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哈利·波特》首部在內地重映的消息,引發了一波回憶殺。
雖然是一部上映於2001年的老電影,但這次重映依舊斬獲了高達2億的票房,可見起這一影史經典IP的影響力。
作為一起跟隨這一系列成長的忠實粉絲,迷影君這才感受到,歲月果然是殺豬刀。
不知不覺,《哈利·波特》系列已經陪伴我們19年了!
隨著8部電影的完結,當年影片中的幾位主演也各自長大成人。
「羅恩」魯伯特·格林特如今多出現在美劇當中,「赫敏」艾瑪·沃森則成為好萊塢新生代的女神。
至於「哈利」的扮演者丹尼爾·雷德克裡夫,近些年為了撕掉哈利波特的標籤,而出演了不少獨立電影,試圖證明自己的演技。
在同性題材《殺死汝愛》中,他大膽出演一位同性戀作家。
之後的荒誕喜劇《瑞士軍刀男》中,他又顛覆出演了一具擁有很多奇葩功能的屍體。
還有迷影君今天要推薦的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越獄電影——
沒錯,哈利·波特又雙叒叕轉型啦!
《逃離普利托利亞》
Escape from Pretoria
說起越獄題材,在歐美影視圈可謂經久不衰。
無論是長期霸佔IMDB和豆瓣榜單第一名的《肖申克的救贖》,還是法國大導演雅克·貝克執導的經典名作《洞》,亦或是知名美劇《越獄》系列。
這些作品中的主角有的是靠過人的智商和身手,有的則是憑藉著強大的毅力和信念,才最終完成逃出生天的冒險。
而這部《逃離普利托利亞》中的主角蒂姆,他的越獄之旅完全是項技術活。
居然靠著幾把自製的木質鑰匙,就打開了監獄的層層鐵門。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這也太扯了吧?
然而這部影片最傳奇的地方就在於,它居然還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故事發生在1978年的南非,影片一開場就從一場街頭爆炸引發的騷亂開始。
男主角蒂姆(丹尼爾·雷德克裡夫 飾),原本是一名種族平權鬥士。
上世紀70年代的南非,實行著嚴酷的種族隔離制度,黑人慘遭當地白人階層壓迫。
蒂姆和好友史蒂芬雖然是白人,但卻加入了非洲平權組織,立志為種族平等而奮鬥。
為了宣傳理念,倆人採取了很激進的手段。
他們用自製的小型炸彈在街頭引爆,目的是散發宣傳用的傳單,因此被警方逮捕。
之後,蒂姆和史蒂芬分別被判監禁12年和8年。
兩人因此被關押進了,專門針對要犯的普利托利亞監獄。
然而——
從入獄的第一天開始,蒂姆就在內心計劃著越獄。
可要越獄,就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得在監獄裡找到幫手,並獲取一些越獄用物品資源。
最重要的是——
還得想到一個萬全可靠的越獄方案。
剛被關進監獄的蒂姆和史蒂芬,一開始過得提心弔膽,整天擔心會被室友撿肥皂。
就在這時,他們認識了一位獄友丹尼斯。
丹尼斯在這座監獄內資歷很老,有獲取一些資源的渠道,而且他們和蒂姆一樣都是政治犯。
打通了這層關係之後,蒂姆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錢。
原來,早在入獄之前,蒂姆的女友悄悄給他藏了一筆錢。
蒂姆畢竟是個狼人,把錢藏到雪茄盒裡,然後塞入菊花中,才躲過了入獄的搜身檢查。
蒂姆讓丹尼斯在午飯時故意製造混亂,以便自己可以近距離觀察獄警身上掛的鑰匙。
而蒂姆的越獄辦法就是——
自己做鑰匙。
但史蒂芬一聽就表示質疑:
且不說肉眼看可能會有誤差,更何況從牢房出去到監獄大門,至少有十道門。
更關鍵的是,現在一沒條件二沒材料,根本沒條件做鑰匙。
蒂姆表示,我們可以用木頭做鑰匙。
雖然聽起來很不靠譜,但蒂姆卻堅持要試試。
與此同時,蒂姆和史蒂芬的越獄計劃,還吸引來了一位叫萊納德的獄友的加入。
萊納德被判20年,他一直想要出去見見自己的妻兒,所以決定冒險一搏。
至此,越獄三人組正式成立。
為了做鑰匙,蒂姆先是每天晚上觀察鎖孔,然後用紙和筆測量出鎖孔的深度
之後,在各種找機會近距離觀察獄警身上佩戴的鑰匙,並記住不同鑰匙的形狀。
到了夜晚,憑藉記憶一點點畫出鑰匙的形狀作為圖紙。
然後,依靠在獄中做木工活的機會,在丹尼斯的掩護下,順走了幾片木頭和銼刀。
經過不斷的打磨,蒂姆做出了第一把鑰匙。
結果一試,居然真得讓蒂姆打開了自己牢房的門。
但是還沒得及高興,蒂姆就發現了一個讓人沮喪的事實——
每個牢房都是兩道門,尤其是外面那道門的門鎖還在外面。
這就意味著,就算蒂姆做出了鑰匙,但如果沒人在外面擰鑰匙,就無法開門。
好在蒂姆畢竟是專業技術宅,他從木工用的磨具,獲得了靈感。
他用拖把和螺絲做了一個簡單的連動裝置,將鑰匙固定在一端,然後從窗口伸出去開門。
經過一番測試,居然真的成功了!
