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萊特合成生物科技 告別秸稈焚燒實現綠色農業

2021-01-08 四川在線

多年來,秸稈焚燒一直飽受詬病。秸稈焚燒不僅汙染空氣環境,危害人體健康,還易引發火災,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由於大部分高速公路兩旁有大量的農田,焚燒秸稈形成的煙霧,造成空氣能見度下降,可見範圍降低,容易引發交通事故。焚燒秸稈還使地面溫度急劇升高,能直接燒死、燙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響作物對土壤養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響農田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影響農業收益。為此,各地政府部門相繼出臺多項政策,對於焚燒秸稈進行罰款,對於不焚燒秸稈實施獎勵等政策,然而收效甚微。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秸稈以往作為家庭燃料的使用已經成為歷史,秸稈對於農民來說成為了「沉重的負擔」,將其「付之一炬」似乎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省時省力的首選,這也是秸稈焚燒屢禁不止的根源所在。所以,對於政府部門來說,一味的禁止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只有幫助農民找到秸稈的合理用處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治堵先疏」才是有效解決秸稈焚燒問題的關鍵。

那麼如何才是解決秸稈問題的有效方法呢?隨著我國循環經濟的大力提倡以及合成生物科技的高速發展,成都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歷經多年發展研究推出「瑞萊特」微生物催腐劑產品,利用有益微生物配合秸稈直接還田,讓秸稈因此變廢為寶,有效解決農村環境汙染並良土壤,讓農民徹底告別焚燒秸稈,使秸稈得到有效利用。

成都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微生物尖端技術研製、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涉農高科技民營企業。公司由多名國內著名專家組成的公司決策與運營團隊,擁有雄厚的科技研發實力和市場核心競爭力。其主要產品「瑞萊特」微生物催腐劑作為秸稈快速腐爛新成果,依據土壤腐殖酸、腐殖質形成因子所配置,由酵母菌、纖維分解菌、乳酸桿菌的不同生理小種及種群優化組合而成。「瑞萊特」微生物催腐劑具有較強的抗逆性、適應性和分解或降解能力,使用量小,使用方便,適用範圍廣,腐解周期短、效果好,能夠在保證現有耕作制度不被破壞的前提下,利用農作物廢棄物還田培肥土壤地力,提升土壤綜合生產力,又能有效避免農民因季節荏口矛盾,大量焚燒農作物廢棄物所造成的環境汙染。

鑑於瑞萊特合成生物科技的種種優勢,四川省各級政府積極採購秸稈催腐劑類產品,分發到農民手中,指導農民使用,讓秸稈充分實現再利用,不僅使秸稈焚燒得到了有效遏制,「瑞萊特」微生物催腐劑更是將秸稈在短時間內變廢為寶,實現了土壤改良,農民增收。

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的微生物催化劑及其製備方法進行發布和推廣,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家禁止焚燒秸稈的指示精神,同時以種植綠肥、秸稈還田,催進了農業全面可持續發展。 「瑞萊特」的微生物催腐劑開創了農業微生物之先河,是打造綠色生態農業的基礎。由於「瑞萊特」的微生物催腐劑具有畝田用量少、價格低;使用方法簡單、易保管、運輸方便、便於操作;腐熱效果好;對土壤後期不產生任何副作用等突出特點,「瑞萊特」的應用已經不在局限於四川省,全國多個農業大省以及東南亞、歐洲等國家也紛紛採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持續增長,在我國土地保有量不變的狀況下,提升糧食產量尤為關鍵。然而傳統的肥料使用不僅增加了耕種成本,更是難以實現土壤質量的改變,糧食增收已是嚴峻的農業難題。而「瑞萊特」 微生物催腐劑的大面積推廣使用,實現了秸稈還田、地力培肥、土壤有機質提升,更有利於中低產田改造,進而實現增產增肥。實驗證明,使用「瑞萊特」 微生物催腐劑腐解秸稈還田後,土壤氮增加2%、五氧化二磷增加0.8%、氯化鉀增加2.3%,相當於施尿素4.3KG,過磷酸鈣6.2KG,硫酸鉀4.7KG,土壤孔隙度提高1.7%——7%;糧食產量實現連年增產, 並具世界領先水平。可以說,「瑞萊特」 微生物催腐劑的發明與推廣,不僅有效解決了秸稈焚燒問題,保護了環境,更是為我國糧食供求矛盾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之道。

成都合成生物科技,讓農民徹底告別了秸稈焚燒,也為我國實現綠色農業的持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相關焦點

