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奇績創壇(ID:founders-first)
《奇績周五答》是為創業者的具體問題而設的定製化問答專欄。每期我們挑出一位優秀問題提出者,然後陸奇博士和奇績團隊會親自在Zoom線上回答,與創業者交流20-30分鐘。
第六期提出問題的是一位大學生創業者,我們整理分享出來,希望能給更多的校園創業者一些關於融資和團隊搭建的幫助。如果你有創業相關的問題,想提出來跟我們一起討論
第 1 問
大學生創業者: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和幾個朋友做了一個類似淘寶美團的信息交易平臺,目標群體是高校學生,現在產品1.0狀態。我想請教一下,早期階段,公司如何找到合適的CTO,外面去找還是內部培養?另外,根據我們的觀察,很厲害的大公司早期都有很厲害的CFO加入,那麼我們如何能超配一個很厲害的CFO呢?
奇績團隊:首先你需要思考自己的項目是否真的需要一位CTO。一般而言,CTO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包括:第一,把控技術方向、帶隊執行研發,尤其是開發產品;第二,一個好的CTO必須懂得業務,因為技術是為產品和業務服務。
關於去外面找CTO還是內部培養,我們更傾向於後者——內部培養或者提拔。如果你們公司現在需要開發網頁,可以找一個有潛能的研發負責人,這樣你們會有不斷磨合的階段,讓他能力得到提升,等適當的時候再提拔他為CTO。外面找相對會比較難,因為特別一流的CTO可遇不可求。
找CTO不能著急,越著急越不好。我們在美國YC觀察到的,小公司早期死亡,排名第一的原因就是創始人不合。哈佛商學院有一位教授Noam Wasserman,他做過一個調研,結果是65%的初創企業失敗都是因為管理團隊的不穩定。他分析說聯合創始人搭配得當的話可以顯著增加初創企業成功的機會,而過分著急容易忽略這個人的協同性和價值觀等,創始團隊易產生不和,這樣的話內耗和損傷會很大。
如果只能通過外部去找,你首先要把具體的幾點需求寫下來。其次,由於創業早期資源非常有限,最好是「有其他人能幫你付學費」,舉例來說,好的CTO技術基礎一定要好,一流大學就可以付掉這類學費;此外,實際研發的能力也需要很強,如果CTO來自大廠,通過層層選拔和培養,大廠相當於「支付了提升CTO研發能力的學費」。
至於CFO,早期沒有必要專門聘請財務負責人。你說的「早期超配CFO」可能是說某大廠的一位CFO,但他本質上其實更是一個多面手,除了財務,他其它能力都很強。如果你是因為融資過程中需要財務知識,我們會認為,早期階段的創始人自己必須會算帳,才能對公司發展有清醒的認知和判斷。
第 2 問
大學生創業者:大學生創業有哪些融資渠道?選擇眾籌時需要注意什麼?
奇績創壇:一般而言,早期創業融資,首選肯定是合格的風險投資機構,其次是個人或者其它方式比如眾籌等。我們依次講一下:
| 面向天使投資機構融資
如果在大學裡創業想融資,首選投資人還是機構投資人,因為他們是成熟的投資機構,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對風險也有充分的認識。國內有一些機構也會投資校園創業項目,比如我們奇績創業營就投資了一些大學生創業團隊,你可以嘗試申請一下我們明年春季創業營。
| 面向個人投資者融資
早期創業如果是向沒有投資經驗的個人投資者融資,確實可能存在一些坑,我們總結出來就是六個字:不專業,不合格。比如說,他們可能隨時會有資金需求,因為這些錢可能佔他們較大的現金比例;其次,契約精神可能不夠,違約可能性比較大;此外,不一定專業,會時不時幹擾你的決定,比如看到競爭對手做了什麼,就會來給你施加壓力幹擾你的決定。
但是早期階段,沒有風險投資機構願意投資的話,個人融資也可以考慮,但需要注意幾項原則:第一,人數儘量少,因為人數多了更容易出問題。第二,你對這個人要比較了解,確保他對投資是有專業知識的。第三,這個人的資金風險是可控的,他不太需要這筆錢,如何判斷呢?有一個參考就是法律上對於「合格投資者」的定義(具體可參考證監會對私募基金合格投資者界定,可回復找小編獲取)但是,我們的建議是:投資給你的這筆錢不要超過對方流動資產的5%,從而保證這筆資金的穩定,萬一公司虧損,對投資人的資金風險也相對可控。
| 通過眾籌方式融資
眾籌一般適合模式比較清晰、產品相對簡單、風險相對小、可以規模化複製的項目。在前兩條融資道路行不通的情況下,如果考慮通過眾籌向陌生人籌款,我們會提醒幾個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需要弄清楚你跟眾籌平臺以及投資人之間的關係,是股權投資還是債權投資等,這會直接影響到項目失敗後的法律責任,比如是否需要退還投資款,除此以外,我們強烈建議大學生創業者:不籤署任何承擔「個人連帶責任」的賠償條款。
第二,要注意挑選平臺,眾籌平臺良莠不齊,有些對「合格投資人」的篩選不嚴格,有一些則會對眾籌項目要求過低,可能你的項目很好,但是平臺上其它項目「暴雷」,牽連平臺本身,也會影響你的融資。
第三,要避免踩到一些眾籌相關的法律「紅線」,比如針對不特定的多數人融資的話容易構成非法集資。
第四,避免讓眾籌平臺投資人過度參與你的業務,需要劃清界線,除非你有意希望對方加入。
本文來源奇績創壇,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