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文科676分的成績,被校長帶著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受到千萬網友祝福。但是#留守女生考上北大卻選擇考古專業#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那麼高考志願選擇究竟是要看個人興趣愛好呢?還是看就業前景呢?網友們也是眾說紛紜。
有的人說,愛好重要 。畢竟前景是世界描繪的,而你學得開心快樂,那你的前景好否,都是你自己決定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而有的人則說要前景更重要。興趣愛好僅僅是興趣愛好,而不是終身奮鬥的目標,而且職業也不一定是非要自己喜歡的領域,工作是賺錢的手段,職場更不是來尋找開心的地方。
如果說,高考是孩子們唯一一次不看背景不看臉,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競爭,那麼志願填報則是大多數家長見識,能力以及閱歷的一大pk。
在我所熟知的身邊的朋友裡面,沒轉行的鳳毛麟角,就連醫學,師範甚至建築類專業的也有轉行的。
可能大家當時選擇專業的時候一方面是聽從家裡人建議或者說是考慮就業前景的問題而填報了當時的志願。
但是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並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從而慢慢的懈怠了,而大學生活也就索然無味了。
前段時間偶然碰到一個初中的同學,她跟我聊起她現在的工作。她現在在一家健身房做舞蹈老師,偶爾做做私教、接個商演,小日子過得也挺滋潤的。
問起她為什麼從醫學這個特殊性的行業轉型了,她說當時聽從父母的安排覺得醫生是鐵飯碗,但是學習了半年之後實在是沒堅持下去,就經常逃課去學舞蹈了。
然後畢業後也是毅然的選擇了自己的愛好,她說現在覺得生活得特別充實每天也很開心。還勸我也去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說感覺都會輕鬆很多的。
其實身邊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像我們現在比較熟知的歌手毛不易原來就是做護士的,他現在的成就或許也是興趣的使然。
而且加入工作後這種感覺會更加的強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工作本來就阻礙重重,如果在沒有興趣的加持,是很難有堅持下去的動力的。
而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你做能將你喜歡的做到極致,你就是會成為大家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所以正在為報考志願糾結的家長請合理引導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愛好,有計劃地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也請孩子們大膽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畢竟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