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陪讀媽媽變了味
現在有很多的媽媽因為孩子不能專心學習而精神焦慮,壓力重重。
叮叮,一條「我抑鬱,焦慮了,晚上都睡不著」的微信映入眼帘。這是閨蜜發來的,全職寶媽,兒子今年剛剛一年級。是什麼事,讓她抑鬱了。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孩子的學習問題。覺得學校進度快,班上好多孩子表現很好,自己兒子有點跟不上,而自己每天輔導作業與孩子溝通間摩擦不斷。不知如何與孩子正確相處,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怎麼給孩子輔導,一系列問題讓她產生了無助感!
焦慮的媽媽,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媽媽們最後都將壓力,焦慮傾瀉於孩子身上。
但,重壓下的孩子,該如何救贖呢?
我曾遇到一個初一的女生,看起來很文靜。每天放學後,都是坐在自己的座位要麼學習,要麼就是發呆。經過了解,媽媽告訴我們,女兒話不多,寫作業慢,學習成績中下。送到輔導機構,希望能提高成績,媽媽也是無力輔導了。一段時間的觀察後,讓我看到了震驚的一幕。她居然在自己的手上,胳膊上拿小刀割了一道道口子,看著真是心疼。
是怎樣的怒火,讓她忘了身體的疼痛?
生活從來都不輕鬆自上而下的壓力1:父母們在職場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壓力,在生活中會遇到無法言的無奈。但我們總是會產生錯覺,我們會將壓力與家庭區分開,職場的煩惱,生活的壓力,就如我們脫下並存放入衣櫃的工作服,會將它封存在家門之外。
然而卻是,我們經常無意識的將壓力,焦慮帶回了家。在外的生活我們無法掌控,那我們對家庭生活的監控就會隨之增強,尤其是對於孩子的學業感到壓力並且期許過高時,表現尤甚。
孩子成了承受這份壓力的最後一個弱勢群體。
老師們也同樣會遭受這種下行的壓力。老師們的壓力是雙重的,不僅來職業,同樣也有個人方面的因素。作為老師,職業目標、肩頭重任、超額班級以及教學物資缺乏等,都會讓他們壓力倍增。作為個人,學生們的成功或失敗則會讓他們對自己的教學能力產生自信或懷疑。自然,這份壓力,又會通通傳遞給學生。
在學校裡,平時是親密無間的好同學,好朋友,可在考試面前,也在互相間明爭暗鬥,只為博得一個好彩頭。
在重重壓力之下,各方的期待都在增加,甚至是不合理,而孩子,學生,一旦沒有達到,就成了眾矢之的,為各種痛苦,焦慮買單。
為了好成績,不惜付出任何代價經濟代價學業成功,需要付出經濟代價。各類培訓班,提優班必不可少,五花八門的特長班層出不群。這一項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是佔有相當一部分的。尤其是高三孩子,父母們為了孩子的成績,不惜出重金。以為能找到一個立竿見影的方法,能將孩子成績提高,而為了孩子的飲食,休息考慮,陪讀媽媽應運而生!為追求高分投入的錢財越多,精力越多,想要得到回報的願望就越強烈,但也很不幸,我們總是能聽到媽媽們說:「我們為你花了多少錢,付出了多少精力,你考不好對得起誰?」而這一系列符合邏輯的反應,能否都帶來符合邏輯的高分呢?
身體精神代價
長期的壓力,讓人失眠,抑鬱,焦慮,害怕失敗,記憶障礙,發揮失常,甚至會伴有身體的疼痛,可這些,作為陪讀媽媽的你,知道嗎?還記得在《小歡喜》中,喬英子對媽媽怒吼到:「你知道我有多少個夜晚沒有好好睡覺了嗎?」看到這一幕,真的是讓人心疼。
孩子看似寬厚的臂膀,卻承受著太多,太多的壓力。而這大部分卻是來自那個曾給自己最大安全感的母親,此時的孩子不知該有多失望,甚至是絕望。
孩子垂頭喪氣的進門,內心多想要媽媽一個擁抱,一句溫暖的開導,可得到的確是媽媽無情的打擊。孩子滿心歡喜的回來,想著媽媽也會為自己而高興,可媽媽卻是不要驕傲,繼努力,離目標還遠呢?
陪讀媽媽,陪的是孩子的情緒,而不是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陪的是孩子的內心成長,而不是時時刻刻的耳提面命;陪的是孩子信心的增長,抗挫力的增強,終身學習力,而不是一時的成績好壞。
你無情地激發了孩子內心的惡,怎能怪孩子不懂愛呢?
小編最後想推薦樊登《陪孩子終生成長》這本書。學習是終生的事,雖然考入理想的大學會讓我們有更多選擇的機會,離成功更近,但不一定就會離幸福更近。會考試,能拿高分,但是對知識沒熱情,對人也沒感覺,不愛社會,不愛家人,幸福又何在!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讓孩子對學習和改變有信心,對愛有信心,這就是陪孩子終身成長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