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就像上一章的《河畔》其實並未真正開始河畔議事,而是對兩座天下的談判進行了復盤和收尾一樣,本章的《問劍去》估計也只能等到下章或者更晚才能真正問劍,這章才真正開始了河畔議事。本章想說的事有兩件,一是認主的劍主,二是河畔議事。
【認主的劍主】
上一章有一個病句式的結尾,陳平安掬起河水,水中出現一個白衣身影,自然的轉場,下個鏡頭很自然給到白衣女子的出場,而老秀才說的也是神仙姐姐,不是姐姐們,所有的側面描寫、正面描寫都只介紹了一個人 ,但是最後的結尾卻是用來兩個她,衣著還不一樣。
這章開頭就為這個病句式的賣關子解了惑,用一個「她們」也是「她」讓大家對劍主和劍靈的關係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兩者大道相契,只是一分為二」。(我在劍主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就分析過劍主、劍靈、劍侍、劍鞘等的關係,具體可以看圖)。
那麼此時就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劍主為何要認主?
我覺得這個問題延伸出的本質就是,劍主是劍還是神。
或者說當陳平安問劍託月山的時候,他手裡拿著的是啥?
1.本章強調了一件事,劍主手中長劍有了劍鞘,而之前是沒有的,只有老劍條。如果我之前分析得沒錯,那麼這劍鞘就是劍主或者說劍靈對陳平安 的道理的一種認可。
2.本章暗示了一件事,「好像前者只是竊取了後者的姿容相貌,兩者又像是修道之人真身與陰神的關係」,這說明劍主使用的身體是劍靈的,這也是劉十六之前誤認為其是劍侍的原因,這裡暗示1.劍主的真身其實已經隕落;2劍主喜歡劍靈女性的姿態。
3.劍主也就是持劍者作為傳授人間劍法的神靈,雖然他有著純粹的神性,但是從其種種作為來看,他又具備著某種人性。對比成神的秀秀,我們知道,神在外貌上有男女之分,但是在神性上實則無明顯的性別之分了,雨四是男的,但成為了新的水神,所以說火神和水神在轉世的過程中,是有男有女的,對他們來說只是皮囊的更換。而劍主不但以劍靈的女子姿態現世,其性格中存也在著母性的一面,尤其對待陳平安非常明顯,沒事就愛摸其狗頭,或將其摟入懷中。這次見面,劍主又再次當眾與其抱在一起,讓我們一起小聲嗶嗶:「寧姚,陳平安在這兒有辱斯文」。
4.從第三點來看,劍主的言行和性格是與其為劍靈時保持一致的,再加上文中強調劍主與劍靈的大道契合,那麼劍主現在到底更偏向於神,還是更偏向於劍,其實已經很難說了。
我認為以上種種皆是為了劍主認主的合理化作鋪墊。持劍者既然有助人族翻天的魄力,那麼他之所求便是一份大胸懷,大自由,那個時候,作為自己認可之人一把長劍又有何不可,能與自己認可之人一起放聲天地,其他的事情便不重要了。
【河畔議事】
1.目前來看, 周密現在的策略就是恢復舊天庭,萬年前,其中一波劍修想要佔領舊天庭成為新神沒有成功,現在周密把他實現了,而其所倚仗的就是來自蠻荒的香火,所以這也是蠻荒不能真的丟掉的原因。而舊天庭萬年前的河畔議事就明確過無法毀掉,所以這次議事還是為了解決這個事情。
2.現在對周密登天之後的概念還很模糊,好像他就像玉皇大帝一樣天天坐在那,像個傻子一樣。具體他登天以後每天幹啥從而可以越來越強,沒有具體概念。而劍靈殺披甲者用了幾年時間來看,難道遵循天上一天人間一年的設定?
3.託月山本是最後一座飛升臺,連接著天庭和人間,浩然必須毀掉,蠻荒必須守住,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這裡能成為陷阱,當然也是機會所在。
4.與文廟議事的具體冗長相比,十四境們的議事特點很鮮明,整個過程都是直奔主題,兩句話就說完,導致整個河畔議事,大部分時間都是各位大佬跟陳平安敘舊,真正開始議事,不到二十句話就已經達成共識,既然躲不掉,那就幹,突破口是託月山,道老二開路,斬龍人問劍天外,陳平安跟著湊下熱鬧。
綜合來看,此次的浩然與蠻荒大戰重點將不再放到人間,作者大概會簡要講下戰略層面的大勢,不再講述具體戰爭,視線重點將會放到天上。
【原文作者:青崖有白鹿】 侵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