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鬥士故事一個重要的高潮就是小五強勇闖十二宮。表面上看,這是一次以弱搏強、勇往直前的戰役。最終弱小戰勝了強大,正義戰勝了邪惡。但仔細看看戰役中哪些人死了,哪些人活著,就會發現這一仗的結局出奇的完美。撒加的死黨迪斯馬斯克和阿布羅狄死於非命;身上背負艾歐羅斯血債的修羅死了,但他死得很完美,用死亡洗刷了自己政治上的錯誤,死後依然被下一代視為英雄前輩;沙加死了,還把一輝一起弄死了,結果戰役剛剛分出勝負他就活了,還讓穆先生把一輝也弄活了?除了卡妙的死有點蹊蹺(下面會解釋為何蹊蹺),其他人死的都是那麼恰到好處。 這是巧合嗎?當然不是,十二宮之戰與其說是一場實力之戰,不如說是一場政治戰爭。能夠做到黃金聖鬥士的,都不會全無政治頭腦,就像我國的十大元帥,每個人的結局都與他們的政治選擇有關,黃金聖鬥士亦是如此。
我們從第一宮說起吧,如果穆先生當時全力以赴攔截小五強,結局肯定是晚輩們全軍覆沒,想想穆在冥王篇裡秒殺巨蟹和雙魚的戰力,此時的小五強比之巨蟹、雙魚還相去甚遠。結果穆不僅沒有為難他們,還幫他們修補了聖衣。說明穆是傾向(已經超過了同情)小五強復闢行動的。但他為什麼不反戈一擊,帶領小五強衝殺回去,對於後面的黃金聖鬥士能說服的說服,講不通的就遇佛殺佛呢?這可能也是撒加最擔心的一中情況。 那麼假設我們是就穆,來推測一下這種選擇可能導致的發展態勢。
第二宮,穆很可能說服阿魯迪巴,至少說服阿魯迪巴會袖手旁觀。第三宮撒加的遠程攻擊絕然難不倒擅長念力的穆。第四宮秒殺巨蟹。然後呢?接下去就要和種了幻魔拳的艾歐裡亞拼個你死我活,最好的結局是拼個兩敗俱傷而喚醒艾歐裡亞,然後兩個實力大損的黃金聖鬥士帶著青銅五強一起面對政治態度不明的沙加,這至少是一場沒有全勝把握的仗。即使萬幸中沙加袖手旁觀(這種可能性很小)或者慘勝,以修羅的固執,山羊宮必然又是一場血戰。接下去還有態度不明的米羅,很可能抵抗的卡妙,最後還有頑固分子阿布羅狄。即使全都贏了,還要面對神一般實力的撒加。
假如站在這個位置的不是穆,而是艾歐裡亞,以他的性格,他可能會不計後果的放手一搏,但謹慎的穆不會冒這個險。這個方案收益大,他即刻可成為復闢派的領袖人物,但風險更大,因為他並不知道後面黃金聖鬥士的政治態度。即使是金牛同情復闢的態度,也是在他對小五強放水之後才明朗的。以穆的謹慎,他認為最好的選擇是支持小五強,但自己還是要觀望一下,用小五強去試試其他黃金聖鬥士的態度,自己再做出最穩妥決定。這對於穆,是一個比較無奈的選擇,因為撒加已經容不下他了,但他依然認為這樣比魯莽的舉起打倒教皇的旗幟更穩妥。所以,才有了小五強第一宮的兵不血刃,並得到穆的幫助修補聖衣。
