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曾有另一部《八佰》,主演全是巨星,林青霞獲得影后!

2020-12-14 迷影映畫

說到8月的院線電影,最令人期待的國產電影莫過於——

《八佰》

這部由管虎執導的戰爭巨製,早在拍攝期間便備受關注。

籌備時間長達十年,預算高達5.5億,是亞洲首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

為了拍攝影片中的重頭戲,製作團隊更是在蘇州專門以搭建四行倉庫的實景,力求1:1還原當年的戰爭場景,影片也因此被視為:

今年華語影壇最重磅的戰爭史詩巨製

然而此片的上映過程卻命途多舛,原定去年暑期檔上映,卻在上映前夕遭遇緊急撤檔。

在消失了一年之後,影片最近終於宣布定檔今年的8月21日,瞬間就引爆了期待值。

雖然不知道影片究竟遭遇了怎樣的內容修改,但毋庸置疑的是——

影片上映之後一定會成為影院復工後的首部華語票房大片。

《八佰》改編自淞滬會戰中著名的「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歷史事件,這場戰鬥雖然以最終「八百壯士」退入租界宣告結束,但卻大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鬥志,譜寫了一曲忠誠讚歌,也因此載入史冊而廣為人知。

不過,這並非「八百壯士」首次被搬上大銀幕。

早在45年前,中國臺灣省就曾將這段歷史搬上大銀幕,並請來了當時港臺兩地最當紅的明星出演,打造了一部當時最豪華的戰爭片。

這部電影就是迷影君今天要說的——

《八百壯士》

Eight Hundred Heroes

Part 1

介紹這部影片之前,有必要簡單科普一下「八百壯士」的歷史。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日軍全面入侵中國,抗日戰爭爆發。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淞滬戰役爆發。日方原本寄望能以襲擊的方式迅速佔領上海地區,進而達成「三月亡華」的目標,卻沒有想到遭遇了中國軍隊的頑強反抗。

淞滬會戰前後打了兩個月,中日雙方幾十萬大軍拼死搏鬥,以至於上海灘的十裡洋場成為炮火橫飛的戰場。到10月底,國軍撤離上海,僅留下一支堅持最後抵抗的部隊,也就是抗日名將謝晉元帶領的524團。

謝晉元將軍

1937年10月26日至30日,524團在謝晉元的帶領下,奉命駐守四行倉庫,與日軍血戰四天四夜,最終以陣亡9人,傷20餘人的代價,擊退日軍數十次進攻,擊斃日軍200餘人,阻止了日軍近萬人前進的道路。

四行倉庫保衛戰」是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中的最後一戰。當時國軍方面為了迷惑敵人,對外宣稱有八百人,實際人數只有423人。他們以自己無畏赴死的英雄氣概,用生命和鮮血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言,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壯烈與英勇,被譽為「八百壯士」。

四行倉庫

這段壯懷激烈的歷史,曾經在抗戰初期鼓舞過無數國人,迅速傳遍祖國各地,引起震動與人民敬仰。也因此,曾數次被改編成文藝作品,其中光是電影就拍了多個版本。

早在1938年,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的第二年。上海左翼導演應雲衛與袁牧之就曾組織拍攝了電影《八百壯士》,這部黑白默片也是華語電影史上的「第一部主旋律電影」,對「524團堅守四行倉庫的英勇事跡」進行了歌頌、讚揚。影片在當時的大後方及香港極為轟動,而且在東南亞甚至西歐都得到熱烈反響,可見八百壯士在當時的國人心中的影響力之大。

1938年版《八百壯士》

而今天要推薦的這部臺灣省出品的《八百壯士》則拍攝於1975年,影片論情節幾乎是1938年版黑白電影的翻拍,情節和人物都參考了當時的歷史,雖有一定戲劇化的改編,但卻是當時的臺灣影壇少見的華語戰爭史詩巨製

1976版《八百壯士》劇照

Part 2

為什麼說是巨製?

