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葉寒卉 記者 李維和
半個月前,杭州一位李女士有事去銀行取錢,發現自己的帳戶莫名其妙少了11530元,讓她百思不得其解。
銀行卡身份證都隨身帶,密碼也只有自己知道,不太可能被人竊走。一萬多對於夫妻倆都在廠裡打工的家庭來說也不是一筆小錢,這錢去哪兒了?在和銀行工作人員核對了半天之後,李女士臉色越來越難看。她謝過對方,急匆匆往回家趕。
一天之後,李女士來到錢塘新區臨江派出所門口,身旁還站著一個13歲的小孩,聳拉著頭,默不作聲。李女士很心煩,但又不知道去派出所有沒有用,看到有穿制服的走過來,就一把拉住對方。「警官,我孩子在用自己手機釘釘打卡,偷偷充值了11530元的遊戲幣用來買裝備……這麼一筆錢,你能幫幫忙嗎?」
為了遊戲皮膚,
13歲小孩偷轉87次錢
李女士拉住的人是派出所的輔警朱珍。她請母子倆進派出所裡,講講清楚。李女士告訴她,「錢是孩子偷偷拿我手機給他自己轉的,很多記錄還被他刪了,都去買遊戲皮膚了。我知道,這個錢有可能拿不回來,平常也沒什麼時間陪孩子,如果可以,也請麻煩幫忙教育孩子。」原來,現在學校都要求孩子每天打卡,早上7點多,孩子起床後就會拿李女士的手機打卡。李女士每天都要去廠裡上班,也沒去多想,孩子一要手機她就會給。坐在一旁的小孩沒抬頭,語速很快,他說,自己充值的是《和平精英》遊戲皮膚。
久而久之,小孩就動起了「歪腦筋」,拿著母親的手機三番兩次的往自己微信裡轉錢,少則幾百,多則上千,然後全數用在了遊戲上。遊戲皮膚還不是買的,是賭博一樣靠抽出來的!
前前後後,小孩一共支出87筆。
「你怎麼知道你母親的支付密碼?」一旁的朱珍好奇的問道。「有次打車時看到我媽支付,我就記住了。」孩子回答。「我來試試吧!」朱珍拿起手機嘗試與遊戲發行方的電話客服聯繫,先後撥打了6次才打通。「小孩未成年,母親作為監護人也完全不知情……」朱珍耐心地對客服講。朱珍也顧不上其他工作,說了足足四十分鐘,客服這邊總算給了結果:等15天工作日,會給出處理結果。
為了不讓更多媽媽受損失,
輔警小姐姐決定拍個劇
轉眼間十五天過去,9月6日李女士帶著兒子小偉又一次來到了臨江派出所。這次,他們懷著激動和感謝前來,因為錢到帳了。「你媽媽這1萬多你知道有多來之不易嗎?13歲,當務之急是好好學習……」臨江所工作人員看到小偉後,循循善誘了起來。大家都知道了小孩的故事。通過教育,小偉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花了母親這麼多的錢,這讓他很後悔。臨走時,小偉還主動提出要給媽媽寫一封道歉信。小偉說,錢退回來之後,遊戲裡的皮膚全沒了。但這和讓媽媽消氣相比算不上什麼...
這事兒也總算有了一個不錯的結局。不過朱珍總覺得,類似事情無論是派出所接警還是新聞裡出現過好幾次,家長往往碰到此類事情,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事實上,即將施行的《民法典》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也就是說,以後家長都有權利追回孩子未經自己同意亂花的錢了。但像記者這麼寫,肯定還是很多人搞不清楚。因此,朱珍找來派出所同事,拍了一本短劇,這樣家長應該都能知道了!這本劇究竟講了什麼,不妨來看看。
編輯 王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