第二宮的金牛,這個看似魯莽的勇士其實也採取的觀望態度。一來,穆的態度讓他覺得放水觀望是上策,借小五強看看後面黃金聖鬥士還有誰和穆一樣是同情復闢的,即使小五強最終完蛋,他也能看清誰是敵人,誰是盟友,再圖後計。二來,如果殺掉小五強,這不僅得罪了穆,還把自己和不得人心的撒加拴在了一起,很可能還得罪了後面與穆具有同樣政治傾向的黃金聖鬥士,所以小五強殺不得。三來,如果直接放他們過去,明擺著得罪了中央的撒加,有了通敵叛變的口實,他和穆不一樣,穆一直在與中央作對,他還有退路,沒必要直接和中央鬧翻。四來,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他發現小五強已經超越了白銀的實力,是潛力股,不如讓他們闖一闖,萬一闖出名堂,對自己也有放水、指點之功。如果他們覆滅了,自己也抵抗過,還付出了牛角的代價,對中央也有交代。 所以,最終的結果是阿魯迪巴做了最穩妥的一步棋——名為抵抗,實為放水,名為打擊,實為指點。
然後是巨蟹宮。迪斯馬斯克在撒加集團裡的擺明了是外圍流氓打手的角色,他這件黃金聖衣很可能就是因為幫撒加四處剷除異己而得來的,因為他的實力比之穆、卡妙、艾歐裡亞諸人,實在不強,而且政治上又非常幼稚。這個人人品也壞,仗著有撒加這個靠山而濫殺無辜。我想撒加對他一定是不得不利用,又非常厭惡。對復闢派,這種人的結局一定是殺無赦,對撒加,最終也肯定是兔死狗烹。所以從政治上講,迪斯馬斯克的死是必然的。現實中表現為紫龍與背離他的黃金聖衣共同導致了他的滅亡。
再然後是艾歐裡亞,十二宮之戰中兩個最大的疑問:一是卡妙為什麼會死?(後面再講)二是艾歐裡亞清醒後為什麼不和星矢一起殺上去,為兄長報仇?這裡就來說說第二個疑問。 有人說艾歐裡亞間接害死了卡西歐士,清醒後英雄負疚,多少奪了心志。這或許是個因素,但他絕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出於政治考慮。
清醒的艾歐裡亞肯定會痛定思痛,是什麼害死了卡西歐士,是什麼讓英雄變成了神志不清的傀儡,對於艾歐裡亞這樣的強人,這實在太可怕了。他很快找到了原因,造成這一切的是自己的魯莽。 上次決戰沙加,他看清了沙加力保教皇的政治態度,而後面的黃金聖鬥士們態度又不明確。這個時候,假如自己闖入處女宮,結果會是怎樣的呢?這一戰的勝負姑且放在其次,那時沙加必然會赴死抵抗到底。他沙加可以輸給一輝,因為明眼人都知道他並沒有輸,而且是於人於己,想死就死,想活就活,徹底玩弄戰局與鼓掌之中。但闖宮的艾歐裡亞,情況就不同了。首先沙加沒法故意輸,因為稍一放水,自己就要殞命於獅子的拳下。而且假如採取中立態度,放獅子諸人過去,那又一定會被說成貪生怕死,一世英名將付之流水。
為什麼呢?因為上次是他帶頭抵抗過艾歐羅斯,好了,現在看到了穆、阿魯迪巴的態度,迪斯馬斯克又死了,獅子又清醒了,自己就開始玩昨是今非,那不成了迫於獅子威懾而耍兩面派的小人了嗎。所以艾歐裡亞踏入處女宮,就是一場不死不休的決戰。 但如果艾歐裡亞按兵不動,那情況就不同了。他既是給沙加放出信號,說我不想和你直接衝突、你死我活,又把自己的態度擺清楚:看,我、穆、阿魯迪巴都是這個態度,你掂量一下吧。這時沙加就不得不有所顧慮了。 正因如此,獅子才決定靜觀其變,既給自己一點空間,也給沙加一點空間。