因為,這部電影的臺前幕後陣容,可以用空前絕後來形容。

影片的導演兼編劇丁善璽,被譽為:臺灣主旋律電影第一人

上世紀六十年代,他以編劇身份進入邵氏公司,創作了胡金銓導演的《大醉俠》在內的多部劇本,之後又轉型成為導演,活躍於七八十年代的港臺電影圈,並且是影壇少有的多面手,除了歷史題材之外,武俠、喜劇、愛情、驚悚等類型都有涉獵。對於內地觀眾而言,更熟悉的可能是他作為編劇的遺作,由黃曉明主演的古裝劇《精忠嶽飛》。

導演丁善璽

當然,丁善璽最為人知的是於七十年代在臺灣省執導的一系列歷史主旋律題材,其中代表作有講述抗日名將張自忠的《英烈千秋》,講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英勇事跡的《碧血黃花》,講述辛亥革命歷史的《辛亥雙十》,其中最有名的則是這部《八百壯士》。

丁善璽執導的幾部代表作

演員方面,這部影片更是大腕雲集,集結了當時臺灣影壇最當紅的明星。

主演柯俊雄,兩屆金馬影帝,既是演員又是導演,晚年進入政壇,成為臺灣省第一位影帝立委。而他的私生活則更為傳奇,周潤發尊其為師父,曾和舒淇傳過緋聞,據說還有黑道背景,曾經在酒席上刺傷過武俠小說家古龍,導致後者落下了肝病,後來不治身亡。

柯俊雄

男二號秦漢,當年臺灣最當紅的小生,瓊瑤電影御用男主,與秦祥林、林青霞和林鳳嬌合稱「二秦二林」,放在今天絕對的流量男神。

秦漢

說到這裡必須跑個題,秦漢算是與八百壯士的歷史有直接關係的當事人家屬。

秦漢本名孫祥鍾,他的父親孫元良正是淞滬會戰期間領導國軍88師的師長,也是524團謝晉元的直屬上級。不過,關於孫元良的歷史評價一直存在爭議:一方面是因為他曾在淞滬會戰期間,試圖強姦前來慰問的女學生代表,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在抗戰期間,屢次在各種各樣的戰爭中臨陣脫逃,被人譏諷為為「飛將軍」,說他遇到打仗跑得跟飛一樣快。

秦漢與父親孫元良

考慮到父親孫元良背負的罵名,不知道作為兒子的秦漢是帶著怎樣的心態出演此片。

女演員方面,影片的女主角由當時的著名女星徐楓出演。她是武俠大師胡金銓的御用女主角,曾經出演過眾多經典武俠片,《俠女》《空山靈雨》《忠烈圖》都有她。

徐楓

不僅如此,她晚年還積極投資電影,陳凱歌的名作《霸王別姬》正是由她出資才能創作完成。

徐楓作為《霸王別姬》的製片人出席當年

女二號更厲害,是日後大名鼎鼎的影后林青霞,當時的她只有22歲,卻憑藉此片中的表演,奪得了第22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可以說是出道即巔峰。

林青霞與片中飾演角色楊惠敏的真實原型

此外片中還有一位女配角,是臺灣影壇日後有名的才女張艾嘉。作為歌手,她的《童年》《愛的代價》唱紅了一個時代。作為演員,19歲就涉足影壇的她曾主演過近百部電影,並兩度榮獲臺灣金馬獎影后、兩屆香港金像獎影后和一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

除了星光熠熠的演員陣容外,還要特別提及一下影片的監製,臺灣的著名企業家辜振甫。上世紀九十年代,海基會正式成立,辜振甫擔任董事長。辜振甫任職期間,使海峽兩岸的交流與對話有了基礎,並藉此促成著名的「九二共識」、「汪辜會談」。

Part 3

介紹完背景,讓我們再來看影片的故事。

電影基本還原了四行倉庫保衛戰這一歷史事件的始末,影片一開始,就用旁白交代了故事背景。隨後以日軍突然空襲轟炸上海,整個城市陷入一片火海的災難場面,拉開了淞滬會戰的序幕。

此時的謝晉元(柯俊雄 飾)奉命滲透到上海的日軍佔領區,帶著家眷在日軍陸戰隊司令部附近開餐館,當作監視日軍行動的基地,並為代號為「鐵拳計劃」的行動做準備。

所謂的「鐵拳計劃」,就是讓謝晉元所帶領600名「突擊隊員」兵分兩路:一路以「載滿炸藥」的小貨船,撞毀日軍的指揮旗艦「出雲號」。另一路突襲日軍陸戰指揮部,對日軍實施「斬首」計劃。

