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這隻渦輪增鴨來自天貓店瑞果運動戶外
4月下旬,公安部交管局已公布了一份關於規範摩託車、電動車駕駛員和乘客佩戴頭盔以及汽車駕駛員和乘客系安全帶行動的部署信息。
而近期網絡上又有消息稱:2020年6月1日起,全國將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大概意思就是自6月1號起,如果大家騎乘摩託車、電動車上路不戴頭盔的話,就犯法了?
不過對於本身安全和守法意識就強的值友們來說,這根本不是問題,因為即使相關強制法律法規沒有完善的情況下,大家的頭盔也不會缺席。
即便如此,各大媒體已經把「頭盔漲價」、「頭盔需求缺口XX億」的熱點話題帶了起來,所以,我們決定也湊湊熱鬧。作為消費決策內容平臺,自然是要為大家搜羅一番值得買的頭盔,而我們的切入點是從值友之前原創的曬單、測評文章來獲取好物信息。
我們將匯總近期一些關於摩託車、電動車適合佩戴的頭盔的值友原創文章。
科普、測評類文章(可能含多件單品推薦)
發布時間:5月17日
七八十到兩三百這個價位區間的國產貨,已經能在電動車的車速下提供足夠的保護了。
這篇文章是值友BigDguokr特為本次頭盔熱點撰寫的科普+推物文章,可謂非常及時也非常有參考價值。文章主要涉及的內容為電動車適用的頭盔。科普從頭盔的國內外品牌、尺寸、結構再到具體單品推薦,內容比較全面。
發布時間:4月17日
3/4盔和半盔的最明顯的區別就是,3/4盔會保護耳朵和後腦勺,而半盔只能保護頭頂蓋。
這篇文章來自經濟適用男主內,內容主要落在3/4盔上。討論從材質、認證機構標準再到多家品牌和單品推薦,結構與第一篇文章類似,可能這也是大家閱讀起來比較爽快的行文順序。此外,這篇文章推薦的品牌更多一些。
發布時間:4月9日
強調兩點關於頭盔佩戴的問題,一是必須選擇合適的尺碼,在戴上之後頭部一定是有被夾緊的感覺,如果你發現買來的頭盔戴上後松松垮垮無法緊貼你的頭和臉,不管多麻煩都請你退換或者轉給合適的人。二是無論你買了多貴的頭盔,都需要牢牢扣好頭盔安全鎖扣。如果沒有做好以上兩點,在發生碰撞時很可能發生頭盔脫離,導致你的頭部裸露在危險之中。
來自飛翔的水落管的文章已經被汽車頻道同事歸入了「老司機秘籍」文章系列,相比內容可參考性還是不錯的。文章較為詳細地講解了選購摩託車頭盔的知識。文章分別談到了:結構、材質、知名品牌以及選購頭盔的一些準則和依據。
發布時間:2019年12月31日
價格超級低的頭盔,儘量不要選擇,因為可能是由二次回收料做成的盔體(親眼見過二次料做的盔體),一般一頂正規認證的ABS全新料的入門級的全盔,據了解(不確定)其出廠價在180元左右,加上經銷商利潤及渠道成本,因此建議玩摩託車選初級入門全盔的話,選擇正常售價在300元以上的摩託車頭盔為好。
雖然風中的野獸這篇文章是在羅列摩託車的選購誤區和錯誤觀點,但經過閱讀我們會發現在電動車選購場景下同樣適用,文章從材質的選擇、不同價格段差異、頭盔尺碼選擇、跟風購買等維度進行了詳細討論。
發布時間:2019年雙11
本人頭圍60,眼鏡黨,典型亞洲人頭型,頭盔均選擇XXL碼。
很可惜這是一篇匿名投稿的文章,大家無法打賞了。可見這篇文章更像是一篇榜單,或者測評文章,其中涉及熱門口碑品牌HJC、OGK、SHOEI和SHARK。
發布時間:2018年8月19日
頭盔的相對安全並不與售價成正比,而是由安全認證,是否正確佩戴,是否選擇合適的尺碼、撞擊發生的速度與角度等因素共同決定的。
雖然是Nick不是尼克的這篇文章發布時間為2018年,但其中的一些消費觀點放在今天依然適用。或許它能打開你糾結於購買高價頭盔還是低價頭盔的心結。
單品曬單
除去一些科普類和經驗類單品推薦文章之外,站內也有不少頭盔的開箱曬單文章。以下文章我們就不一一為大家展開了,感興趣的值友可以根據品牌來點閱。
發布時間:4月23日品牌: 野馬
發布時間:4月22日品牌:VEGA
發布時間:4月2日品牌:Arai
發布時間:3月18日品牌:BELL
發布時間:3月17日品牌:ZEUS
發布日期:3月4日品牌:SCHUBERTH
發布時間:2019年1月30日品牌:SHOEI
購買渠道
根據以上值友的文章,我們嘗試為大家提供一些頭盔線上選購渠道,除將一些國內品牌提前外,以下品牌並未按任何維度排名,為隨機排列。此外,連結中包含一些自行車頭盔,請大家注意甄別,不要買錯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YEMA 野馬
YOHE 永恆
ZEUS 瑞獅
SHOEI
Arai
agv
HJC
SHARK
OGK Kabuto
BELL
炎熱的夏季已經到來,頭盔體現安全性的同時也需要提供一定的舒適和透氣性,那麼關於這個維度的考量,騎友們各自都有什麼推薦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和討論。
另外,我們相信,有關頭盔選購的文章會在短時間內在值得買社區激增,所以大家也可以留意社區最新文章,獲取更多消費決策幫助。
編輯:後悔的洗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