壞了,知道徒弟繼續下去要玩蛋,指不定就跑去花天酒地炒爛緋聞了。但周德山也沒什麼文化,不知道怎麼講大道理,而且對於馬三立這種狀態來說,講道理也沒啥用,只能敲他幾記悶棍才行。

於是周德山主動要求給馬三立量活,把馬三立高興地不行,問師父使什麼活,周德山說隨便。就這句隨便,把馬三立差點累死在臺上。

當時馬三立的表演風格也跟早年的郭德綱于謙很像,上臺前不對詞兒,先是一通墊話,然後根據現場觀眾反應再決定入哪塊活。當時馬三立墊了一個包袱,觀眾情緒起來了,然後開始入正活。

馬三立最開始想入《六口人》,結果周德山說自己是光棍家裡沒人。馬三立又換《報菜名》,周德山表示自己吃飽了。馬三立一咬牙又換《誇住宅》,周德山表示自己住樹上。

後來的經典段子《論捧逗》,就是根據這段真實的舞臺訓徒改編而來。

當然周德山是訓得很爽,可馬三立急得一頭汗,知道師父這是故意刁難自己。但自己是主角,又不能亂演一通,所以只好說了一個單口,鞠躬下臺。

這一通神操作,不光舞臺上的馬三立受了教育,後臺的所有演員都捏了一把汗,沒想到心態膨脹的罪過這麼大,也就馬三立有能耐,否則換一個人準死臺上。

蘇文茂險些被劉寶瑞帶偏

寶瑞老一代單口大王,藝術上的造詣無人能及。但這人出身舊社會,染了吸大煙的壞毛病。他自己好這個就算了,還差點把年輕人也帶壞。

當時劉寶瑞跟高元鈞蘇文茂一起去香港演出,因為實在太受歡迎,所以三人一天演十幾場節目,山東快書對口單口群口相聲各種刷,把幾個人累得不行。劉寶瑞精神壓力一大,就想起大煙槍,於是在休息處就抽上了。

他自己抽美了,還讓剛滿二十歲的蘇文茂跟著快活快活,蘇文茂年輕不懂事,也沒什麼風險意識,以為是師叔疼自己,就真吸了幾口免費煙。這下子禍惹大了,他本來沒菸癮,這一吸就變得頭重腳輕,差點不能演出。高元鈞知道後火冒三丈,拉著蘇文茂就到劉寶瑞房間,把兩人打包罵了一通,最後氣不過還要打劉寶瑞。