當然,要完成這項任務,必須由大部隊在正面進行佯攻。於是,謝晉元與開往上海戰場的國民黨88師取得了聯繫,希望藉助軍隊正面進攻牽制日軍注意力,約定在8月17日凌晨5點發動突擊行動。

謝晉元的作戰計劃,獲得了師長孫元良的認可。為了讓謝晉元安心完成突擊行動,孫元良聯繫上海幫會大佬杜月笙,希望藉助杜月笙在上海的力量,將謝晉元的家屬送往廣東。

可沒想到,杜月笙的手下意外被日軍便衣隊發現,謝晉元等人的身份也隨之暴露。無奈之下,只能提前發動突襲,結果遭到了日軍的激烈反擊,最終國軍傷亡慘重,任務也失敗了。

「鐵拳計劃」失敗後,謝晉元的突擊小隊和524團傷亡慘重,原524團團長也在戰鬥中犧牲。孫元良將謝晉元的突擊小隊與剩餘的524團合兵一處,由謝晉元接任524團新團長。

與此同時,日軍大舉登陸虹口之後,大批民眾湧進租界的難民營。也就在此時,女童軍楊惠敏(林青霞 飾)不顧父親要他回鄉的請求,堅持留守難民營照顧老弱婦孺。她和同學們一起,組成了醫療隊,對流民、部隊中的傷員進行救治。

到了淞滬會戰末期,為了展現中國軍人抗戰的決心,謝晉元率領524團堅守四行倉庫,牽制日軍的進攻行動,每個人都有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的決心。

四行倉庫是一座混凝土建築,有很大的厚度,又是該地區最高的建築,日本坦克無法打穿其混凝土牆壁,再加上由於先前被當作第八十八師師部,因此倉庫中貯存了大量食物、救護用品及彈藥。河對岸是英國租界,所以日本軍隊不敢用重炮,以及重磅炸彈轟炸四行倉庫。

謝晉元帶領524團在四行倉庫修建防禦工事,憑藉地形優勢,擊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但畢竟強弱實力懸殊,隨著日軍的一次次包圍,國軍陷入苦戰,並且很快面臨了糧食不足的問題,甚至到最後喝水都成問題。

此時整個上海被分成了光明與黑暗兩個世界,在蘇州河的北岸日軍與國軍激烈交火,而在南岸因為有英法租界,居然形成了一座戰後孤島。

生活在南岸的女童子軍楊惠敏發現還有國軍守在四行倉庫時,積極向租界人士募集物資送到四行倉庫,一定程度的緩解上了國軍士兵們的燃眉之急。

得到了食物供給,524團與日軍繼續展開僵持。此時日軍方面為了給四行倉庫施壓,在蘇州河外圍插滿了日軍軍旗,以此示威。

為了提升士氣,楊惠敏不顧自己生命安危,決定帶著一幅國民黨旗冒險渡河至四行倉庫,想要送給河對岸的將士們鼓舞士氣。524團的軍人們在收到了楊慧敏送到的旗之後,在四行倉庫樓頂上升起,八百壯士望著它冉冉上升,舉手敬禮。

影片的結尾,在經歷了四天四夜的艱難鏖戰之後,因為當時英法租界的公使們向國軍方面施壓,為了租界地區的安全,他們希望撤除四行倉庫一帶的守軍。最終,國民政府下令,讓524團的士兵經過新垃圾橋,退入蘇州河南岸的公共租界。

電影最後對歷史做了美化,謝晉元帶領著倖存的358名國軍士兵在撤離租界之後,繼續奔赴抗戰的前線,影片在桂濤聲創作的《歌八百壯士》的旋律中戛然而止。

「中國一定強,中國一定強,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一定強,中國一定強,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

然而在真實的歷史裡,「八百壯士」結局非常悽慘、悲涼。

活下來的八百壯士跑過新垃圾橋後,沒有全副武裝的開赴前線,他們被送往至公共租界西部義大利防區的膠州路進行隔離,淪落成被軟禁的「難民」,後來被日軍俘虜後又被迫做苦工。至於這位民族英雄謝晉元因為拒絕汪精衛的勸降,慘遭「八百壯士」裡的叛徒殺害。

