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忽然看到一則題為「歌從黃河來:小阿鵬與娜日合唱《婚誓》,動情的演繹,感人肺腑」的視頻,於是靜心欣賞。
阿哥阿妹的情意長,好像那流水日夜響;流水也會有時盡,阿哥永遠在我身旁。
阿哥阿妹的情意深,好像那芭蕉一條根;阿哥好比芭蕉葉,阿妹就是芭蕉心。
燕子雙雙飛上天,我和阿哥(妹)蕩鞦韆;鞦韆蕩到晴空裡,好像燕子云裡穿。
弩弓沒弦難射箭,阿妹好比弩上的弦;世上最甜的要數蜜,阿哥心比蜜還甜。
鮮花開放蜜蜂來,鮮花蜜蜂分不開;蜜蜂生來就戀鮮花,鮮花為著蜜蜂開。……
熟悉的旋律,熟悉的曲調,走心的歌詞,質樸的情感,純真的誓言,就在一瞬間,氤氳蕩漾,蕩漾氤氳,讓人聽得、看得,如醉如痴,如痴如醉……
唯美的畫面,唯美的嗓音,唯美的情感。感覺,小阿鵬與娜日的演唱,聲音清純、清脆,心情愉悅、暢快,感情真摯、真誠,心靈純淨、空靈,如同天籟。
心潮澎湃,心旌搖蕩,餘音嫋嫋,餘韻繞梁……
其實,《婚誓》是一首六十多年前的老歌。
1957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曾經拍攝了一部叫《蘆笙戀歌》的電影。電影主要講述的是解放前,中國雲南省瀾滄江拉祜族少數民族的年輕獵手扎妥,面對國民黨反動派姦淫燒殺、蠻橫搶奪,而奮起反抗的故事。電影在展現少數民族人民抗爭民族壓迫的同時,還真實展現了拉祜族少數民族同胞淳樸的民風、特有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生活傳統,以及青年男女間的淳樸而忠貞的愛情故事。
這部電影的主題曲,就是我們所喜愛的《婚誓》。
《婚誓》是電影中男女主角表達甜蜜愛情的一首歌,是一首對唱情歌。歌詞借用流水的綿綿不絕、芭蕉的根葉連心、燕子的雙棲雙飛、箭弩的須臾不分和蜜蜂對花蜜的依戀,表達了青年男女間愛情的幸福、甜蜜,及兩人對愛情的忠貞和熾愛。歌詞淳樸,感情真摯,情懷靚麗。
《婚誓》,由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雷振邦創作。作為一部以拉祜族少數民族生活為背景的電影,其插曲旋律,主要取源於拉祜族民歌蘆笙曲調,原唱者實為長影樂團著名歌唱家吳穎、溫明蘭。
後來,耿蓮鳳和張振富,這對二重唱黃金搭檔,將《婚誓》演唱成經典版本。張振富的嗓音,洪亮飽滿,耿蓮鳳的聲線,則在柔美中又帶著些許的質樸。兩人的合作,巧妙掩飾住電影插曲的高音技術的穿透力,而在委婉、曼妙中,注入了充沛的情感,無限提升了歌曲的韻味,營造出更耐人回味的美感。
再後來,張也、宋祖英等多位歌唱家,繼續對這曲經典進行演繹,直至將這首歌傳唱成經典中的經典。
而今,一些新生代的民族歌手,例如白族小阿鵬與佤族娜日、彝族阿魯阿卓、壯族嚴噹噹等等,繼續進行著經典的傳唱,讓這首能夠直擊人們心靈的歌曲,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心目中,不斷生根發芽,讓民族文化越來越根深葉茂,生長成參天大樹。
《婚誓》純淨、空靈,如同天籟,直抵人的心靈,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永恆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