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上小學的時候,有一位同學說他的父親特別喜歡看《動物世界》,一期不落,如果他有事或者在睡覺,一定要家人到點了叫他來看,如果錯過了就會生氣或者沮喪。那時不像現在還有網絡,可以隨意在電腦上重播,當時只能在電視上看。我當時不知為何他父親為如此著迷於看《動物世界》,因為我也看過,並沒有吸引我到如此地步,於是很是不解。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越來越喜歡看央視九臺的科學自然頻道,突然想起同學的父親,似乎開始理解他的心情了。有一部分人群對於動物的喜愛與了解勝於人與人的交際。
成年以後,我聽到更多的話是:動物比人有情,動物你對他好,他也會對你好,而人卻不一定,你對他好,說不定他還會在背後捅你一刀。
這句話聽著很殘酷和揪心,但是當我們歷經世事以後,對這句話的懷疑漸漸變得相信。動物有情而人無情,動物的心能看穿而人心卻難測。
今年看了一部英劇,名叫《萬物生靈——偉大又渺小》,只有短短的六集,卻足夠治癒情緒低落時的你。以前還看過一部日本電影《小森林》的「四季篇」,也讓人非常治癒。配著安靜的環境和低緩的音樂,還有不多的人聲,就足夠讓人心情舒暢了,卻同時又會給人帶來一種想要跟隨或改變現實活法的衝動。
《萬物生靈》這部劇是根據獸醫吉米·哈利所寫的《萬物生靈》小說系列改編,總共有四個系列,他講述了他在鄉村當獸醫所遇到的各種有趣和有愛的故事。哈利先是應聘了獸醫助理,僱主嘴硬心軟,對助理十分挑剔,因為他的嚴格要求,他的助理是換了一位又一位,基本上每個都難過試用期,也正是因為他對自己職業的挑剔與嚴謹,才能獲得好的口碑與信任。
哈利憑著他敬業的心態與專業的操守獲得了僱主的肯定,正式地成了當地小鎮上的一位獸醫。雖然他每天面對的都是農戶家裡的牛、馬、狗、貓,還有雞、鳥、貂這些動物,但哈利卻非常喜愛他的工作,但這份工作卻同樣充斥著悲傷與風險。因為他每天都要面對這些動物的病痛與離去,因他治好的會高興,但無法救治的也會悲傷。
他要親手接生胎位不正生產困難,痛苦地奄奄一息的母牛,當小牛被他接生出來以後,看到母牛不停地舔舐小牛的身體,農戶和哈利都會欣喜感動地看著這一幕,農戶說,這一幕雖然他經常看到,但總是百看不厭,讓人感動得落淚。農戶對於動物的感情,就像是家人一樣,他們認為萬物有靈,萬物都值得被善待。
哈利的每一次出診並不都是順利的,也會遭遇到有些動物無力回天的局面,比如一匹名貴的黑馬腸子嚴重扭結,痛苦得暴跳發洩,哈利覺得唯一讓它儘快減輕痛苦的方法便是安樂死,用殺馬槍對準馬的頭部中心替他了結痛苦。儘管哈利的手顫抖得厲害,於心不忍,心痛不已,也依然要行使作為一名獸醫的職責,他接下了這一槍,雖然這一舉動也給他遭來了不鎮上所有人的不理解與嘲諷,但他依然做到了一名稱職獸醫所應該做的事。與其讓那匹馬在日益嚴重的痛苦折磨下死去,倒不如為他安樂死讓一切都儘快結束。
草原,藍天,各種各樣的動物,小鎮的酒吧,樸實又刁鑽的農民,這些讓哈利漸漸地愛上了這座小鎮,雖然他們偶爾也會賴帳,有了錢去酒吧喝上一杯,但他們對動物的愛卻是由衷而發,酒吧裡的談笑風生,讓這座小鎮充滿了歡樂,也讓人們的距離縮小,煩惱褪散。這是屬於他們一天中難得的放鬆與休閒時刻。
他們將家中的動物看作是家裡的一分子,牛會流淚,馬會知心,狗會陪伴,還有其它的萬物生靈,他們都是大自然裡最溫情的存在,他們知道你若愛它,對它好,它會同樣愛著你。
看過網上的一些有關中東地區土豪們養動物的視頻,他們養的動物不僅僅局限於貓狗這些,而是沒有什麼不能養的,無論是老虎獅子這些猛獸,還是猴子袋鼠鴕鳥鷹等等幾十種動物,像極了一個動物園,可他們能和平友好地相處,這讓我心生感動,誰說動物無情,萬物有靈,萬物有情,而人,就真的不一定,雖然,人也是萬物之一,可是山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
前些天,一位朋友撿來了一隻兩個月左右的拉布拉多小狗狗,回來半個月的時間就開始拉血吐血,雖然給它用了很多藥,還是沒能救得了它。在最後一晚,朋友看它可能熬不過時,他陪著它熬了一整晚,抱著它,觀察它,還想送走它最後一秒。狗狗離去之後,朋友將它埋了,第二天夜裡,他似乎在夢裡聽見了狗狗在叫,他立馬醒來再無睡意,想想又覺得悲傷,朋友養過好幾條狗,每次分離都會傷心一場,他說不想再養狗是不想承受這樣的悲傷,可是,沒多久又會帶回來一條小狗,有時候我們覺得是狗離不開人,可是,很多時候是我們離不開狗子的溫情和默默陪伴。就好像對孩子,以為是孩子依賴我們,後來卻發現是父母太過於依戀孩子。
人面對動物,不需要太過於複雜的心事,不需要去揣摩他的喜好,只要付出就會看得見,他會守候著你,無論貧富,不離不棄,安靜的陪伴,等候,再給你歡樂,只是,只是這樣,真的無法承受每一次分離。
萬物有靈,萬物生靈既偉大又渺小,它們是大自然的點滴,也是一些人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