Part 4

這部影片拍攝於四十多年前,受年代所限,影片不可避免的有很多粗糙的地方。

比如:劇組因為沒有辦法來大陸取景,所以雖然搭建了一些場景,但一旦出現城市遠景的時候,基本都是靠微縮模型,有種特攝片的即視感。

此外,此片拍攝於七十年代,當時的臺灣地區軍教片盛行。

這部《八百壯士》雖然是一部商業巨製,但從創作立意上來講,更多的是承擔的是政治宣傳作用,因而在藝術創作上相對保守,片中的所有角色無論國軍還是日本軍人都比較臉譜化,即使作為主角的謝晉元也更多的是一個存在於歷史書的符號式人物,沒有得到真正的性格塑造。

此外在演員表演上也比較程式化,很多演員的表演過於賣力,各種聲嘶力竭強行煽情,顯得過猶不及。最典型的是張艾嘉飾演的女童子軍形象,她在片中有一場戲,林青霞飾演的楊惠敏支援國軍的行為被保守古板的父親阻攔,於是張艾嘉主動站出來向楊父代表的愚昧國人闡述自己的理想與堅持。

這本是很能夠揭示影片主題的戲碼,卻因為演員的表演過於浮誇而顯得尷尬無比。

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忽視這部當時的戰爭巨製的野心。

電影得到了當時臺灣方面的大力支持,影片一開始導演就通過一連串的大場面,對「日軍進攻上海」的戰鬥場面進行了刻畫。更不要說片中,飛機、戰艦、裝甲車等實物拍攝的戰鬥鏡頭,在當時的港臺電影圈絕對是少見的大場面。

不僅如此,影片在敘事節奏方面把控非常出色。導演一方面依託於真實歷史,但另一方面又虛構了很多戲劇化的情節。

歷史上的「四行倉庫」之戰,其烈度相對較低,由於顧及租界投鼠忌器,交戰過程並不算激烈,戰鬥時間也只有四天,但在片中導演對這場戰鬥做了藝術加工和升華。

影片大致的敘事線條是:戰前的地下鬥爭並失敗——戰火點燃到退守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堅守四行——慘烈撤退至英租界,中間穿插了以童軍獻旗為代表事件的民眾對抗戰的支持。而後半段四行倉庫的重頭戲,導演則用寫實的鏡頭,對戰鬥的慘烈景象,進行了精彩的刻畫。

說到這裡,有必要再說回管虎導演的《八佰》。

雖然《八佰》為全新創作的影片,但不可否認的是,影片應該是受到了這部45年前的電影的影響,片中有不少致敬《八百壯士》的地方,而且從此前曝光的預告片上看,《八佰》應該也是遵循了《八百壯士》的創作思路,在電影中大幅度提高了戰鬥的烈度。

比如,在《八百壯士》中出現的女童子軍楊惠敏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她孤身渡河送旗也並非杜撰,而在管虎導演的《八佰》裡,保留了楊惠敏「籌集物資、護送旗幟」的橋段,由青年女演員唐藝昕出演了「楊惠敏」這一角色。

《八百壯士》中最高潮的一幕是,在日軍一輪又一輪的進攻下,中國軍人為了保護旗幟不倒,很多士兵聚集在一起緊緊護住旗杆和旗幟,為此犧牲了很多人。護旗段情節其實是導演虛構出來的,但不得不說,這樣的英雄主義情節展現確實非常動人,看得人內心熱血澎湃。

可能也正是因為這場戲拍得很非常動人,所以管虎導演在《八佰》中也設計了一場類似的國軍護旗的戲碼,此前在預告中就有過驚鴻一瞥,就是不知道在正片中還有沒有這處情節。

所以看《八佰》之前——

不妨看一看這部45年前的經典電影,了解那段被塵封的英雄歷史。

最後,期待《八佰》正式上映,歷史不會忘記英雄!

