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2月15日 11:14:31 中財網 |
臨近交割月,依然是主力的豆一2101合約上演妖異行情,上周五還在加倉瘋漲,本周一開盤減倉狂跌,但大跌之後近月合約依然升水遠月合約。
急速暴跌的導火索是什麼?短期豆一期價可能跌至什麼位置?未來有什麼因素可能左右價格?
>>>>>>
豆一急速暴跌,導火索是什麼?
一德期貨產業投資部資深分析師 孫超:盤面價格大幅拉升之後,已經給出了一定的交割利潤。現貨上近期農戶售糧有所加快,現貨價格也有所鬆動。盤面的下跌可以理解為期現之間的迅速收斂。
光大期貨
農產品研究員 周俊禹:經過一個周末並未有實質性的改變,不同地區現貨端在上周均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調現象,同時外盤美豆也在南美豆天氣預期改善的情況下相對低位盤整,而期貨盤面卻在多頭情緒推動下較大幅度反彈,出現了期現走勢相對背離的情況,且近月合約升水遠月合約。今天盤面的極速暴跌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第一,期現和基差的價值回歸,從盤面我們能看到近月合約跌幅要大於遠月合約;第二,可以觀察到,近月合約的暴跌伴隨著大幅的減倉,隨著臨近交割月,多頭並不想在近月合約上過多糾纏,參與交割,因此獲利出逃。
首創期貨
農產品高級研究員 馬欣:2020年新豆已售大半,目前豆農存貨2-3成,加工廠2-3成,中儲糧2.2元/斤收儲數量較少,剩餘多在貿易商手中。前段時間上漲主要因素是囤糧炒作疊加豆農惜售心理,經過一段時間的上漲,大部分豆農已將餘量售出,下遊加工廠多虧損生產,也主要是按照早期已籤訂合同加工維持客源,部分加工廠由於原料大豆價格過高停產停工。當上下遊傳導機制由於原材料成本過高不暢,市場糾錯機制開啟,下遊加工廠需求疲弱重挫上遊大豆價格。?
>>>>>>
瘋狂上漲的牛市是否將就此終結?短期豆一期價可能跌至什麼位置?
一德期貨產業投資部資深分析師 孫超:大豆價格上漲過程中我們看到上下遊的價差還是順的,說明下遊有一定的價格承接能力。再加上目前貿易商和下遊也沒有太多的庫存,還要繼續收購,對價格會有持續支撐。短期內大豆價格崩盤深度下跌的可能性並不大。
光大期貨
農產品研究員 周俊禹:其實從進入到12月開始,豆一盤面的漲勢就已經開始放緩,並出現回調的走勢,目前盤面的價格已經相較於年初上漲超過1500點,作為我國重要的口糧之一,大豆價格的大幅上漲並不符合我國國家糧食安全政策,因此豆價並不會無休止的上漲,尤其是這種炒作推動的上漲。從目前來看,未來豆一的牛市行情或轉為高位震蕩行情。但從另一方面來看,短期在多頭獲利出逃的背景下,盤面或許可能還會向下慣性運動,但是總體來講空間並不大,因為當前現貨端雖然有回調,但是總體來看「囤貨」的思維仍未完全轉變,出貨速度並未明顯改善,在這種情況下,現貨端不具備快速下跌的基礎,這會給予盤面一定的支撐,因此短期不具備回到5000元/噸以下的基礎。
首創期貨
農產品高級研究員 馬欣:今年大豆上漲更多是由於資金情緒炒作和對疫情影響糧價的恐慌,但從基本面上看,今年大豆並沒有受補貼政策或颱風影響減產,國產大豆供給充足。回歸商品本質屬性,個人認為,豆一牛市暫時告一段落,短期豆一期價以回調為主,主力合約臨近交割,或會調整至5100-5200元/噸一線。
>>>>>>
豆一未來是否還有東山再起那一天,什麼因素可能左右價格?
一德期貨產業投資部資深分析師 孫超:大豆價格還要看供需。今年上半年消費期價格持續上漲,反應了國產大豆產不足需的預期,導致新豆上市後農戶嚴重惜售。前一階段大豆價格上漲且上市量不足,已經影響了一部分需求,再加上今年大豆是增產的,目前市場也很難確定供需缺口是否被有效彌補,可能要到明年4-5月才有比較清晰的判斷。所以我們認為到下半年度(4-9月)價格走勢還有變數。
光大期貨
農產品研究員 周俊禹:2020/21年度的國產大豆供需實際上是較2019/20年度的供需有所改善的,產量增長速度要高於需求增長速度,同時,之前市場普遍預期國儲收購會在12月份重新開始收購,但至今仍未有任何消息,可見政府對於大豆價格的判斷較為堅持,不太可能存在妥協的情況,如豆價一直居高不下,則一方面需求端會邊際得到抑制,且每年的潛在需求點國儲收購也將不復存在,這將對國產大豆的供需情況造成進一步衝擊,同時「囤貨」也是需要成本的,隨著疫情逐步好轉,炒作資金情緒消退,那麼大豆即將迎來真正的集中上市,因此從中長期來看,今年的大豆價格很可能是近幾年的高點。對於中短期的價格來講,主要是取決於供需兩端的博弈,更具體一點,也就是貿易商以及炒作資金與大豆實際需求廠商的博弈,這兩方任何一方的態度轉變都將對市場產生較大的衝擊,尤其是上遊,一旦集中供應開始,價格下跌的速度可能會較預期更快;同時還需要關注以中儲糧為代表的政府機構和企業是否會採取措施。
首創期貨
農產品高級研究員 馬欣:當資本的潮水褪去,留下的便是本質的東西。豆一會有東山再起的一天,影響因素主要有上遊大豆種植天氣、單產、種植面積,國家收儲動態,下遊糧油加工商產業利潤循環對上遊大豆的需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