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官方微博宣布,該片將延期上映至10月26日。全文如下:「腳踏星河,目指遠方,繼續美好的追逐。感謝每一份沉甸甸的喜愛,吒兒只願能陪大家更久一點!」
《哪吒之魔童降世》於7月26日正式上映,在8月中旬宣布延長上映至9月26日。目前該片全國票房已破49億,再次延長上映時長將令《哪吒》有望衝擊50億大關。
《哪吒之魔童降世》講述了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太乙受命將靈珠託生於陳塘關李靖家的兒子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靈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本應是靈珠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大魔王。調皮搗蛋頑劣不堪的哪吒卻徒有一顆做英雄的心。然而面對眾人對魔丸的誤解和即將來臨的天雷的降臨,哪吒是否命中注定會立地成魔?他將何去何從?
與以往的作品不同,這回《魔童降世》幾乎完全顛覆了原著。按照原著《封神演義》,哪吒是靈珠轉世,這就決定了哪吒整體上是一個正面人物。《魔童降世》則將哪吒改為魔丸轉世,這一改變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本矛盾:一個魔丸轉世的孩子要怎麼獲得世人的認可?
這種顛覆策略目前來看是非常成功的,因為哪吒的故事被搬上舞臺和銀幕太多次了,人們對這個故事太熟悉了,其中還有些是難以超越的經典,要想脫穎而出,必須另闢蹊徑。而近年來最成功的兩部國產動畫《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和《白蛇:緣起》,也都證明了顛覆原著,講述一個全新的故事是有效的做法。
《魔童降世》還原了童年哪吒身上的戾氣。為了體現出這份戾氣,動畫製作者還刻意將哪吒的外形設計得醜萌醜萌的。不過,影片沒有單純的將哪吒刻畫成一個惡童,而是賦予了其性格以深度。他的戾氣很大程度上是被周圍人的偏見所逼出來的。這也引出了本片一個更深刻的問題——種族歧視。這個問題其實早已暗藏在《封神演義》當中。
《魔童降世》挖出了原著中的種族歧視問題,並加以放大。影片中處處可見妖族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比如:一開頭,元始天尊將靈珠轉世的重任交給了太乙真人,並許諾:如果太乙真人完成這項任務,就讓他成為最後一名金仙。可是,太乙真人這人平時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也就算了,關鍵時刻還喝酒誤事,試問這樣的人何德何能可以當上大羅金仙?相比之下,一向兢兢業業修行的申公豹只因是豹子成精,就得不到提拔,理所當然會心生怨恨。假使元始天尊當初在選人的時候能夠公平一點的話,恐怕就不會有後來的禍事了。
還有龍族,它們協助天庭鎮壓了無數海中怪獸,但因為龍族也是妖類,天庭便提防龍族,以鎮壓怪獸為由,將龍族一同困在海底煉獄。即使受到這樣的對待,龍族也沒有撂挑子不幹,或反上天宮,仍然堅守崗位。他們唯一的願望就是讓敖丙隱藏身份修煉成仙,再來解救全族。這個願望是多麼的卑微渺小。
《魔童降世》用一個家喻戶曉的經典故事講出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內核,那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與出身,與成見抗爭,做自己的英雄。什麼是經典?經典是標杆,但不是囚禁思想的牢籠。套用網友的一句話,「若心中的經典只有一方天地,自然撐不起這千變萬化」。《魔童降世》憑藉不俗質量和良好口碑殺出一條血路,醜哪吒靠實力打天下的樣子,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