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三備考家庭生活的熱播劇《小歡喜》曾出現讓人揪心的一幕:高三誓師大會,喬英子在將要放飛的「理想氣球」上寫下了「中國國家航天局」,而她的媽媽寫的卻是「清華北大取其一」。最終,還未放飛的氣球在母女的爭執中被擠爆。劇中的這段演繹引發不少過來人的共鳴。孩子的生涯規劃到底誰說了算?備考期間,家庭成員是否應該對「生涯規劃」這個話題早考慮。記者就這一系列話題對幾位相關人士進行採訪。
早做:生涯規劃是系統工程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招辦主任兼教務處副處長吳小華表示,北京實施的「3+3」新高考政策,在給予高中生更大自主選擇權的同時也對高中階段的生涯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生涯教育是連接學校教育和社會生活的橋梁,是培養學生知行合一,實現終身發展與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生涯規劃要從義務教育階段延伸至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整個過程,同時要具備學術與職業功能,為升學與就業服務。
究竟什麼是生涯規劃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生處就業指導中心、生涯指導教師團隊負責人富蕾認為,生涯規劃是科學理性地選擇一個未來發展方向和相對具體的目標,經過信息搜集和加工處理,了解應該沿著一條怎樣的路徑努力,可以實現目標。生涯規劃包含意識喚醒、探索自我、了解外部世界、決策、行動計劃和再評估6個環節,規劃的結果不是一次成型的最終結論,而是通過這樣的方法實現一個個階段性的目標並不斷突破困境,螺旋前進,貫穿生命的全過程。
對於高考生為什麼要做生涯規劃這個話題,富蕾認為,高等教育可以理解為專業教育和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和職業人員的主要社會活動。高考生面臨角色身份的轉換,步入大學就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要進入社會,大學的專業和學科與社會需求緊密相連,明確未來可能做什麼、想要做什麼、適合做什麼、社會需要什麼都是必要的,而上述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生涯規劃解決。只有清晰未來發展方向、學科優勢、主要就業分布、準確自我定位,才可以和學科選擇精準匹配,找到適合自己的選擇,讓高考志願選擇更理性。
明確:規劃時孩子要當主角
「備考之年,複習當先,雜事免談。」這句話可能反映了不少考爸、考媽的心聲,但這種一心只讓孩子盯備考的做法其實是本末倒置。北京市第七中學教師曾於秦表示,為什麼大家覺得高考很重要,是因為不少父母覺得,孩子考上好大學才能找一份好工作,生活才能過得好。可見,高考不是目的,只是讓孩子獲得更好生涯的途徑。既然如此,備考之年就不能只談高考不談生涯規劃。
富蕾表示,做好生涯規劃最重要的是信息搜集和整理。信息搜集包含兩個主要方面:一是了解自己,精準的自我定位可以幫助考生描述自己。二是了解外部世界,充分的信息和分析可以幫助考生清晰去向和目標。
備考家庭中的孩子和父母該如何分工完成規劃任務呢?富蕾認為,親子雙方要明確各自的角色定位,合力完成。考生可從自己喜歡做什麼(興趣)、習慣怎麼做(性格)、擅長做什麼(能力)以及對客觀事物的看法和評價(價值觀)四個方面完成自我探索,可通過定性的自我分析了解自己。同時要注意收集和自己關係較親密的人、相對比較了解自己的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側面描繪自己。
家長在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對外界客觀事物的評價和看法會直接影響孩子。因此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會伴隨著個體成長產生深刻印記。在孩子生涯規劃這件事上,家長要避免一味地灌輸,因為每個人的經驗都不可能是全面的,要鼓勵孩子主動學習和思考。在規劃的過程中,家長可陪伴孩子一起搜索信息,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主動學習新知識,理性分析選項,提供客觀評價和建議,找到孩子特質和目標,實現和孩子的共同成長。
「孩子是自己生涯的設計師和執行者,父母是輔助者。」曾於秦這樣闡述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觀點。父母在高三階段和孩子談論生涯規劃的意義可概括為三方面:一是幫助孩子找到人生的意義,讓孩子從一段段被動人生轉變為連續生長的主動人生,從無意義的生活轉變為自我賦義、充滿意義的生活。孩子對生活充滿希望和憧憬,還能避免因高考結束失去方向而導致的「空心病」。二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自主性,讓孩子從外在的考試壓力動機轉變為內在興趣、意義動機,從升學成績目標轉變為人生價值目標。三是探索多元生涯路徑,為孩子的未來找到更多可能性。除了高考,孩子還可通過特殊類型招生、留學等多種途徑獲得教育,逐步實現自己的人生規劃。
選擇:結合自身合理規劃
對於高三考生而言,填報志願是生涯教育的功能作用之一。吳小華表示,新高考改革將過去按學校錄取變為按「專業(類)+院校」錄取,體現了對學生專業選擇權的高度重視。高考志願填報不僅直接影響高考錄取結果,更關係考生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因此,學校和家長依據考生的興趣、性格及潛能,對考生進行個性化生涯規劃,使高中生更加充分認識當下社會的就業現狀,明確自身想要學習的專業和未來職業發展目標,不斷完善自我認知,有針對性地填報高考志願,促使高中生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努力奮鬥,就顯得尤為重要。
考生選擇專業要根據興趣。興趣,簡言之就是喜愛,因為喜愛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創造力,並提高專業學習的效率,提升專業水平。做選擇時,考生要正確區分專業類與專業招生的區別。招生專業類一般是某一學科領域內的一級學科或二級學科,按類招生的專業類沒有專業名稱劃分得詳細,一般進入是同一專業類招生錄取的學生在大學第一或前兩個學年在同一個教學平臺上進行本專業類的通識課程學習,之後學校再根據學生志願和有關規定,安排學生選擇專業或專業方向並進入相應的專業學習。此外,對於部分特殊職業,如醫生、軟體工程師、翻譯等,大部分情況下,只有選擇了相應的專業學習後才能從事理想的職業。如果學生已有非常明確的職業目標,選擇志願時就要以專業為第一衡量點。
對於如何全面了解學校和專業的實力和特色,可參考教育部發布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及建設學科名單、「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點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點,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公布的具有國際實質等效的認證工科專業等;也可通過各大學官方網站以及官方微信公眾號進行資料收集。這些官方途徑會詳細介紹學校的優勢專業和學科,公布當年的招生簡章和往年的錄取情況,並提供詳細準確的數據。此外就是學校舉辦的高考招生諮詢會和宣講會,一般會包含高校的全面介紹,或各省市考試院及招生辦提供的報考志願指南等相關材料。上述官方數據都有一定權威性,考生在規劃志願時可重點參考。
北京考試報 鄧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