相關焦點

  • 《八佰》定檔8月末,這個戰爭故事,在45年前曾讓林青霞斬獲影后
    這部75版的《八百壯士》,憑藉對歷史故事的精準還原、電影節奏的出色把控,在亞洲影壇獲得了許多國際電影人的好評。早年的林青霞,因為該片斬獲影后獎盃。而早年的秦漢,也因為該片在亞太電影市場廣受好評。管虎導演的這部《八佰》,與75版《八百壯士》講述的都是同一個歷史故事。
  • 盤點臺灣抗戰影片:有主旋律大片也有「神劇」,林青霞曾出演多部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 @臺海大師兄)今年是抗戰勝利75周年,反映1937年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電影《八佰》正在熱映。在海峽的另一端的臺灣,幾十年前抗日電影也曾風靡一時,和《八佰》講述同樣故事的《八百壯士》,還獲得過第22屆亞太電影節 (1976)最佳影片獎。
  • 45年前《八百壯士》上映,歌聲「中國一定強」響徹臺灣街頭
    5天拿下11.5億,《八佰》用傲人的票房成績證明了觀眾的喜愛程度。 「真實」、「慘烈」、「震撼」,這幾個詞是對我們《八佰》最直觀的感受。
  • 《八佰》:楊惠敏敬禮時為何只伸出三根手指?代表什麼意義?
    《八佰》這一部影視作品自從播出以後,就深受網友們的喜愛,影院更是爆滿。 這一部影視作品真的是格外的催淚,口碑也是極好的,票房很快就創下了記錄。 《八佰》這一部電影,也成為了電影院停滯半年以後復工的爆火影視作品。
  • 七位影帝演《八佰》,還原八百壯士四行倉庫保衛戰
    《八佰》誓以我命固我土!3月6日,由管虎執導的抗戰題材影片《八佰》發布了首款先導預告片,影片講述了淞滬抗戰中著名的上海四行倉庫四天四夜保衛戰。100秒的預告片主演都沒有露臉,基本用全景去交代環境背景,戰爭場面寫實壯烈。
  • 看《八佰》之前,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文/西帕克8月14日,在經歷了電影節下映、撤檔、不斷的重新定檔傳聞、漫長的疫情、影院復工之後,管虎備受期待的新作《八佰》,終於迎來了點映的日子,並將於一周後正式公映。這一年,世界翻天覆地,這部2019年最受期待的華語電影再次歸來,也讓影迷有一種宛若隔世之感。管虎的《八佰》改編自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上盪氣迴腸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 盤點臺灣抗戰影片:有主旋律大片也有「神劇」,抗日影劇也曾風靡
    今年是抗戰勝利75周年,反映1937年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電影《八佰》正在熱映。在海峽的另一端的臺灣,幾十年前抗日電影也曾風靡一時,和《八佰》講述同樣故事的《八百壯士》,還獲得過第22屆亞太電影節 (1976)最佳影片獎。那個年代,林青霞、林鳳嬌、張艾嘉、秦漢、柯俊雄等臺灣一線影星都曾參演過抗戰電影。
  • 香江美人傳奇:眾星捧月的娃娃影后,美到18歲的林青霞不敢直視
    文章中的照片由林青霞提供。那是1975年,林青霞到香港宣傳《八百壯士》,與李菁的合影。 這篇文章裡,林青霞回憶了舊時與李菁的四次相逢: 第一次,李菁是眾星捧月的「娃娃影后」,在萬眾矚目的光芒中,恍若神仙妃子。 第二次,李菁財富加身,香車寶馬,正是志得意滿的時候。 第三次,李菁已經美人息影,才過四十,便已落寞蕭條,再沒心氣。
  • 如果《八佰》用這首歌當主題曲,也許是一種圓滿
    《八佰》今日上映,風叔我今日也營業一回。其實,風叔對《八佰》的配樂和歌曲是有一些微詞的——配樂沒有存在感是見仁見智,而《倫敦德裡小調》改成《蘇州河》,找出品人閨蜜和國際巨星來合唱,就有恢弘的國際範兒了嗎?這首歌出來後的反響平平,已經說明了一切。
  • 《八佰》30億票房無望?多部好萊塢大片「狙擊」,但其任務已完成
    說實話能在這個時候有這麼高的票房,《八佰》這部電影已經非常成功了,本來很多網友都期待著《八佰》這部電影的票房可以破30億,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很多新電影突然定檔,並且定的都是最近的檔期,可能他們也看到了我們中國的市場。《八佰》30億票房無望了?
  • 林青霞主演的5部冷門電影,容易被忽略的好片子
