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有人,
從出生那一刻起,
就是自由的!
——《進擊的巨人》
文丨舊故麻袋
∨
盼望著,盼望著,神作《進擊的巨人》最終季終於在萬眾期待中開播了,為何稱它為神作?因為它不僅刷新了觀眾對動漫的上限,也刷新了觀眾對動漫的下限。血腥、恐怖是它;自由、民主也是它。每一季開播都有著同期動漫中一騎絕塵的口碑和評分,就好比這一次最終季,豆瓣開分9.9,目前穩在9.8,與上一季分數齊平,好傢夥,我直接好傢夥!
2013年WIT製作公司將漫畫《進擊的巨人》動畫化,開篇就奠定了它不是凡品的基調:「那一天,人們回想起了被巨人支配的恐懼,和身為籠中鳥的屈辱。」
故事開始是一個「喪屍圍城」的故事,這裡的「喪屍」被稱之為「巨人」,背景是這個世界存在著以人類為食的巨人,為了躲避巨人的捕食,人類築起三座高牆,享受了近一百年和平。
某一天,第一層圍牆被超大型巨人和鎧甲巨人打破,牆外的巨人便進入圍牆吞食人類,人類只能逃進第二層圍牆避難。
10歲的艾倫家破人亡,還親眼目睹母親被巨人吞食,於是他立志與好友三笠、阿爾敏加入調查兵團,歷練成為可以消滅所有巨人的英勇戰士,探尋巨人存在的原因和真相。看上去是個身懷仇恨的主角團踏上殺巨人報私仇的套路故事,可它的背後卻遠遠沒有那麼膚淺和簡單。
雖然《進擊的巨人》有「巨人」做噱頭,但故事內核卻不僅僅只是「巨人」,它涵蓋了政治、軍事、歷史、人性、社會、自由等諸多主題的探討,且每個主題都不只是點到為止,而是深入挖掘,到最終季,甚至還會有「反戰」主題,似乎不到最後一刻,你都無法猜透作者諫山創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隨著劇情的發展,不難發現裡面有很多的伏筆和隱喻。比如「三重圍牆」不是保護人類的屏障,而是封鎖自由的圍牆;比如關於自由的探討,即便艾倫知道海的對岸是敵人,但他依舊想要到外面的世界去,因為「我們所有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自由的」;比如從小就和牆內的孩子一起長大的「間諜」,他們陷入兩難,即便與隊友有情,但身上卻背負著國家的重責,是完成最初的任務?還是忠誠於身邊的夥伴?無論選擇哪邊,於他們而言都是錯的。
後來它從一個復仇故事,變成了寓言故事,因為男主艾倫變身成了巨人,也就解謎了巨人本身就是由人類變成的事實,原來牆內的世界是虛假的存在,因為巨人很有可能就潛伏在牆內。
再後來,觀眾逐漸了解到巨人是由巨人基因的艾爾迪亞人變身的,而艾爾迪亞人曾經只是馬萊國用他們的巨人之力來大肆侵略他國的軍事武器,圍牆內是馬萊國王室給艾爾迪亞人提供的最後樂園,而城牆外的無智巨人則都是被注射了藥物放逐到島上的艾爾迪亞遺民。
隨著劇情一層層抽絲剝繭,你才能漸漸看到故事的內核越來越不簡單,想要表達的觀點越來越讓觀眾覺得震撼,你以為作者還在第一層,結果他已經在第九層了。
第一季、第二季都在鋪墊主角團尋找巨人存在的真相,還不得不時刻準備好與突如其來的巨人交戰。但從第三季開始,就不僅僅只是圍繞巨人去探討這個世界,而是更偏重於人類,直到第三季結尾,艾倫等人終於明白了世界的真相,站在大海邊的艾倫,問了一個讓人陷入沉思的問題:「如果把海對面的敵人都殺光,我們是不是就自由了?」但這個問題似乎是沒有答案的,何為「敵人」?何為「自由」?想要解答,卻不知該從何答起。
在第三季第二篇章中,我們看到了團長的英勇赴死,看到了兵長的臨危不亂,看到了艾倫等人的成長,最後我們迎來了第四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最終季。
第4季的製作公司從原來的WIT STUDIO改由MAPPA公司製作,全新的風格、全新的場景、全新的戰士,連巨人世界觀也被重新構建,甚至沒有任何科普直接觀看第四季第一集,很多觀眾會一臉懵逼,因為和前一季的劇情完全銜接不上,除了幾個熟面孔之外,其他人全是生面孔,最終季竟然讓人看不懂了?其實不然,最終季,作者才揭開了巨人的真相和歷史的真相。
在觀看第4季前,你必須要了解一遍故事發生的背景。
曾經的馬萊國,是強盛的大國,但被掌握了巨人之力的艾爾迪亞帝國打到幾乎滅亡,後來馬萊人民終於在大約100年前完成了復國並接管了七大巨人之力。
於是馬萊國利用巨人的力量,近100年來,對外不斷擴張,對內篡改歷史,向馬萊人民和留下來的艾爾迪亞人民灌輸「艾爾迪亞是惡魔之子的後裔,是罪人的後代」這一思想,並將艾爾迪亞人當作武器集中收押於「雷貝利歐」收容所。馬萊將「有罪」的艾爾迪亞人送上戰場,將他們的巨人之力當作武器對付敵人。但巨人之力在慢慢減弱,於是吉克向馬萊高層建議一個月內攻佔帕拉迪島,控制所有巨人之力,以此震懾世界。
最終結局會如何?觀眾只需拭目以待。不論《進擊的巨人》背後有著多少暗喻,不可否認的是它絕對是動漫作品中少有的不僅世界觀宏大同時劇情還富有哲思的作品,說它是「神作」,並未覺得不妥。
不出意外,它將是近十年來最出色的作品,沒有之一,無論是故事的立意還是想要表達的內核,它的存在絕對是前無古人,期待以後會有和《巨人》一樣熱血、高燃,同時又充滿哲思和意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