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新粉同學不知道,我這個周四荒腔走板的音樂欄目,最初叫「醉鄉原聲」(沒錯就來自科恩的那部電影),但寫著寫著就跑偏了,我剛去看了看目錄,「電影原聲」已經斷更整整一年.....(上次還是漫威)
那今兒就聊一位宗師級的老前輩:約翰•威廉士。
1932年,約翰•威廉士出生在美國紐約皇后區,父親是打擊樂手,16歲時跟隨父母移居洛杉磯,18歲高中畢業後考入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據弟弟傑瑞回憶,約翰從小喜愛音樂,經常跟著父親屁股後面演出,老約翰的朋友一見他就會調侃:「嘿,今天誰是新的鋼琴手?」
大學期間約翰加入學校的爵士樂隊,沒多久前往空軍服兵役,在軍隊他展現了自己的通殺能力,鋼琴、管弦樂都能來,還負責編曲與指揮。
4年後約翰退役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深造,畢業後進入環球影業擔任鋼琴演奏家和阿爾弗雷德·紐曼、伯納德·赫爾曼等人合作。
1958年,26歲的年輕音樂家首次為B級片《Daddy-O》配樂,並在電視劇《Peter Gunn》中即興演奏了亨利·曼奇尼創作的爵士樂。
60年代,約翰先後參與了《謎中謎》、《財色驚魂》等數十部作品,活兒越來越精熟,並憑藉《海蒂》和《簡愛》贏得兩座艾美獎,其中《簡愛》被約翰視為他的創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環。
1967年,約翰因《娃娃谷》和《萬世師表》兩次提名奧斯卡,4年後終於修成正果,憑藉《屋頂上的小提琴手》拿到第一座奧斯卡小金人,從此就一發不可收拾,放出來一起聽。
(註:這部電影很好看,喜歡音樂歌舞片的同學不要錯過)
連續提名和獲獎等於是官方蓋章,約翰一躍成為最搶手的配樂師,大量導演慕名而來,
其中就有剛嶄露頭角的史蒂芬•史匹柏。兩人認識時史匹柏才剛25歲,還是個新兵蛋子,聽到約翰為《華麗冒險》創作的原聲後很欣賞,希望自己電影中也能出現類似調性音樂。史匹柏給約翰留下深刻印象:
「他這麼年輕,只比我的孩子大一點,而且似乎比我更了解我的音樂。」兩人一拍即合,嘗試合作了《橫衝直撞大逃亡》。約翰用口琴獨奏讓音樂充滿德州風情,這首曲子幫42歲的約翰拿下奧斯卡最佳電影編曲獎。當時史匹柏想圖省事兒,用羅伯特·奧特曼的現成配樂,但約翰卻另有想法,他僅用3到4個音符便將氛圍引入緊張,當配樂在史匹柏耳邊響起時,他形容說
「我以為有人在扯我的腿。」整代美國人的童年陰影,約翰•威廉士要負上一半的責任。《大白鯊》讓約翰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搞笑的是,那屆頒獎禮的現場樂隊指揮就是約翰,當宣布得獎時,他從指揮臺一溜小跑,拿了小金人趕緊再跑回去繼續完成指揮工作。幾乎與此同時,喬治•盧卡斯正在為《星球大戰》用什麼音樂而撓頭,他最初挑選了貝多芬、巴赫、柴可夫斯基等大師的作品,但均不如人意,直到史匹柏將約翰介紹給他。約翰將理察·華格納
《尼伯龍根的指環》中所蘊含的思想融於電影,然後,下面這段也許是電影史上最膾炙人口的旋律誕生了。牛逼的配樂就是只要出幾個音符,聽者腦中就會產生畫面感,後世評論家說《星戰》是
「太空歌劇」,沒有約翰的神來之筆,就擔不起這四個字。大氣磅礴同時恢弘浪漫,約翰•威廉士是很老派的作曲家,只用傳統樂隊,即使是科幻片也基本是原聲樂器,古典與未來,往往能碰撞出不可思議的能量。約翰還讓每個角色都擁有獨立配樂,以滿足故事與人物心理的推進需求。有個搞笑的插曲,約翰最初誤以為盧克和萊婭是一對情侶,洋洋灑灑為兩人編寫了一段浪漫配樂,卻沒想到劇情發展到後來兩人竟然是兄妹,約翰不得不推倒重寫。《星戰》不負眾望,上映後拿下七項奧斯卡大獎,四項提名,其中包括約翰·威廉士的最佳原創配樂,盧卡斯也因此對約翰極為尊敬,並表示他將《星球大戰》升華為
