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好了,村道、巷道變得乾淨很多,過去堆放在房前屋後的雜物、積存垃圾都被清理了,魚塘、溝渠也更加清澈了,生活在這裡好啊!」說起橋山村的變化,村民標叔笑逐顏開。
記者9月3日走訪了解到,番禺區石碁鎮橋山村舉全村之力推動鄉村振興和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面深入實施「美麗家園」行動,積極打造宜業宜居宜遊美麗鄉村,推動舊鄉村煥發新活力。如今的橋山村已成為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美麗宜居鄉村。
村民阿剛說:「每天回家就像回到『風景勝地』一樣。」
讓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住鄉愁
「讓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我們打造文化引領下的鄉村振興樣板。」石碁鎮橋山村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前,橋山村的村容村貌較差,布局凌亂,農村建房缺少整體規劃,影響鄉村生態美感。如今的橋山村美景處處可見,環境衛生整潔有序,中心公園綠意盎然,家風長廊鮮豔奪目,文化牆繪主題突出……村民們足不出村,便可享受花園般的美好環境。
「路寬了,地平了,環境變好了,我們的生活質量也提高了。」在村裡散步的村民梅姨對記者說,「村裡環境越發乾淨整潔,自己住得更加舒心。」
橋山村深入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對村內殘破廣告牌、危舊房、殘垣斷壁、閒(空)置地盤、廢棄豬牛欄、田間亂搭建進行拆除、清理,部分被村民用作耕種的地盤則使用竹籬笆進行圍蔽,為美化環境騰出空間。
小公廁,大民生。在鄉村振興推進過程中,農村公廁是改善村容村貌的重要內容,提升改造農村公廁勢在必行。為此,橋山村升級改造4座鄉村公廁和1座裝配式公廁。從公廁內外牆、天棚重新裝飾裝修、室內地面重新鋪裝、屋面防水處理等多方面進行改造升級,改善村民如廁環境,助力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說起村裡升級改造的公廁,村民阿芳打開了話匣子:「沒想到村裡也能建上這麼好的公廁。以前的旱廁條件跟現在完全沒法比,如今的公廁衛生整潔,還有專人打掃,非常好,真是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
閒地打造「微公園」「微田園」
走進橋山村,一個個獨具地域特色的「微公園」「微田園」讓人眼前一亮,這是該村在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過程中的又一創新舉措。橋山村通過一系列「點穴式」改造,做到「微改造、小提升,有特色、有溫度」。面對越來越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村民紛紛為「微改造」點讚。
經過微改造,村裡路寬了,環境變美了,鄰裡之間也更和諧了。」村民強哥提起「微改造」給自己生活帶來的變化,臉上不經意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現在村裡環境大變樣,我們的精氣神也更足了,原來的荒地重新派上了用場。」村民阿剛告訴記者,過去這些地塊雜草叢生,到處都是垃圾,十分不美觀,現在經過「微改造」,村容村貌得到大力提升,每天回家就像回到「風景勝地」一樣。記者看到,不少村民坐在「微公園」裡休息聊天,還有阿姨們在擺造型拍照。「現在跟以前真的是不一樣了,閒置地變成了寶地,村裡還有這麼漂亮的小花園,在家門口就可看到紅花綠草,聞到花香,特別賞心悅目。」村民芬姐激動地說。
橋山村對村內現存的134塊閒置地盤進行硬底化改造,打造成「微公園」「微田園」等,大大提升了村內綠化美化水平。在「微公園」「微田園」打造中,堅持因地制宜、便民利民、特色彰顯原則,精心建設了一批形態各異、功能不一、各具特色鄉村的「微公園」「微田園」。過去曾是一個個「髒亂差」場所,經過潔化、硬化、綠化和美化,成為一處處環境優美、文化氣息濃鬱的好去處。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肖桂來 通訊員 蔣蕾蕾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波 肖桂來 通訊員 石碁宣 曾廣富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梁意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