  • 高校教授解決農村秸稈焚燒難題 把秸稈炭化做成複合肥 為土地設計...
    潘根興教授解決的是農村秸稈焚燒的難題,把秸稈炭化做成複合肥,既解決了秸稈無法處理和焚燒汙染環境的難題,又增加了土壤肥力,讓土壤進入良性循環。在農田裡,1個單位的水稻可以得到0.45個單位的稻子和0.55個單位的秸稈,秸稈處理成了現代農業的難題。他們設計了一個能變廢為寶的反應器,讓秸稈在反應器中炭化。
  • 讓天藍水碧山更青——黑河市實現秸稈露天焚燒「零火點」
    眼下,隨著黑河市各地春播春種工作的結束,截至5月16日,黑河市2019—2020年有效解決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工作取得全面勝利,再次實現秸稈露天焚燒「零火點」的目標。同時,空氣品質均為優良,綜合指數排名位列全省第一。
  • 梅河口:由「渣」變「寶」的秸稈離田記
    各鄉鎮利用大喇叭每天對老百姓至少進行一次秸稈禁燒宣傳教育,全力營造良好的秸稈禁燒工作社會輿論氛圍。秸稈焚燒造成的大氣汙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秸稈禁燒區內,實現 「零火點」。距離梅河口市區3公裡的曙光鎮是率先在全市實施秸稈機械打包離田的鄉鎮之一。
  • 4名村民不顧禁令焚燒秸稈被依法處罰
    點擊播放 GIF 0.2M3月24日傍晚,韓店鎮池裡村出現秸稈焚燒現象,接到情況反映後,韓店鎮政府相關人員和韓店派出所民警立即趕往現場撲滅著火秸稈,並對涉事村民作出治安拘留的處罰據了解,涉事村民韓某在從事農事活動時,無視禁令,私自點火焚燒秸稈,導致現場地頭雜草濃煙滾滾。經公安人員對其陳述利害,韓某認識到秸稈焚燒的重要危害,表示決不再犯。3月24日下午,韓店鎮郭堡村村民郜某來到自家地裡打算鋤地,因地裡的玉米秸稈礙事,她便掏出打火機點燃了秸稈。秸稈點著後,火勢漸漸擴大,正好被巡視的韓店派出所民警發現。民警立即處置了火情,並依法傳喚了郜某。
  • 秸稈機械化處理 讓秸稈禁燒不再難
    昨日,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南臺什村的玉米地裡,幾臺秸稈回收機正在工作,絞碎、打捆,不一會兒,玉米茬就變成了打包整齊的秸稈卷。今年秋收後,玉泉區農科局推廣引進的企業「秸稈機械化處理」技術成為助農的新亮點。內蒙古蒙川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帥告訴記者,機械化秸稈處理可以幫農民省下一筆不小的開銷。「現在為了保護環境禁燒秸稈,農民自己處理秸稈成本較高,我們免費為農民處理,然後對秸稈進行回收利用,一般有飼料化、燃料化、肥料化三種用途。飼料化可以解決周邊牧場或家庭農畜過冬用的草料;肥料化是通過技術堆漚成為有機肥,明年再用到地裡;燃料化就是把品質差一點的秸稈送到電廠用於發電。」楊帥說。
  • 當代「賣炭翁」的綠色 「炭」索
    遼寧省教育廳、科技廳組織專家對生物炭研究院「生物炭與炭基農業」項目進行了鑑評。專家組認為生物炭研究院率先提出並構建了「秸稈炭化還田」理論與技術體系,確立了「以生物炭為核心,以生物炭基肥料和土壤改良劑為主要研究與產業發展方向」的技術路線,研發出秸稈炭基肥料系列產品並形成了炭基肥施用的肥料增效技術體系,為我國農業綠色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 大連今年將向農民推廣38項農業科技
    5月8日,大連市農業農村局和大連市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服務中心聯合發布今年擬推廣的38項農業科學技術,此舉旨在進一步提高農民科學種養水平,提升農業科技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今年以來,兩家單位克服疫情影響,圍繞今年大連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綠色、生態、高效農業需要,密切配合,經過廣泛徵集篩選和專家遴選論證,確定了這38項農業技術。主推技術涵蓋蔬菜、果樹、糧油、林業、畜牧、水產、農機等所有本地涉農項目。
  • 青島膠州:秸稈循環利用種出大球蓋菇
    青島膠州市加強農作物秸稈禁燒工作會議召開之後,全市各鎮、街道、功能區及市直有關部門迅速行動,突出重點,大力宣傳引導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並加強巡查、督查,重拳打擊秸稈露天焚燒行為,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近幾天,鋪集鎮殷家村的十幾個村民找到了青島益菇園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軍,想讓他今年繼續幫著收秸稈。「以前麥收完就愁著怎麼處理這些秸稈,這兩年好了,合作社把秸稈打捆機直接開到我們地裡幫著收秸稈,可省心了。」村民尤麗萍說到。
  • 黎城多功能秸稈粉碎機價格及圖片
    自1986年開辦個體機械製造以來,公司秉承「誠信是生存之根,質量是立業之本,科技是發展之源」的經營理念、把創新作為公司發展的基石,為設備各界提高優質、高效、節能、環保的機械產品。公司主要採用高新技術,運用新工藝,推出生物質秸稈粉碎設備。該系列產品榮獲國家產權專利技術。憑藉專業領先的技術實力,公司先後開發研製的鮮秸稈粉碎機系列,被列為生物飼料及生物有機肥專用設備之一。
  • 北大荒秸稈還田見成效
