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人都在談「斷舍離」,都在跟著潮流提倡減法生活,但你知道真正的「斷舍離」是什麼,就是扔扔扔嗎?不,真正的「斷舍離」是在讓你通過扔掉那些外物,摒除自身的執念物慾,重新獲得一種輕鬆快樂的精神狀態。
正是因為很多人錯誤地將扔東西作為「斷舍離」的目的與任務,才會越扔越煩躁,她們沒有搞清楚自己究竟扔的是什麼,又為什麼而扔。
這裡就有一位堅持「斷舍離」10年之久的日本家庭主婦tomo,斷舍離回饋給她的福澤就是,儘管今年她已經35歲了,可看起來卻仍舊充滿青春與活力,仿佛二八少女。
其實在tomo 25歲以前,她也不熱衷於收納整理,家中經常是一種亂糟糟的狀態,散亂的書籍,過量的衣物,從未用過的餐具。這些混亂一度給她的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
25歲以後,tomo想要改變這種生活方式,於是她開始接觸「斷舍離」這種生活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她逐漸意識到:「堆積的東西越多,失去的東西只會更多。」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欣賞一下tomo如今美如詩的「斷舍離」生活吧。
精緻的生活先從自己的衣櫃開始,tomo先用分類放置+斷舍離的方法重新整理。將外套、線衣和包包分別放到不同的地方。
分好類後就要「斷舍離」了。
比如穿了很久的彈性毛衣,都已經縮水變形了,果斷扔掉!
還有已經不太適合如今這個年齡的風衣,也該說再見了。
現在再來看看這個衣櫃,雖然整體看來好像沒什麼變化,不過比剛開始更有條理了,而且,tomo在整理取捨的過程中,也對自己真正需要、適合、喜愛的衣服更了解了。
然後就是主婦的最大戰場了——廚房。要想讓廚房變得整潔簡約,免不了一番大動作,參照衣櫃的整理,先分類,再取捨。
先把一些打掃工具和保健品挑出。
再把易碎的瓷碗和玻璃杯放在一處,鍋、鏟等廚具再挑出來。
接下來就是「斷舍離」了。先把一些已經開袋卻始終沒用完的抽紙扔掉,還有不再使用的舊砂鍋和勺子。
這個已經用了十幾年的收納盒「老人」也該「退休」了,還是讓年輕結實的收納盒來代替它們繼續工作吧!
再將剛剛分類的物品挨個放到新的收納盒裡,再放到櫥櫃裡,現在來看看整體效果,整齊劃一,心曠神怡!
在斷舍離的過程中,tomo也慢慢改變了自己強烈的依戀型性格和囤物癖,她現在猛然發現:「不對物品執著,竟然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加舒適輕鬆,整個人也更精神年輕了。」
如果說,一個作家的恢宏世界是在方寸的格子中間舒展的,一個畫家的五彩宇宙是在奇妙斑斕的圖紙上呈現的,那一個家庭主婦的生活美學,就藏在每一個精心打理的家中。
具體呢,就在黑白簡約風的玄關處
在陽光跳躍的餐桌上
在錯落有致的碗碟間
在品茶擼貓的悠閒午後
還在陪伴身邊的那個人手中
這種簡單幹淨的「斷舍離」生活讓tomo的精神都變得澄淨剔透,這也是她青春常駐的秘訣吧!畢竟生活中的外物煩惱都被通通清理出去了。
建好一個房子可能只用幾個月的時間,但想經營出一個溫馨精緻的家庭卻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累積。
已經堅持了10年「斷舍離」的tomo告訴我們:簡單的生活才是最詩情畫意的!
如果你現在正被自己雜亂煩瑣的生活幹擾著,就可以讀一讀山下英子的《斷舍離》,它曾經使無數內心荒草叢生的人們看見新的希望,想必它也一定會讓你發現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我們可以通過對外物的「斷舍離」,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重拾輕盈自在的人生。
也正如山下英子在專訪中曾說的那樣:表面上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的收納術,從深層次來看,這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很多時候,每一次斷舍離,可能就意味著一次新生。請記住:所有的斷舍離,不過是給自己的靈魂找一條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