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們很難在車輛上找到無鑰匙進入、電子剎車等科技配置,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曾經難以見得的科技配置逐漸都成為了標配。不可否認這些科技配置確實方便了我們日常的操作,像一鍵啟動省去了我們掏鑰匙的步驟,ACC自適應續航在跑高速的時候可以一定程度的解放我們的右腳,這些配置不僅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了新鮮感,同時還改變了我們的用車習慣。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有些看上去極具科技感的配置,可往往在使用時卻會讓人感到很難受,例如以下三項配置。
隱藏式門把手。汽車設計師在圖紙上描繪車輛時,往往都不會刻畫門把手,因為在他們眼中,門把手的出現就預示著汽車整體美感的缺失。但好在他們最終還是向實用性妥協了。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原本在賽車上才會被著重提及的風阻係數,逐漸出現在越來越多的民用車上了。而車企為了降低風阻也是絞盡腦汁,除了在設計手法上大做文章之外,隱藏式門把手也成為了降低風阻的主要手段。
按壓隱藏式門把手。目前常見的隱藏式門把手有兩種,一種是平推隱藏式門把手,另一種是按壓隱藏式門把手。前者的使用步驟與傳統門把手差不多,當車輛檢測出鑰匙接近時,隱藏式門把手就會整體平推出來,然後開門即可。而後者的步驟則稍微麻煩些,要先用大拇指把門把手按出來,然後用其餘四根手指扣住門把手,最後拉動門把手打開車門。
空調觸控液晶屏。在我們的用車過程中,空調控制絕對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功能之一。除了夏冬的製冷和暖風,春秋的車窗除霧也需要用到。空調控制面板採用實體按鈕的話,駕駛員完全可以在專注路況情況下,對空調調節實現盲操。
如果將控制按鈕換成觸控液晶屏,那麼想要實現盲操就必須付出更多的練習才行,因為即便是有觸控反饋的控制面板,駕駛員在進行一番操控後難免會下意識地去確認下是否進行了正確的操作。而正是這種多餘的動作,難免就會導致駕駛員分神,從而帶來安全隱患。
自動泊車。我們公司有位同事,車開得還不錯,但就是不會停車,每當我們去試駕時,他總是選擇先開,美其名曰:搶先試駕。其實道理大家都懂,就是不想去停車,畢竟停車水平有限。也正是為了顧及到這部分駕駛員,現在很多車企開始推出帶自動泊車功能的車型,而這項功能往往也會成為該車的賣點之一。
然而,自動泊車功能在實際使用場景中其實並不實用。因為自動泊車對停車位的需求比較高。現如今,各大城市停車位緊張已成常態,就拿我們公司樓下的情況來說,車位基本靠搶,而在使用自動泊車功能時,首先需要系統檢測到車位,如果車位比較擁擠的話,系統就會忽略,一番操作下來,後來的人都已經搶到車位了,而你卻還在傻等著,你說難受不難受。此外,自動泊車其實也並不「自動」,它依舊需要駕駛員進行換擋或其他特定操作。雖說,這項配置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現階段它的實用性還是有點差強人意。
隨著年輕消費群體逐漸成為主力,各車企都喜歡在配置上大做文章,通過一系列簡單粗暴的堆砌手法,來提升車輛的科技感。而我們在選購車輛時,多少要去了解下各項配置的具體功能,再根據自身的使用場景和用車需求,去選擇具體配置,切勿多花冤枉錢。
來源:懂車(id:idongche),懂車更懂你!作者:梓豪權
轉載的目的在於分享更多的知識,如有侵犯利益,請及時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