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公布了全省第九批(2021年度)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43個)和一般村(202個)名單。
溫州都有哪些村上榜,一起來看看↓
小布了解到,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和一般村將獲得財政補助,其中一類縣市的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的補助標準為每村700萬元,二類縣市補助標準為500萬元;一般村則給予40萬元左右的補助。
浙江省第九批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
蒼南縣橋墩鎮矴步頭村
許義鋼 攝
矴步頭村位於蒼南縣玉蒼山景區內,橋墩水庫上遊。玉龍湖、橫陽支江、鰲江之主要源流——莒溪、清水溪、南岙溪三水匯流於此,古稱「頂鰲頭」。村子傍溪設街,古時曾是浙閩交通要道。後因村內建有東西跨溪的矴步橋溝通各處,改稱矴步頭。矴步頭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村內有謝氏廣昌古民居、矴步老街、古門牌等古建築,保存較為完好,素有「雁齒矴步、廣昌大厝」的美譽。矴步頭村集古街、古宅、古矴步之美,致力於打造自然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的生態旅遊村。
泰順縣雅陽鎮百福巖村
季積慶 攝
百福巖村坐落在泰順縣雅陽鎮西南邊,為省級傳統村落、省級歷史文化村,村內還有一處國寶單位林一牧將軍墓。該村是一個多姓共居的傳統村落,有周、林、李、董、彭、馬、施、羅、毛、姚等姓,大多在村中各自聚族而居,周氏並非最早遷入者,但後來生齒最旺,成為村中第一大姓。古時因村後有一巖石顏色奇異,恰似食物「白腐」(發黴之意),故有地名「白腐巖」,因音同,又訛傳為「白虎巖」。後因此名不雅,遂改為「百福巖」。
泰順縣筱村鎮東垟村
筱村鎮供圖
東垟村位於筱村鎮西南部,始建於唐朝末年,繁盛於明清兩代,有著豐厚的耕讀文化底蘊。目前,現存古民居主要有三片,即新厝下、西村、門樓外古民居群,建築多為懸山式屋頂三合院式二層木結構呈星狀連片分布。除三大古民居群外,東垟村境內還有國保單位文重橋和中國十大最美古道之一的泰順古道代表盧坑嶺古道,並保存著泰順現存最長、最為完好的歷史文化街區風貌,村落建築融匯中國南北古代建築的風格,古民居、古橋、古道、古書塾、古診所、古戲臺、曲窯、商鋪等一應俱全、功能完整,此外還有極富時代烙印的老郵政局、大會堂、老區公所等。
浙江省第九批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一般村
永嘉縣碧蓮鎮應界坑村
永嘉縣委宣傳部供圖
應界坑村全村共有801戶,人口近3000人,共有應一村、應二村和章進岙村三個自然村。坐落在括蒼山的支脈大泊山中,因全村地形猶如一隻栩栩如生的鳳凰,素有「鳳凰落地」的美譽。這裡山高林密,綠水環繞,村落依山而建,房屋錯落有致,似世外桃源。村中的應界坑文化中心,曾經是應界坑莘莘學子學文習武的地方,也是溫州亂彈老壽昌戲館演練的場所,是當年紅十三軍授印和秘密活動的據點,是歷代人才的搖籃。
泰順縣羅陽鎮瑞嶺村
羅陽鎮供圖
瑞嶺村,曾名石嶺,地處閩浙泰順、壽寧、福安兩省三縣交界處,翠屏環繞,溪水沿著翠意盎然的田野緩緩流淌。在如畫的風景裡,連片古民居群保持著完好的風貌,帶著光陰的氣息靜謐地坐落在此。這座古樸的村莊不僅有著優美的自然風光,而且具有著濃厚的人文氣息。
泰順縣泗溪鎮下橋村
泗溪鎮供圖
下橋村位於泗溪鎮西南方向,境內東、西、南、北四溪相交匯,素有「泗水迴瀾」之稱。境內山清水秀,風光秀麗,其姐妹橋馳名中外,被稱為「世界最美廊橋」。
泰順縣雪溪鄉橋東村
胡黎明 攝
橋東村地處泰順縣雪溪鄉,是雪溪鄉中心村,與國家級文物單位——胡氏大院僅一溪之隔。橋東村依山伴水,新落成的濱水公園和百米景觀碇步成了村民茶餘飯後散步的好去處,村莊環境進行了綠化整治,田埂道路進行了道路硬化,胡辛偉古民居、肥山嶺古道也進行了修繕,橋東村的整體風貌有了質的飛躍和提升。
泰順縣柳峰鄉墩頭村
柳峰鄉供圖
墩頭村曾是泰順通往福鼎的官道,歷史文化底蘊較為濃厚。墩頭橋建於道光壬辰年,至今已有180多年,清道光十二年(1832)重建,為單孔木平廊橋,該橋2005年被列為浙江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墩頭村有傳承100多年手工造紙術,屬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有雲嵐牧場座落高場自然村,是一座集牧業休閒體驗、養生度假、科普教育、創意農業於一體的省內唯一一座澳洲風情休閒度假牧場。同時,去年投入3000多萬元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治理建設,墩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來源:溫州發布
資料:永嘉縣委宣傳部、泰順縣委宣傳部、蒼南縣委宣傳部
製圖:胡安攀
編輯/版式:周斌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