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獅子長大,就會被驅趕出獅群,為何母獅要這麼做?

2020-12-22 科普探空使者

經過動物學家們的研究,發現當小獅子長到2歲的時候就會被母獅驅趕出獅群,且它們會加入到其它獅群中,但也有一些不太幸運的小獅子最終會成為孤獨流浪的獅子。我們知道,獅子是群居動物,而且幼獅從一出生就會在母獅的身邊寸步不離地養育2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母獅不會再發情生育,可以說母獅對自己孩子擁有著非常深厚的情感。那麼,為何要將它們驅趕出獅群,不管死活呢?

獅群的組成

動物學家經過觀察後,發現一般在一個獅群中,雄獅的數量通常是1-2隻左右,其餘的都是雌獅和雌獅的孩子。若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這兩隻雄獅往往都是親兄弟,否則「一山難容二虎」,它們勢必會為了爭奪獅王的位置和母獅的交配權而展開鬥爭。而且很多人沒發現的是,當幼師長到2歲後就會被驅趕出獅群,且都是雄性的小獅子,雌性的小獅子會被留下來。除非獅群發生意外解體,否則基本上一輩子都不會離開。

為何雄獅會被驅趕

其實,被驅趕出獅群的雄性幼獅的生活是很艱難的,幸運的小獅子會被其它的獅群接納,但絕大部分都會成為流浪的獅子。之後,它們會伺機等待與其它獅群的雄獅通過戰鬥的方式來爭奪獅王的地位,如果戰勝了,就會擁有自己的獅群;但如果失敗了,就會繼續流浪,甚至丟了性命。

看起來,這似乎是挺殘忍的一件事,但其實這也是獅子們的智慧提現。眾所周知,近親之間的繁育往往會導致後代基因不良,而且存活率極低。於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當小獅子長大後便會被驅趕出獅群。而且在任何一個獅群中,雄獅們都不會一成不變。它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通過戰鬥的方式來更換獅群的領導者,這樣就會不斷為獅群注入新的活力,也會為獅群注入新的血液。此外,無論如何和母獅交配都不會造成近親繁衍,這樣一來,獅子的後代才會越來越健康。

其實,除了獅子之外,還有很多動物重視自己的血統,特別是那些群居的動物。它們會隨時替換,避免種群中發生近親繁殖的現象。所以除了驅趕之外,也會有一些動物在成年後主動離開自己的種群,去往其它沒有血緣關係的種群。

實際上,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都是一樣的。在我們人類社會中,當女性長大成人後就會離開自己的家庭,去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男性家庭中。而一個家庭中的男性長大成人後,則是繼續留在家中。雖然看起來我們和動物不同,但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大自然讓我們學會的生存技能之一。不然,人類就會因為基因缺陷而被大自然淘汰掉。