處女宮之戰的結局是最完美的,一方面沙加「力戰而死」,還「弄死了」小五強中實力最牛的一輝。可是勝負已分,他立馬就活了。如果勝的一方是教皇,他活了,一輝可就真的死了。如果勝的是沙織,他還是同情革命、公然放水、挽救革命小將一輝的功臣。加上他的實力後盾,過去幫助徒弟屠殺一輝師傅等反革命行為必然一筆勾銷。這裡就能看出沙加出眾的政治智慧。當然,政治智慧是建立在實力之上。他先放走其它四人,用他們試探後面幾位黃金聖鬥士的態度,另一方面演出了一幕「同歸於盡」的慘烈戰役。面對一輝這種悍將,還能這樣翻雲覆雨,可見沙加的實力有多強悍。
其實,處女宮所處的位置從政治上講是非常尷尬的。前面幾宮基本都成了同情復闢派,星矢他們和撒加兩敗俱傷之後,緊接著發難的就是他們。後面呢?大家態度還不清楚,且撒加又有著神一般的實力。一招選擇不慎,很可能滿盤皆輸啊!他沙加過去是保教皇派,現在也不可能公然投降復闢派,思來想去,他做出了最保險的決定。就是我們看到的,拉一輝「同歸於盡」,放小四強繼續摸後面黃金戰士的底,自己則隨時出現收拾殘局,獲得最大的利益。由此可見,沙加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他也完美的詮釋了實力與政治智慧的關係,以及朋友與敵人之間悄無聲息的轉化技巧。
下面我們來說修羅的死。所謂政治,就是在關鍵時刻做出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選擇之道。修羅是一個政治上的原教旨派,因為虔誠信仰,被人當槍使,欠下了艾俄洛斯的血債,同時也被綁架上了撒加集團。 平心而論,這不是修羅的錯。時過境遷,修羅漸漸開始懷疑當年事件的真相,於是,自己就被夾在痛苦的兩難境地。如果舉起義旗反對教皇,自己就要承認自己當年的反革命前罪,承認自己對最堅貞的革命同志艾歐洛斯的血債,最終面對根本無法面對艾歐裡亞。正因如此,他內心肯定抱有僥倖、不斷抵制沙織就是女神這一真相。但他又不想繼續助紂為虐,那是自己就是真正背叛雅典娜的小人了。對於以忠誠著稱人,這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啊!所以,最符合修羅利益的一個結局就是,既保留忠誠雅典娜的名聲,又將殺同志的罪過消於彌爾,最終還要結束自己內心的負疚。於是,他藉助紫龍導演了一出自殺的戲。與沙加的假「自殺」不同,修羅是真的求死。
天蠍之戰。打到天蠍,局勢變得既明朗又微妙。明朗的是,倒教皇派開始逆轉了形勢、甚至佔據上風,微妙的是,倒教皇派其實包含著復闢派與倒撒派(或者叫觀望派)兩股勢力。復闢派是小五強(已經折損了一輝和紫龍),他們以沙織為領袖,強攻一戰是為了救沙織。倒撒派是穆、阿魯迪巴、艾歐裡亞,不管他們是否還懷疑沙織的身份,但最終他們都沒有一擁而上,積極搶救女神的性命。雅典娜的死活,是他們政治抉擇的下一個路口,他們在等待這個結果。 而這兩派的對立面是撒加派,這裡還擁有神一樣的BOSS撒加、死黨阿布羅狄,以及態度不明的卡妙和米羅,實力也不容小視。如果還有一派的話,那就是消失在宇宙空間可以隨時出現的沙加,最狡猾的兩面派。 這樣的局面,米羅該如何選擇呢?