可不成想,就在開鎖成功,蒂姆準備撤回的時候,鑰匙居然掉落在了走廊上。
此時的走廊外,負責巡邏的獄警的腳步聲,正不斷逼近。
一旦鑰匙被獄警發現,那麼蒂姆的計劃將功虧一簣。
就在危急關頭,蒂姆用拖把加口香糖將鑰匙黏住,才最終有驚無險。
又經過多次試驗之後,第二道門也被成功打開了。
這下子,蒂姆終於走出了自己的牢房,而這才只是越獄的第一步。
畢竟在牢房外,還有十幾道門需要打開。
於是,蒂姆只能每天熬夜加班加點做鑰匙,花了一年多時間,造出了三十多把鑰匙。
可就在這時候,因為蒂姆白天幹活晚上加班,這種007式的作息讓他變得非常疲勞。
某天在監獄長巡查的時候,蒂姆那一臉疲憊的狀態引發了懷疑。
他懷疑蒂姆在偷偷的計劃著什麼,於是安排了一次突擊檢查。
結果就在蒂姆的牢房裡,發現了幾塊用來拼裝成鑰匙的木頭片。
幸虧蒂姆機智,聲稱這只是自己無聊做的掛照片的架子,才瞞過了典獄長的盤問。
終於,在被關押了第404天之後,蒂姆做完了監獄的所有鑰匙。
蒂姆找到了丹尼斯,提出一起越獄,可丹尼斯卻拒絕了。
因為他這些年見過很多越獄失敗的案例,他不願意參加,因為一旦失敗自己可能一輩子都見不到家人了。
這天深夜,蒂姆三人分別打開了各自的牢門,然後來到了監獄走廊。
按照計劃,他們要先從走廊去往儲藏室,並在那裡躲過巡邏的獄警,然後再去開門。
可這天晚上,巡邏的獄警因為拉肚子,一直沒有走開。
這直接導致蒂姆三人被困在了儲藏室。
就在關鍵時刻,丹尼斯在自己的牢房內弄斷了電源並製造響聲,將獄警引走。
這才給了蒂姆等人機會,他們順利得打開了十幾道監獄門鎖。
只要打開最後一道大門,就將呼吸到自由的空氣。
可就在這時候,意外發生了!
他們試遍了所有的鑰匙,可唯獨打不開這最後的一道門。
眼看著成功在望,卻臨門一腳出了岔子,絕望的史蒂芬打起了退堂鼓。
可另一邊的萊納德卻迫切渴望逃離這座監獄,打算用鑿子撬開門鎖。
但一旦用暴力開鎖,造成的聲響很可能會引來獄警。
究竟是放棄,還是冒險撬門?
眼看著就要逃出生天的蒂姆,陷入了兩難抉擇。
好在最終運氣站在蒂姆這一邊,他們最終成功撬開門鎖,然後混出了監獄。
走出監獄門之後的三人,用最後的錢打了一輛計程車去往邊境。
坐在車上的那一顆,三人激動地留下淚水。
因為他們知道,前方正通往自由……
作為一部小成本越獄題材,這部《逃離普利托利亞》既沒有《越獄》那樣的高智商博弈,也沒有《肖申克的救贖》那樣的勵志曲折。
但它的成功之處在於——
對於主角越獄過程的緊張氛圍的營造,非常具有代入感。
雖然電影中主角的越獄方法並沒有那麼誇張傳奇,也沒有過分強調他做鑰匙技術上的精彩。
但導演卻在主角的越獄過程中設置了大量的危機和困難,來刻畫主角內心的情緒。
從打開第一道牢門時的驚喜,到鑰匙掉在走廊時的緊張,再到被困在儲藏室時的恐慌。
緊張的氣氛從入獄開始一直貫穿到結尾,被導演刻畫得絲絲入扣。
尤其是主角的每一次冒險開鎖嘗試,都伴隨著巨大的危機,讓人看得全程直冒冷汗。
電影中多次給了鎖孔和鑰匙的特寫鏡頭,如同《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手裡的《聖經》一樣。
那把木頭鑰匙對於蒂姆來說,無疑也象徵著他對自由的渴望。
雖然影片無論在角色塑造,還是主題內容上,都不及《肖申克的救贖》那樣的深度。
但總體而言,不失為一部娛樂性十足的越獄電影,值得一看!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