為了不讓蘇文茂繼續跟著這個沒溜兒的師叔,高元鈞乾脆帶著蘇文茂回了天津,錢打了水漂,但幫蘇文茂懸崖勒馬,沒有繼續往坑裡栽。

相關焦點

  • 相聲演員調皮起來有多厲害,楊少華白全福侯耀文堪稱皮中之王
    郭德綱常說相聲演員「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也就是舞臺表演可以隨心所欲,但到了臺下就得尊長有序。但這也是在德雲社這種等級觀念比較強的社團行得通,其實很多老相聲演員到了臺下比臺上還不正經,很多經典的相聲段子就是老藝人真實生活改編而來,而現實中他們玩得比段子還high。
  • 相聲演員劉穎:1982年到1992年,我和于謙說了十年相聲
    學藝有學藝的規矩,表現有表現的規矩,做人有做人的規矩,傳承有傳承的規矩。曲藝界最應該注重的兩個字就是規矩。我師父告訴我,侯先生給我們京派相聲設定了八個字,清雅、規矩、細膩、流暢。一個相聲演員的規矩,從你開始要創作哪段相聲,說哪段相聲,你的目的是什麼,你要表現什麼,這裡就有規矩。不是我想怎麼說怎麼說,不是哪個包袱兒好我就要擱進去。選擇什麼服裝,服裝熨燙得很標準,這是一種規矩。
  • 關於德雲社相聲演員們的應援口號,你們知道哪些呢?
    現在有很多德雲社的粉絲們對於他們捧的先生們是否與娛樂圈的明星偶像相同並不確定。其實,從本質上說都是一樣的。二者皆是娛樂藝人,都能吸引相對數量的粉絲群體,並對粉絲群體產生一定的精神引導作用。所以,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其實都可以說是明星偶像。
  • 中國十大相聲演員,殿堂級相聲表演藝術家有幾位?沒有郭德綱哦!
    相聲是一種清朝就開始了的民間說唱曲藝,他的傳承和學問更是博大精深,但對於普通觀眾的我們自然享受笑聲就好,你也喜歡聽相聲麼?認識的有名的相聲演員有哪些?知道殿堂級相聲表演藝術家都有誰麼?一起來看看吧!在介紹十位大師之前,先介紹一下相聲的開山鼻祖: 相聲的開山祖師爺有兩種說法,一是張三祿,一是朱少文。張三祿創造了「相聲」這個詞,把相聲確立為一種藝術形式;朱少文則首次開始表演對口相聲,並為相聲行當立了規矩。
  • 除了德雲社還有哪些優秀相聲演員和哪些拙劣相聲演員?
    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詼諧幽默反應人生百態。天津著名相聲演員楊議說過:相聲演員一定要練基本功,不能丟了傳統。郭老師說過:大家都會說話,觀眾憑什麼花錢聽你說話?當今德雲社可以說是相聲團體的一桿大旗,人才輩出,嶽雲鵬、郭麒麟、張雲雷、孟鶴堂,還有秦霄賢、張九齡、張九南、尚九熙等等,小角兒們也在飛速成長……那麼除了德雲社還有哪些相聲團體,或者優秀的青年相聲演員呢?
  • 相聲演員也會中別人的語言陷阱,老藝術家們都躲不了
    馬三立被騙去東北當免費勞動力那個愛說「逗你玩兒」的馬三立老人,年輕時候也被別人逗著玩兒過。只不過馬老說「逗你玩兒」讓觀眾開心,而他被人逗著玩卻非常可悲。當時日本全面侵華,平津地區淪陷,很多相聲藝人都改行或者出去避貨。馬三立當時一家子人要他管,也沒別的地兒可以去,所以只能留在天津求生存。
  • 德雲社演員的快樂不止於相聲,抄寫手指操唱小曲,李斯明:你猜?
    文章《德雲社演員的快樂不止於相聲,抄寫手指操唱小曲,李斯明:你猜?》為梵音茶語原創,抄襲必究!文/梵音茶語喜歡相聲的觀眾都在等待開箱,而同樣相聲演員也是在等開箱,聽的和說的都渴望用一場快樂來籍慰自己煩悶的心情。前面的文章有提過,德雲社觀眾更多的喜歡與舞臺上的演員互動,即便沒有相聲表演,觀眾和演員之間還是能夠找到快樂的源泉,譬如在網絡上面的互動。
  • 聽相聲揮舞螢光棒?相聲演員想做偶像索性轉行
    更有甚者,此演員參加綜藝節目和到各地演出的時候,粉絲們也會以各種形式應援,其規模和形式不亞於娛樂圈一些偶像明星。該相聲演員在哈爾濱的演出現場。圖/視覺中國再聯想一下,這位演員包裝自己成為明星的方式,經營社交媒體的方法,粉絲們追星的套路,都是把當下打造「小鮮肉流量IP」的路數用在了相聲上,對此,輿論也並非一派叫好聲。
  • 德雲社閻鶴祥:從網絡工程師到相聲演員
    我原來以為,相聲的聽眾主要是中老年男性。結果這兩年,尤其是嶽雲鵬、張雲雷、郭麒麟火起來之後,我驚訝地發現,原來現在去德雲社聽相聲的,都是揮舞著螢光棒的年輕女孩。那現在這些相聲演員們是怎麼走上說相聲這條路的,做這個工作又有哪些體驗和觀察?今天,我請到了 故事FM 的資深聽眾,德雲社四隊的隊長閻鶴祥,來給我們講講他的故事。
  • 郭德綱:越走越寬的相聲藝術之路
    其實,從郭先生所取得的成就和他對相聲事業所做的貢獻來說,他被稱為大師當之無愧。首先,他的作品可謂膾炙人口,數量之多,題材之廣,影響力之大都已經超過了很多的相聲表演藝術家。作為演員,他口齒伶俐,聲音高亢,吐字清晰,表演幽默風趣。
  • 德雲社燒餅走偶像之路,抖包袱竟然被當真,這也太為難相聲演員了
