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落下的初雪,南方寒冷的刺骨,都昭示著歲末來臨,一年一度的歲末盤點又來了。
「打工人」「凡爾賽文學」時代都來了,你還沒有喝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嗎?
為了讓大家緊跟時代的潮流,特意盤點了,2020年火爆網絡的流行語。
與往年「996」、「我太難了」、「社畜」等熱詞引領的「喪文化」不同,今年的流行語,似乎更看到了這屆網友直面真實、看清自我,甚至積極樂觀的一面。
打工人——職場人的群體共鳴
「打工人」是對所有從事體力勞動或者技術勞動的人的統稱,他們起早貪黑,拿著微薄的工資,做著辛苦的工作。
仿佛一夜之間,無論是藍領白領,還是明星網紅,都在自稱打工人。
「打工人」是樂觀上班族的自稱,他們在平凡中滿懷追求,在屈辱裡保持倔強。
在打工人語錄裡,一半寫著充滿幹勁和鼓勵,一半寫滿現實生活的無奈。
相比於往年網友們的「佛系」與「喪」,這屆「打工人」對現實都有著更加清醒的認知。
工具人——被異己需求物化的人格
「工具人」是指對他人任勞任怨,隨叫隨到地付出,在情感上卻始終得不到平等對待,一直被對方當工具使喚。
職場工具人,是公司中的小透明,處事秘笈就是「收到」「明白」。
工具人的本質是人格被物化,失去了自我被當成工具使用。
「工具人」被泛化到各個領域,年輕人也自稱工具人,以此來消遣自己面臨的無奈,也表達想擺脫這一尷尬處境的願望。
尾款人——剁手黨的群體狂歡
尾款人是大家對雙十一期間,付完定金的人的一種調侃,付完定金之後,都在等著付尾款,因此每個人都是尾款人。
尾款人瘋狂搶貨不是因為有錢,是他們認為現在不買以後更貴,不買就虧了,所以各種拼單湊滿減,提前付定金,都是為了省錢。
尾款人和打工人,幾乎都是同一批年輕人,打工人是苦中作樂,而尾款人是買中含淚。
這些喜歡通過網絡熱詞來調侃和自嘲的年輕人,恰恰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還能主動緩解和釋放內心的壓力,是熱愛生活也熱愛這個世界的人。
集美——諧音梗出圈
「集美」一詞是「姐妹」的諧音,出自網絡主播「迷人的郭老師」,她因口音將「姐妹們」說成「集美們」,粉絲紛紛效仿,姐妹就成了集美。
集美是廈門市的地名,寓意「集天下之美」。還有網友把集美解讀為,「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
網絡上也湧現了其他一大批新,被脫口秀界厭棄的「諧音梗」,比如「讓我康康」「有內味了」,這些網絡用語的出現,未必是有多麼幽默的天賦,也可能是人為的輸入法打錯了字而已。
後浪——誰能定義當代年輕人
原指晚輩(新人),在使用過程中詞意走向窄幅,成為特質部分群體(生活品質優越,擁有大家羨慕的諸多自由選擇權利的富有家庭中的青年)。
B站在五四青年節推出了視頻《後浪》,邀請了著名演員何冰寄語年輕一代:「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青年不想被代表,「少部分人的優越並不代表我們」;有的青年不想被定義,「青年人不需要中年人代表他們發聲」。
後浪該如何定義仍然懸而未決,可能在每位青年的一言一行中。
專業團隊——後疫情時代的生死觀
《黑人抬棺》視頻火爆全網,視頻中加納人肩上抬著棺木鼓掌跺腳,用狂野的舞蹈送別逝者,被中國網友稱為「專業團隊」。
專業團隊就像一句調侃語,用著一本正經的語氣說這句話,不禁讓人捧腹大笑。
「黑哥一笑,生死難料。棺材一抬,世間白來」。加納人在葬禮上,更喜歡用歡笑來代替眼淚,這跟我們忌諱談死的國人帶來了強烈的精神衝擊。
逆行者——和平年代的英雄楷模
當別人在設法逃離疫區的時候,他們逆向而行:不問歸期、不懼兇險、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逆行者,不止是抗疫的醫護人員,也是救火的消防員、是抗洪的戰士、是抗震的志願者……是英雄們的總稱。
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從死神手裡搶人,是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俠之大者」。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上,這種「逆行」精神將被永遠傳遞。
更多元的網絡用語
網絡流行語,一向是網民自我表達的重要出口和自我認知的反映。生活中還有很多我們常用的網絡用語:
「奧利給」
是我們常說的「給力」的意思,也稱給力噢,作為感嘆詞,可能包含了讚美、加油打氣等多種感情色彩。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火上了微博熱搜,其實就是拿紅包和奶茶秀恩愛,秀感情的梗。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出自於周杰倫的歌曲《聽哈哈哈話》,被各種瘋狂玩梗,後來被當做表情包,火爆朋友圈。
「一起爬山嗎」
出自熱播劇《隱秘的角落》,成為了網友們平時聊天過程中玩笑式的「死亡邀約」。
這些流行語本身的口語化和多種語境,遇上泛娛樂化的網際網路傳播,被網友各種二次創作和消遣。
2020年要過去了,這一年裡,「奇怪的詞語又增加了」!它們不僅記錄了生活,也反映了當下社會的真實。
那麼,2020年,你的年度熱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