米羅和阿魯迪巴做了同樣的選擇——「慘勝」後公然放水。不過他做得比阿魯迪巴更直接,他把將死的冰河救活了。而阿魯迪巴僅僅是故意輸賭、放人過關而已。 米羅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這也很高明的一招,這使米羅在兼顧了長者風度的基礎上,還做到了一舉三得。長者之風是明擺著的,他對一個後生小輩手下留情,顯得很有風度。一舉三得,則是米羅政治智慧的體現。第一,他算是買了個人情給私交甚篤的卡妙,對於孽徒,師傅自己殺可以,一旦別人殺了,那總是有梁子的。第二,在教皇一邊看來,他放冰河過關對於戰局其實毫無關係,因為他只是將冰河的處置權交給了卡妙而已。在教皇那邊可以解釋為,卡妙的徒弟,他自己清理門戶吧,反正我已經把他打成了重傷。第三,對於復闢派,他買了一個人情,有了不殺之恩。這為後來仙女島問題不了了之提供了政治籌碼。如果還有第四的話,它就是有心促動自己的好友、雄才偉略的卡妙做一個強悍的抉擇。
此話怎講?他將冰河交給卡妙,無異於是在徵求卡妙的意見:兄弟,我倆一向關係不錯,你看看這路該咋走啊?我倆如果力保撒加(幹掉徒弟冰河表決心),足可幹掉剩下小二強,然後也有和觀望派的一拼之力,到時候我們只要爭取阿魯迪巴,暫時任由穆逃走,滅掉艾歐裡亞,聖域的大局依然是我們控制。兩一個選擇,如果我倆憑藉你和冰河的關係,轉頭報效沙織,那時立即揮師向上,也有和撒加、阿布羅狄一拼之力,到時候可以搶在穆他們前面立首功。米羅甚至有這樣潛臺詞:如果撒加死了,沙織也中箭不治,依靠你徒弟那一派和兄弟我的支持,你將是教皇位置最有力的爭奪者。說實話,論德才,卡妙與穆都是有領袖氣質的人。卡妙沉默而剛強,穆寬厚而謹慎。如果形勢真是撒加覆亡、沙織身死,卡妙地區是教皇位置最有力的爭奪者。
在聖鬥士故事中,米羅其實是一個鷹派人物,他前後的表現都是比較好戰的。他將冰河送給卡妙,既是施恩於他、問計於他,也是逼著他在教皇與沙織之間做抉擇。這是非常絕的一招。如果他米羅把冰河殺了,卡妙完全可以做一個觀望派、逍遙派,他可以學阿魯迪巴,擊敗後放走星矢、瞬。不論誰勝誰負,他也和阿魯迪巴一樣也有迴旋餘地。但卡妙不能放掉自己的徒弟,一旦放走放就說不清了,就是公然通敵。所以米羅送冰河之舉既是與自己的好友卡妙結盟,也是逼他在關鍵時刻為這個二人小團體做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對於米羅的算盤,卡妙會如何接招呢?
水瓶宮之謎?十二宮之戰中,最大的一個謎團就是為什麼卡妙會死?根據米羅的算盤,卡妙只能在力保撒加或者力倒撒加,或者說是殺冰河與投靠冰河之間做出選擇,沒有中間路線可走。如果他和米羅支持撒加和阿布羅狄,撒加集團就勝券在望了。只要拉攏阿魯迪巴,對穆暫時放任逃走,幹掉艾歐裡亞。如果通過自己的徒弟投靠沙織,撒加集團將是眾叛親離、馬上覆滅的局面。 所以——水瓶宮是決定十二宮之戰勝負關鍵的岔路口,卡妙的抉擇將決定兩大集團的命運。
這裡說一下,卡妙、沙加這樣的強人,迪斯馬斯克、阿布羅狄這樣的庸才支持撒加都不是沒有原因的。後者甘為撒加的打手,獲得的獎賞是黃金聖鬥士的頭銜,他們是因功獲銜,依附於撒加。卡妙、沙加卻不是,他們是一定程度上認可撒加的能力與強悍。
