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孫宏偉 孫亞輝) 11月26日,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1+N」專遞課堂現場推進會在雙灤區實驗小學和大廟小學兩個會場同時進行,雙灤區教體局領導和全區13所小學及所轄教學點的校長、教師等6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為深入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戰略部署,積極響應教育部《關於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導意見》和承德市「崗位大練兵、教學大比武」活動精神,雙灤區教體局推出了「網際網路+」背景下一校帶多校、一校帶多點的「1+N」專遞課堂教學教研新模式,打通區域教育發展「最後一公裡」。
兩個會場通過網絡信息化平臺,與會人員觀摩了三節各具特色的「1+N」專遞課堂展示課,不同學校的學生在網絡信息技術下實現校際一體、隔空對話、互動交流的學習新樣態。展示課結束後,全體人員圍繞「1+N」專遞課堂進行了專題交流。「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在打破城鄉之間、校際之間資源不均的同時,為鄉村教育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雙灤區教體局副局長安國棟站在全區教育發展的高度,詳細介紹了雙灤區的教育現狀,闡釋了「1+N」專遞課堂項目實施、推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雙灤區,走教、支教、送教已成為城鄉教育發展的常態,『1+N』專遞課堂打破了時間、空間的局限,為走教、支教、送教提供了新的途徑」。雙灤區教體局局長田曉風在總結中對全區「1+N」專遞課堂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要在『1+N』專遞課堂的使用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二是要樹立全員應用意識,不論城市還是鄉村學校都要建立起常態化應用機制; 三是各校領導、教師都要加強崗位練兵力度,在雙灤教育系統中找準自己的位置,講好雙灤的教育故事」。
「1+N」專遞課堂現場推進會為促進雙灤區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探索「網際網路+」背景下育人方式和教科研模式的改變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思路,為實現區域內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中國教師報》2020年12月09日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