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姜子牙》,上映當日,票房破2億,堪稱國產動畫的有一力作。宏大的場景,唯美的畫面,美到令人窒息。
天梯,龍紋,打神鞭,四不像,信手拈來的中國元素,讓這部國產動畫充滿神秘的高級感。
這種片子,只有走進電影院,你才能感受到視覺的震撼。
姜子牙為匡扶正義,勞碌半生,幾生幾世才得過一個中國年。
除夕之夜,美酒佳餚,一切準備就緒,門外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他就是一臉傲嬌的降世魔童小哪吒。
整部影片中,哪吒出場不到一分鐘,引發極大爭議。
有人說沒有關聯的故事不要捆綁,有人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仔細想一下,這些爭議的背後,蘊含著極深的用意。
對你,對我,對姜子,不知道有幾個人能看懂。
姜子牙這個固執的男人,為了尋找心中的真相,獨自奔波於三界之間。
無論是天寒地凍,還是春花秋月,他的身上似乎始終纏繞一種孤冷。
演的人感覺冷漠,看的人感到壓抑。
好不容易天下大定,找到了真相,了了俗事。除夕之夜,他需要一點溫暖。
這一點溫暖既是給他自己的,也是給天下人的一個交代。一個正常人,不可能沒有溫情,一直高高在上,否則那就沒有人情味。
姜子牙為真相奔走,不僅僅是因為他個人的執念,更多的是天下蒼生。
心懷蒼生必然有慈悲,應該有溫情。
除夕夜,正是合家團圓的好時機。姜子牙擺上一桌子好酒好菜,當然要宴請賓朋,與親人同樂。
這是其中的一個理由。
那為什麼來的客人是哪吒一家子呢?
那就得從另外一部電影《哪吒之降世魔童》說起,那部電影中哪吒是太乙真人的徒弟。
而太乙真人和姜子牙有著非常親密的聯繫,倆人同出一個師門,同拜一個師父。
只不過太乙比姜子牙早了一段時間,這個師父就是元始天尊。
也就是說,姜子牙和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他們倆是一個輩分的。
所以,這麼看的話,姜子牙那可就是哪吒的親師叔。
大過年的,到自己師叔家裡吃頓飯,那簡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
所以,即便他打翻了南瓜湯,把餃子飯菜搞得亂糟糟,姜子牙也沒一句怨言。
可他臉上的粘的飯粒,卻成了姜子牙夜不能眠的心病。
然後就有了比較搞笑的一幕,半夜三更,姜子牙一路狂奔,只為擦乾淨哪吒的小臉蛋。
要說強迫症哪家強,姜子牙要居第二,沒人敢稱第一啊。
這一幕真的是全篇最有溫情的一個畫面了。
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兩個性格和命運上的相似之處。
還記得哪吒說過的經典臺詞嗎?
我命由我,不由天。我是魔是仙,我自己決定!
那個在母體內呆了三年才降世的魔童,就是搖頭晃腦的哪吒。他一出生就面臨世人極大的偏見,被人稱為魔童。
沒有朋友相伴,沒有長輩疼愛,不管他做什麼,在大家眼裡,他就是個異類。
為了證明自己,他逆天改命。
哪吒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只要心中有正念,即便是魔也能化身為仙。所謂仙魔之說,並不是完全取決於天命,更取決於你怎麼做。
哪吒這種反叛性格,跟姜子牙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
三界封神,大勢已定,大家都公認的事情,只有姜子牙一個人提出質疑。
他不惜與師尊對抗,去尋找自己心中的真相,還世間一個真相。從神壇跌落,哪怕身在泥潭,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
最終,姜子牙確實以一己之力改天換命,還眾生一個真相。
從事情本身的性質來看,姜子牙的所作所為,體現出來的叛逆思想,比哪吒有過之而無不及。
哪吒的叛逆為個人,而姜子牙的叛逆為天下,為蒼生!
除了這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寓意。
在電影開頭和結束,大屏幕上一直都在反覆提示,《姜子牙》與《哪吒》同屬於一個系列,都由彩條屋製作。
故事情節也好,製作團隊也好,都是一脈相承。
從直觀的觀影看守來說,製作團隊對《姜子牙》這部劇,寄予了更多厚望。
整部影片,從頭到尾一直在輸出普世的價值觀,也一直在發出疑問,令人深思。
人和神有什麼區別?
到底什麼是善念?
為什麼要斬斷善念?
這些問題,從《哪吒》到《姜子牙》,一直都是爭議的焦點。
神也會有人性,神也會有利益,神也會有偏見。
當然,神的心中也有善惡,你只有堅定自己的心念,才能成為自己心中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