    2014年以來,以秸稈還田為突破口的黑土地保護工作使農場黑土地有機質含量實現增長,糧食產量每年增長2%。今日工作參考欄目為您帶來,北大荒農墾集團推進秸稈還田,做好黑土地保護工作的經驗。近年來,北大荒農墾集團以鞏固和提升糧食綜合產能、推動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大力推進工程與生物、農機與農藝、用地與養地相結合,集成應用關鍵技術,綜合施策,全力做好黑土地保護,不斷夯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北大荒農墾集團針對地貌、氣象、土壤及植被、土地利用方式、退化強度等因素,因地制宜,綜合施策,形成能複製、可推廣的技術路線與模式。
  • 菸草農業綠色發展要切中肯綮
    堅持需求導向,堅持問題導向,堅持補齊短板,按照產前、產中、產後標準相配套的原則,既要運用傳統的農業技術,又要集成現有的農業科技成果,同時還要研究符合菸草農業綠色生產規範的特殊技術,以工商聯辦特色優質菸葉基地建設和基地發展為突破口,以改善生態環境中心,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推進生產經營體系的綠色變革,通過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讓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實行統一完善的全過程控制系統管理
  • 鶴壁田間的小秸稈變身搶手貨,因為啥?
    近年來,為有效控制秸稈焚燒,我市將目光放到了秸稈綜合利用上,除了將小麥、玉米秸稈粉碎還田之外,還將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利用,廢棄的秸稈已然成了搶手貨。另外,淇濱區大河澗鄉每年拿出補貼10多萬元,支持4家養殖企業將全鄉15個村的秸稈全部收購,有效將秸稈飼料化利用。濬縣依託生物發電廠,組織社會力量收購秸稈進行能源化利用,全市各縣區都在根據自身實際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效率。
  • 長洲鎮全力做好國慶期間秸稈垃圾焚燒巡查整治工作
    為加強全鎮生態環境保護,提升大氣環境質量,打好藍天保衛戰,增進人民群眾的環境獲得感和幸福感,在國慶假期期間,長洲鎮堅持工作力度不放鬆、國慶假期不放假的原則,全力以赴做好轄區秸稈垃圾焚燒值班
  • 一直以為日本農業很發達 原來他們的秸稈也是一燒了之
    日本列島屬於島國,土壤貧乏,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裡,沒有發展農業的先決條件。 但就是這樣的日本農業,卻創下了全球都矚目的「觀光農業」、「旅遊農業」,可以說,從種下的那一刻起,日本農產品就沒有發愁過銷路問題,他們往往考慮的是:農產品價格最高能賣多少。
  • ...農業綠色發展中一項新任務——減少白色汙染,加快「還綠于田」
    「多虧農業部門推廣『地膜減量替代』新技術,不但節約了生產成本,還減少了環境汙染,這正符合我們發展生態綠色農業的路子。」農場主人胡尚年感慨地說。繼「減肥」「減藥」之後,「減塑」成為當前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新任務。
  • 一斤秸稈兌換二斤肥料 義烏廿三裡街道變廢為寶有「妙招」
    今天(3月24日)上午九點多,義烏廿三裡街道群益村文化禮堂前的廣場上,村民虞大爺忙著把電動三輪車上的秸稈卸下來,交給工作人員進行稱重。「大爺,你這一共有300斤,可以換600斤有機肥,我們幫你裝車上吧。」
  • 蚌埠市民直面垃圾焚燒發電全過程
    6月2日上午,市生態環境局、團市委聯合組織開展「六五」世界環境日環保設施向公眾集中開放活動,環保志願者和市民走進光大生物能源(懷遠)有限公司,現場觀看垃圾如何一步步轉化為電能和其他資源。一走進公司的大門,明亮整潔的環境、清新怡人的空氣就顛覆了「垃圾處理」的固有印象。「既沒有垃圾的臭味,也沒有焚燒的焦煳味。」一位市民吸了吸鼻子,給出了第一個評價。
  • 康保三相電秸稈粉碎機多少錢一個
    憑藉專業領先的技術實力,公司先後開發研製的鮮秸稈粉碎機系列,被列為生物飼料及生物有機肥專用設備之一。它可將含水量80%-90%的生物質一次粉碎,成為鋸末般大小顆粒,顆粒度還可根據客戶需求進行調節。鐵長工粉碎設備已廣泛用於現代養殖業、沼氣發展、城鎮垃圾處理、顆粒燃料、生物有機肥等領域,實現廢棄物再利用,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 【循環農業】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立體種養的循環農業模式主要應用在我國西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區。 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一方面利用生物循環系統的建立,改善環境、培肥地力、增加產出,進一步挖掘農林、農牧、林牧不同產業之間的相互促進與協調發展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於土地的集約使用,合理規劃時間與空間,實現土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的最優發揮。
  • 秸稈回收「神器」即將推廣!農戶都說好
    秸稈不能焚燒那收割完之後秸稈放到哪裡?其實,剩下的秸稈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是只要合理利用秸稈就能變廢為寶既可以減少秸稈焚燒帶來的大氣汙染又能幫助農民增加一份收入和10多名水稻種植大戶現場見識了秸稈回收「神器」環保快速便捷的功能並學習如何促進秸稈的資源化利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專家表示秸稈含有豐富的有機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