相關焦點

  • 母獅的一生要經歷多少次「喪子之痛」和「獅王」更替?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母獅終生待在獅群中,而雄獅是會更替的,但是無論怎麼更替,親一代和子一代的母獅都是有著血緣關係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一頭雄獅和一群母獅組成了一個是獅群,生下了孩子,它們的後代是第一代雄獅和母獅生的,但是,當雄獅被其他年輕雄獅打敗並驅逐之後,第一代的生下的母獅就會與新的雄獅結合生下後代,它們產生的後代與第一代雄獅是沒有關係的,但是它們的後代是第一代母獅的「孫子、孫女」。
  • 雄獅為什麼要咬死6個月以內幼崽?母獅一生要經歷多少喪子之痛?
    獅子家庭結構 一般情況下,獅群是由1-3隻雄獅,再加上4-12個具有彼此之間具有血緣關係的母獅以及若干個小獅子組成。一個獅群通常有17頭獅子,但成員數量不固定,小一些的獅群大約只有8個左右,大型獅群也可以多達30頭。
  • 母獅一生中要經歷多少次雄獅更替與喪子之痛?
    儘管我們常以雄獅為獅群領袖,但事實上,母獅才是這一家族的核心,捕食活動基本上由母獅來完成,而雄獅非但不捕食,還會搶在獵物之前捕食。獅子群中,母獅的一切繁殖權利歸獅王。然而,正是這樣,一些雄獅會挑戰獅王的位置,試圖獲得母獅的繁殖權利。
  • 小獅子就有,且存在有斑點的成年獅
    帶著這兩個已知的目的,我們再來看看獅子斑點的秘密,就會發現容易理解多了。雖然小獅子以及成年獅子都處於同一個環境下,但在微生境上,卻有分離的時候,正如上邊我所說的那樣,當大多數母獅甚至是全部出去狩獵的時候,小獅子就只能夠在巢穴附近活動,而獅子巢穴所處的位置多在稀樹草原上有植被覆蓋的地方,在這種環境下,小獅子身上的斑點就能夠起到很好的偽裝作用。
  • 都說畜生交配六親不認,那麼流浪的雄獅長大後還認識母親嗎?一起來...
    獅子是非洲草原上的頂級掠食者,和其他肉食類猛獸有些區別的是,雄獅在成年後就會被驅趕出獅群,然後在非洲草原上遊蕩,或者成為流浪獅,或者成為另一個獅群的首領,那麼在獅子的世界裡,母子相遇時,還能彼此認出對方嗎?
  • 憑什麼獅群雄獅子吃「白食」,母獅子卻要狩獵
    一隻落單的雄獅自然就會成為被針對的對象,為了生存,它必須保持著良好的狀態,隨時能進入戰鬥狀態,當一頭雄獅發現獅群無疑是發現「沙漠綠洲」,盡力一搏。需要提及一下小獅子的成長過程:小獅子成長為成熟的公獅後,將會被獅群驅逐,必須自力更生,踏上流浪的旅途,所以獅子死亡率非常高,它們必須儘快找到一處獅子群,較為幸運的話遇見沒有公獅子的獅子群,直接成為獅子群首領,如果是碰見有已經完整的獅子群,那必將是一場苦戰,勝者佔據所有,敗者一無所有。
  • 獅子在發情時,為什麼雄獅要咬住對方的脖子,是怕它跑了嗎?
    那雄獅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獅子的交配 在自然界中,許多動物都有發情季節,但獅子是個例外,如果獅群中沒有6個月以下的小獅子,母獅會集體發情。目前科學家們還不知道為什麼母獅會演化出這樣的機制,據推測可能是因為母獅集體發情有助於後代的年齡都保持統一,這樣就可以有一隻母獅照顧後代,另外的獅子外出覓食。
  • 南非一頭母獅被野牛圍毆,像布娃娃一樣被牛角頂在空中
    當懷孕的母斑馬被非洲鬣狗活活撕吃,肚腹被咬開,拖出孕育中的幼崽,令人不忍卒看,我們感嘆大自然太殘酷了;當長頸鹿被獅子狩獵,幾頭獅子用利爪在它身上刨出一道道血壑,吊在它的身上,長頸鹿不得不忍著劇痛掙扎,一步一蹣跚,我們說大自然太殘酷了;當水牛幼崽被高速襲來的獅子撲倒,脖子被死死咬住,
  • 探索奧卡萬戈三角洲,這隻長著鬃毛的母獅顛覆認知
    一個獅群(pride)通常由15隻左右的獅子包括數隻母獅和不超過4隻雄獅及其幼崽組成,而這個獅群裡一共只有7隻獅子:5隻母獅、1隻亞成年雄獅、1隻幼獅。乍一看,這不過就是保護區稀鬆平常的一個小規模獅群,但仔細觀察其中那隻長著黑色鬃毛的獅子,人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竟然是一頭母獅子!再好好看看——這確確實實是一頭母獅子!!母獅子長著鬃毛,這顛覆了世界上所有人對獅子的認知。
  • 豆瓣9.1分:一個只狗狗帶著4隻小獅子,尋媽媽的故事
    小獅子吃飽後就安靜地入眠了,可班吉要時刻保持警惕,叢林裡不時傳來狼聲,第二天早上,小獅子從石窩的缺口爬了出來,到處亂跑,這樣是很危險的,為了保護小獅子不受傷害,於是班吉就搬來石頭堵住了那個缺口,可是很快,小獅子又面臨飢餓的窘境,不得已,班吉打算故伎重演,去獵人哪裡繼續偷雞,可此時獵人設了一個圈套,一把抓住了班吉,獵人很生氣,拿來長長的繩索它拴在了樹上,班吉很絕望
  • 野狗掏肛獅子母子,母獅突然瞬間爆發,下一秒野狗慘死當場
    野狗掏肛獅子母子,母獅突然瞬間爆發,下一秒野狗慘死當場自古以來人們對母愛一直是讚不絕口,在動物世界裡母愛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因為很多動物都是由母親帶大的,當遇到危險的時候,母親雖然力量比較弱,但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也會不顧生命危險。
  • 獅子在交配過程中,為什麼要咬住對方脖子?看完你就懂了!
    母獅子都是在同一時間段發情,所以生出來的獅子年齡都是差不多的,這樣也是為了更好的照顧小獅子。正常情況下,母獅是兩年發情一次,而且母獅在發情的時候會出信號,這時候雄獅就會守護在母獅身旁,然後跟母獅進行交配。獅子的交配能力是人類意想不到的,一天可能會進行上百次交配。但是在交配的過程中,母獅是非常難受的,因為雄獅生殖器長著倒刺,所以讓母獅非常難受。
  • 豆瓣9.4的神作,每一幀都可以做屏保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紀錄片,用黑科技偷窺動物們的夜生活,每一幀都可以做屏保。然而,不熟悉這類動物的可能不知道——原來,在一個獅群家族中,捕獵的,一直都是母獅。作為最有經驗的雌性,母獅必須為整個獅群捕食,而威風凜凜的雄獅,則為了不讓家人在黑暗中不受到侵害,要四處巡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