聖域需要一個強人和能人。撒加執政,建立了八十八聖鬥士的建制,選拔人才,讓十二黃金的編制大概滿員,甚至任用「叛徒」的弟弟為黃金戰士,而星矢諸人也都是撒加體制培養出來的。所以,卡妙是真心擁戴過撒加的。 卡妙是個正派、道德觀念很強的人,他曾經擁戴過的人現在如此殘暴,他自認為也有責任,而且他也決不願朝秦暮楚,向徒弟投降。同時他更不願意殺死冰河,繼續助紂為虐。怎麼辦?卡妙在生命最後時刻對弟子循循善誘,授以絕學,並最終求死於弟子手上,盡到了一名部下、一位良師、一名戰士最終的選擇。 而卡妙的自殺,已經宣告了十二宮之戰的結果,宣告了撒加的命運。我們可以說,是卡妙決定了十二宮之戰最終的勝負。
雙魚宮之戰。卡妙的死,預示著不甘寂寞的米羅,最終只能成為觀望派。同時,也宣告了撒加集團已經是名存實亡,或者說負隅頑抗了。阿布羅狄實力不強,瞬只用了半小時就和他「同歸於盡」了。不過即使他勝了,以他的實力,對於隨後事態的發展根本沒有多大的影響。 什麼是隨後的事態?那就是穆、金牛、獅子、天蠍,以及天上的沙加所觀望的事情。他們並不是在等星矢與撒加的勝負結果,因為從卡妙自殺的那一刻,撒加集團已經沒有任何機會了。這些觀望派在等待的,是沙織最終的死活。 沙織的死活 這一部分,是十二宮之戰政治眾生相的收官部分。
為什麼說撒加與星矢最終的勝負無關緊要呢?他即使贏了,艾歐羅斯、穆會放過他嗎?一個是殺兄之仇,一個弒師之恨。更何況,他打贏了,也就意味著女神死了。這時米羅、沙加、阿魯迪巴是會毆打落水狗、為女神報仇呢?還是冒天下之大不違,包庇叛徒呢?結果不言而喻。所以說,從水瓶宮之戰結束,撒加就已經滅亡了。 但大家還在等,等沙織的死活,或者說等沙織死。沙織一死,復闢派群龍無首,這些觀望的黃金聖鬥士將是這場復闢之亂的真正受益者。他們會助星矢一夥剿滅撒加,然後安撫活著的青銅諸強,再瓜分聖域既得利益。而其中最大的利益,無疑是教皇的頭銜。 因為沙織最終未死,所以這次觀望派的分帳會議並沒有召開。但我們可以分析一下,米羅、阿魯迪巴、艾歐裡亞、穆、童虎、沙加六個人中誰最有可能成為新教皇呢?
先說童虎,他不在聖域,也走不開,所以我們不做討論。 阿魯迪巴,他實力偏弱,也沒有政治野心,可以排除。 米羅,如果卡妙活著,米羅很可能會支持卡妙,同時卡妙又是青銅集團裡冰河的師傅,而且人品、實力都很出眾,所以他倒是個各方勢力都能接受的人。但米羅自己從實力上、人際上,都沒有優勢。 沙加,他是現在實力最強的人,但強主弱賓的道理大家都懂。而且沙加是個不近人情的人,他的政治傾向一開始也有問題,青銅集團絕不會支持他。一輝和舜和他都有殺師之仇。 剩下的就艾歐裡亞和穆兩個人了。艾歐裡亞是「紅子弟」,哥哥是剛剛平反的烈士,也有可能受到青銅集團的支持。穆是前任教皇的嫡傳弟子,又青銅集團的恩人,而且和阿魯迪巴、沙加、童虎交情都不錯,他為人寬厚,沒有壓迫感。二人相比之下,我認為穆更具優勢,是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教皇人選。
如果沙織死了,最終穆很可能成為新的教皇。而穆、阿魯迪巴、甚至艾歐裡亞遲遲不出手所等待的,正是沙織死後,穆成為新教皇這個結局。一個陌生的政治領袖回來,自然是重用新臣,那是星矢他們,老派不僅無法受重用,還有遭受清洗的風險。況且他們起初都是觀望派,旗幟不明。所以,他們希望坐收漁利,如果寬厚的穆出來維持現狀,那就善莫大焉。 當然,這種假設沒有出現。沙織沒有死,這時觀望派們馬上出現了,開始圍攻撒加,十二宮之戰也就最終結束了。 根據以上分析,十二宮之戰並不能體現黃金聖鬥士的真實實力,這是一場政治之戰,黃金政治家們大多在複雜的政治博弈中做出了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最終令這次異彩紛呈有了一個非常和諧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