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
欄目|諜戰劇
諜戰劇迷是很挑剔的,一言不合或者稍有不滿就可能棄劇,《紅薔薇》就是這樣一部被諜戰劇迷棄劇的作品,也是一部很特別的諜戰劇。
《紅薔薇》的製作班底可謂「陣容豪華」,藝術總監鄭曉龍,是《甄嬛傳》《紅高粱》《急診科醫生》創作者;導演金曄,曾擔任《甄嬛傳》《紅高粱》等剪輯指導,還擔任《羋月傳》B組導演;原著、編劇趙冬苓曾獲第2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第4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編劇、第2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編劇獎等;攝影指導於飛曾獲金鷹最佳攝影獎。
這麼豪華加強版的創作班底,製作出來的《紅薔薇》為何並未討得諜戰劇迷的歡心呢?
《紅薔薇》劇情從1927年開始,直到1949年全國解放,橫跨了20餘年的時間,可以看出,創作者很希望該劇進入經典劇作的行列。
很顯然,編劇和導演嘗試在長達20餘年的時代變遷裡,以夏雨竹、顧霜菊和肖成碧三個女性角色截然不同的命運脈絡勾勒出當時中國波瀾壯闊的背景,並以個體的成長與歷史的變遷相結合,創作一部那個年代裡三位女性的史詩。
該劇中,三位女性面對命運十字路口時各自做出的不同決定,左右彷徨,還是有一些意味的。
女主角夏雨竹(楊子姍飾演)本來是富家小姐,日子過得很舒服,不巧的是,她的哥哥夏恆煊英勇就義,她也失去了很多,尤其是失去了受保護的特權,只能獨自面對殘酷的現實生活。
因為個人智商高,記憶力驚人,夏雨竹成為了一名特工,從此過著在「在尖刀上行走」的日子。經過了一系列波折之後,夏雨竹選擇與戰友肖君浩一起,歷經磨難的夏雨竹由此真正走向了成熟。
肖成碧(劉敏飾演),目睹自己的愛人、夏雨竹的哥哥夏恆煊慘死一幕後,女人的脆弱特性反倒推動著她選擇了錯誤的道路,而且是一條不歸之路。
肖成碧更多的是根據自己的感覺而活著,愛人夏恆煊去世後,她因為不滿意現狀而進入汪偽政府,並且慫恿深愛自己的宋光投奔了汪偽政府,不久之後又投奔日本人,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漢奸。
全劇有一個重要的人物和看點,那就是夏雨竹的傭人顧霜菊(毛林林飾演),本來跟著夏雨竹日子過得也很如意,但是隨著夏雨竹命運轉變,顧霜菊的日子也不好過了。她們二人相依為命形同姐妹,顧霜菊為了救夏雨竹不惜犧牲自己。
然而,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原因,還有被命運脅迫,顧霜菊被迫走上了夏雨竹的對立面,成為富有才華的地方特工。
最終的結局是,顧霜菊親手抓抓獲了潛伏的夏雨竹,又希望能夠營救情同姐妹的夏雨竹,顧霜菊也因此被組織除掉。
相比較傳統的諜戰劇,《紅薔薇》確實邁進了一步,不僅發揚了諜戰劇所獨有的縱深感,更把那個時代所蘊含的獨特意義提高到了相當的高度,也還原了真實的人性。
《紅薔薇》有很多不足之處,相比較其他諜戰劇,該劇一直意圖以人物為核心,讓性格鮮明的劇中人物引導情節的發展,凸顯人物命運。也正是為此,創作人員不得不加入大量的與諜戰關係不大的親情、友情、愛情、革命激情的戲份和交代、抒情的段落,這些無疑衝淡了該劇的諜戰氣質。
這些過渡與交代在一定程度上讓本該驚心動魄、出人意料的橋段顯得理所應當和意料之中,人物變化的不疾不徐和節奏的有條不紊,導致懸念和情節流於平淡。
因為多種原因吧,《紅薔薇》不僅遭到諜戰劇迷棄劇,一般的觀眾觀看該劇時也是用快進的方式瀏覽。
不過,《紅薔薇》的嘗試依然讓我們看到了一種創作的可能性——諜戰劇的存在意義不單是作為強情節劇的一個門類向觀眾展示設置懸念的技巧。諜戰劇在表現那些令人窒息的生死較量背後,不要忘記去展現人生的豐富、人性的複雜以及信仰的力量。
從這個角度而言,《紅薔薇》所代表的精神足可以超越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吹響喚醒當代女性自我意志的號角。
冷絲倒認為,《紅薔薇》確實不像傳統意義的諜戰劇,側重點不在諜戰故事,而在女主的成長,更側重詮釋親情,友情,愛情,革命激情與信仰,如果非得把該劇看做成諜戰劇,劇迷一定會失望,如果看作是普通類型的電視劇,觀眾也許從中有很多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