    如今燒餅算是德雲社成功出圈的典範了,參加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多,受關注的程度也越來越高,看起來燒餅這是順利的從德雲社相聲演員的過渡到愛豆的身份,並且非常樂此不疲的享受當愛豆的過程,因為自從燒餅成為愛豆以後,不管是造型還是氣質方面都比之前要好很多,本來燒餅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現在成為愛豆後還有專門的造型師為自己打理
  • 秦霄賢有多紅?空降小園子遭圍堵,這究竟是相聲演員還是愛豆?
    可秦霄賢本就是一個相聲演員,為什麼要說空降呢?首先是因為自今年開箱以來,秦霄賢就混跡於各大綜藝中,不僅缺席了小開箱,甚至一場相聲都還沒說過。除了在之前的南京德雲社秦霄賢抽出時間空降小園子說一段群口相聲後,秦霄賢便再未出現在相聲的舞臺上。而即使在北京的小園子空降,也只是報了一個幕。
  • 都是說相聲,為什麼侯寶林能稱作相聲大師,郭德綱卻只能是演員
    相聲得改變有兩個名字不得不提,一個是侯寶林,將相聲帶入高雅的舞臺演出,一掃舊日的低俗氣,並被後世賦予了相聲大師的稱號;郭德綱是相聲再次回春的靈魂人物,之後,商演成為了相聲牟利的主要途徑,也成為判斷演員成功與否的標準。
  • 德雲社燒餅走偶像之路,這也太為難相聲演員了,抖包袱竟然被當真
    每天都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驚喜,我是【謝枕桉說娛樂】關注我,讓你了解更多不為人知的娛樂圈。現在燒餅算是德雲社成功出圈的典範,參與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多,受到的關注也越來越多,燒餅這一次似乎從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到愛豆的順利過渡,並且非常開心的享受當愛豆的過程,因為自從燒餅變成愛豆之後,無論是造型還是氣質方面都比以前好多了,燒餅原本是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現在變成愛豆後,有專門的造型師為自己打理,這難道不符合自己的需求嗎?
  • 相聲演員拿黃家駒開玩笑,事業遭滑鐵盧後消失十幾年,如今怎樣了
    每一個聲名大噪的相聲演員似乎都有一段太過艱辛的打拼史,郭德綱是這樣,嶽雲鵬也如此,他們曾經飽受物質的窘迫、精神的困頓等各種折磨,一路堅持,終於被認可,成就了自己。大兵也沒有例外,從普通人到相聲演員,贏得陣陣掌聲,他也是一路坎坷著過來的。1968年,大兵出生在湖南省長沙市,那時的大兵還不叫「大兵」,叫任軍。
  • 姜昆的相聲水平,榮辱各半,竟蘊含著人生大道理!
    姜昆作為一代著名的相聲演員,如今已經成為國家一級演員,並且是曲藝家協會一把手,以及文藝志願服務者協會一把手。人們對他的評價是德藝雙馨,最大範圍傳遞正能量。然而,在某問答平臺上,有人質疑他的相聲水平。有網友問,在相聲中,姜昆的說學逗唱水平怎麼樣?
  • 相聲演員玩「殺女友梗」慶祝七夕,德雲社怎麼總翻車
    據觀察者網報導,章紹偉被譽為90後新相聲演員的代表人物之一,2018年,他曾和孔摯傑搭檔參加郭德綱主持的《相聲有新人》。雖然二人在初賽階段就被淘汰,但在節目結束後加入了德雲社,成為了相聲表演一隊的成員。藍鯨記者在德雲社官方網站查詢發現,目前在德雲演出一隊的藝人介紹中已沒有章紹偉的身影。
  • 姜昆VS郭德綱:說相聲不如你,帶徒弟你不如我
    李文華老師離開後,姜昆開始和唐傑忠老師合作,一做就是八年,而後期和戴志誠合作則是二十年,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有了前期的鋪墊,到這時姜昆的相聲事業可算是達到巔峰。但是好巧不巧,隨著時代發展,姜昆的相聲事業不僅沒有保持住光環,反而一直在走下坡路。唐傑忠老師上了年紀,姜昆的相聲就算嘗試新的風格,唐老師也顯得心有力而餘不足。
  • 為什麼郭德綱不能和其他相聲演員關係處好一點?
    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侯耀文也把郭德綱看到骨頭裡了。郭德綱三次進京,他最初就是希望憑藉相聲這門手藝,在北京能夠混碗飯吃,可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要求,在偌大的北京卻沒有人敢收留他。他也曾經拜訪過很多相聲名家,可人家只把他當成一個初出茅廬的傻小子,好不容易有人給了一個飯碗,卻不是讓他說相聲,而是去唱戲曲。
  • 相聲有新人公式相聲,開了專場的上海交大博士,現在怎麼樣?
    有人喜歡郭德綱,有人討厭郭德綱,說他低俗庸俗媚俗,跟以前的相聲大師們說的相聲怎麼比?也有人說德雲社的相聲越來越走樣,郭德綱已經江郎才盡。郭德綱在說對口和說單口的時候都說過這麼一句話:說相聲想紅,就罵郭德綱,大紅大紫。從德雲社離開的人這麼做過,相聲同行也這麼做過。不止如此,就在前兩年的《相聲有新人》裡就有外行人這麼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