    雖然以今天的角度來看,槽點不少:牽強的劇情、部分角色雷人的造型、突兀的尬演……但37年前去看的話,絕對驚掉下巴。林青霞絕美的敦煌飛天般的造型,秋官的魔化,仙堡、魔殿的布景,元彪孟海洪金寶劉松仁李賽鳳翁倩玉……絕對是港片歷史上濃重的一筆。
  • 電影八佰什麼時開始拍的 八佰取景地在哪裡
    八佰電影什麼時拍的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張譯、姜武、王千源、黃志忠、侯勇、劉曉慶、阮經天、姚晨、杜淳、李晨、鄭愷、黃曉明等主演。這部影視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影片,本來是將於2019年全國上映的,因為某種技術原因,被下架!
  • 《八佰》的動靜與黑白
    《八佰》宣布定檔後,各方反應積極熱烈,「報復性」期待跨越銀幕內外,呈現出一種和作品題材和類型匹配、富有戲劇性、聯通了電影與現實的互文性。尤其是,8月14日的黃金時段限時點映,《八佰》獲得了超過1400萬元的票房,次周第二輪幾天的點映又取得超兩億的票房,引發了觀影熱潮和熱議,可謂打響了經歷了「蜷縮」和「忍耐」,後疫情時期「頭部」電影率先「衝出去」的第一槍。
  • 八佰否認下發發行通知,電影《八佰》演員表及上映時間曝光
    近日,電影《八佰》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電影《八佰》並沒有下發任何的發行通知,否認之前的發行通知消息,一時間該話題登上了熱搜榜。不少網友都十分好奇,電影《八佰》演員表都有誰呢?電影《八佰》上映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呢?一起來看一下。
  • 《八佰》或將救市,優質國產片聚集七夕檔
    從未登陸過國內院線的奧斯卡級巨製《1917》和《極速車王》以IMAX格式亮相;華納和索尼哥倫比亞分別獻出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與威爾·史密斯新片《絕地戰警:疾速追擊》;最讓人激動人心的莫過於《八佰》的定檔,這部國產大片終於要揭開神秘面紗。 今天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復工的8月,有哪些電影最值得看。
  • 從《八百》到《八百壯士》,強烈推薦「臺灣四大抗戰經典」
    文 | 李嘯天《八佰》終於上映了。作為救市之作,大家對《八佰》的期望值甚高。據電影場的反映來看,至今表現都還不錯。不過,迅速就有資深影迷來與1975年上映的臺灣版《八百壯士》進行比較,作為林青霞的成名作,兩部《八佰》自然有得一比。
  • 他曾是林青霞的男朋友,如今卻成為房地產大亨?
    秦祥林,1948年出生於南京,在香港長大,香港知名的老牌藝人,1968年就開始從影,曾被稱為瓊瑤第一美男,人氣一時無二;曾與林青霞等多名女明星,傳過不少緋聞。甚至,讓鄧麗君這位娛樂圈的傳奇女子,都為他爭風吃醋,十分痴迷他。
  • 「雙料影后」周冬雨華麗登場,主演《千古玦塵》造型驚豔
    疫情之後,國產電影市場活躍,《八佰》一上映,23億票房還在往上升,目前《花木蘭》正在熱映,即將播出的有金馬獎「雙色花」的馬思純和周冬雨,他們兩個人分別擔任《第一爐香》、《千古玦塵》的女主,目前正在排擋……劉曉慶,姚晨、劉亦菲,鞏俐,馬伊琍等主咖的追個登場,娛樂界可謂應接不暇,美不勝收。
  • 傳奇影后林青霞成名之路,如何從瓊瑤女主,逐漸變成「東方不敗」
    而事實證明林青霞的選擇讓她開拓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同時也讓香港影壇見證了一代傳奇影后的崛起。林青霞初來乍到但資歷並不淺薄,甚至相比於同齡人來說已經算是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可見林青霞究竟有多厲害。時間來到1985年林青霞憑藉著《警察故事》成功在香港娛樂圈中突出重圍。
  • 提高北京電影院上座率上限,《八佰》、《小婦人》等影片被備案
    據悉,該片曾獲得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該片重新上映2周,國內票房突破1億,可見對該片的認可!《1917》發布時間:《1917》是美國夢工廠出品的戰爭片,由山姆門德斯執導,主演喬治麥凱和迪恩查爾斯·查普曼。影片以兩名年輕的英國士兵為對象,講述了一戰期間兩名英國士兵穿越敵方領土傳遞重要信息以挽救數百人生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