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測光」,對於很多入門級的手機拍照者來說,是個陌生的詞彙。不過,測光是準確曝光的基礎,手機攝影也不例外。
那麼,手機攝影,如何進行準確的測光呢?下面便以手中的華為P30 Pro為例,來看一下如何玩轉「測光」。
對焦與測光聯動
這也是使用較多的測光方式,只要在手機屏幕上點一下,就會看到屏幕上出現一個框和一個圈,大框是對焦框,小圓圈便是測光框,通常默認是對焦和測光的位置是相同的。在拍攝時,如果發現測光位置不正確,則需要重新點擊屏幕他處進行測光和對焦。
對焦與測光分離
測光和對焦同時進行,能滿足大部分拍攝需求,但有些場景,測光和對焦的位置是在不同位置的,如剪影的拍攝,則需要用到對焦與測光分離。
在這裡要普及一點,有些品牌的手機如華為、努比亞等自帶的相機可以實現對焦和測光的分離操作(努比亞2012年,首創將以往單眼相機獨有的「對焦測光分離技術」 成功移植到手機中)。如果你的手機沒有自帶的測光與分離功能,可以使用第三方軟體實現這個功能。這裡推薦POCO相機、Camere+等軟體。
如何實現呢?點擊屏幕選擇對焦位置(左圖),長按黃色圓圈,直至在其內部出現一個白色的圓圈,移動其位置到新測光位置即可(右圖),測光位置不同,畫面亮度也會出現變化。
專業模式測光
測光模式,華為專業模式的測光模式有三種:矩陣測光、中央重點測光和點測光。
矩陣測光:一種面測光,各個部分光線分布均勻,適用於大場景廣範圍區域測光,主要用在拍攝對象沒有強烈對比時的拍攝操作,通過多點取樣,整體運算,測算出整個畫面所需的最適合的曝光量。
中央重點測光:對整個畫面進行測光,但重點比例分配給中央區域,適合人像動物等抓拍。例如拍攝人物臉部可以選擇這種光效;
點測光:對畫面光點周圍的約2.5%的區域進行測光,主要用於微小物體的測光,例如逆光、花鳥,小昆蟲等。
測光在網上有個的說法:微距用點測,肖像用中心,遠景用平均。但這不是絕對的,場景不同,個人使用習慣不同,只有多嘗試,選擇合適的測光才能讓一些細節表達更準確。
相信通過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於手機測光已經心裡有數了,真正使大多數人比較迷惑的是,面對不同的拍攝場景應該如何正確選擇測光點,下面介紹2個典型場景。
1、被攝對象的重要區域測光
拍攝一些明暗反差太大的場景時,測光應該保留一些細節的區域,如晚霞的拍攝,此時,可以以天空周圍亮度適中的點作為測光的一個標準進行點測光,那麼基本可以得到曝光準確的畫面。
2、逆光人像
拍攝逆光人像時,常用點測光的方式,對於人物臉部進行測光,使用手機的「簡易曝光補償」,提升畫面亮度,讓人物膚色和皮膚更好。
而如果對準背景亮部進行點測光,很容易導致人物主體「太黑了」,此外,也容易導致畫面其他部分曝光不足,最常見的例子便是剪影的拍攝。
此外,一些特殊的場景,如逆光、弱光環境,手機的自動測光並不能滿足要求,還需要藉助於「簡易曝光補償」,即常說的「白加黑減」。
攝影基礎:常說的「白加黑減」法則是什麼?到底該如何應用?
總結
測光需進行練習,如對同一景物,相同的光線下,選取不同的測光點進行拍攝對比,就能快速掌握人工幹預測光的方法,從而拍攝出自己滿意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