「經受時間考驗的流行藝術。」從此約翰就成了《星戰》御用,除了主Theme,第二著名的就要數《帝國進行曲》了:史匹柏是與喬治•盧卡斯是八十年代好萊塢最紅的導演,他們都選擇與約翰•威廉士長期合作,
可以說他已成為配樂界的超級巨星。1981年,約翰又為史匹柏的《奪寶奇兵》系列配樂,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提名,還是熟悉的味道,聽到
《Raiders March》就想去野外撒歡。次年,他們繼續合作《E.T》。約翰的音符伴隨著ET出現響起,帶著一種天真的神秘感,艾略特騎單車載著ET在天上遨遊的片段配合著BGM,成為影史的永恆經典。後來,在約翰·威廉士獲得電影學院終身成就獎時,史匹柏說:
「沒有約翰,自行車就不會真的飛起來。」1993年,約翰剛完成《侏羅紀公園》,史匹柏就催他寫《辛德勒的名單》的配樂,約翰累壞了,懇求老友說:「找個比我更好的作曲家吧。」史匹柏則表示:
「我知道,但比你好的都已經死了。」如果要評選一張最好的約翰•威廉士配樂,我會投給
《辛德勒的名單》,這首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如泣如訴,仿佛每個音符都在滴血,小提琴是Itzhak Perlman演奏。(聞香識女人裡的探戈曲也是他)新千年,約翰受邀為《哈利波特》前三部配樂,有了《E.T》和《太陽帝國》的經驗,約翰更加得心應手,
只有飽含童心的人,才能配青少年電影。《哈利·波特》的配樂既要有童真,又得充滿神話色彩,讓觀眾仿佛身臨霍格沃茲,最有名的自然是這首《海德薇》。2008年,時隔17年後,76歲的約翰再為《奪寶奇兵4》完成配樂,不過這次拿了格萊美卻沒提奧斯卡,同年他又配了
《戰馬》,這是他後期比較突出的作品,以長笛為始終,盪氣迴腸。那問題來了,約翰與史匹柏共合作過多少部電影呢?
答案是27部,他們倆肯定是上輩子開始就有緣。我以上只是大概寫寫,還有很多名作因為懶惰關係就沒放,比如
《超人》、《小鬼當家》《生於七月四日》《拯救大兵瑞恩》等等。時至今日,約翰·威廉士共獲得6項艾美獎提名,獲獎3次,71次葛萊美獎提名,獲獎25次,並獲得7次英國電影學院獎。52次奧斯卡提名,其中5次得獎,也成為在世電影人中獲奧斯卡提名次數最多的藝術家(算上死去的是亞軍,史上冠軍是華特•迪士尼),
他譜部電影,提了奧斯卡不是新聞,不提才是。電影是視聽的藝術,聽覺很多時候一點兒也不亞於畫面,想像一下,穿紅褲衩的超人在低空飛行時,如果沒有一首昂揚的BGM襯託,那他就是傻波依啊!約翰·威廉士便是創造視聽靈魂的藝術家,要當頂級配樂師不光得有音樂技巧,還得有強大的共情能力。驚悚的《大白鯊》、充滿童趣的《E.T》、懸念迭生的《奪寶奇兵》,約翰均給予它們完美匹配的靈魂。
這位跨越古典與流行、電影與音樂的多元作曲家,在電影音樂的發展中留下了光輝的一筆。我在標題裡寫「頭號」配樂大師,一是作品經典且多,幾十年如一日的保持穩定創造力;二是資歷老,同為巨匠的莫利康內比約翰大四歲,但他與好萊塢一直若即若離(拒絕搬到美國),所以說約翰是好萊塢頭牌應該是沒問題的。你要是問我他跟漢斯•季默哪家更強,且不說他們不屬於一輩兒(差了20多歲呢),兩人的風格就完全不同,季默用很多合成音樂,現代感十足,而約翰是老學院派,只用交響樂隊。今天推了功能超強的
「迷你小風扇」,摺疊設計顏值高,除了吹風的本職工作,
還能當手電筒與充電寶,應個急沒問題(大約能充手機30%的電),兩檔風力調節,充滿電可用8個小時,價格美麗,非常推薦,感興趣的同學點下面小程序卡片。對了有兩種插口,我覺得舊式安卓口就夠用了,還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