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句話在兩軍交戰時,可謂至關重要。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一位深入龍潭虎穴的女子,她被譽為「按住老蔣脈搏的人」。坊間有個說法,老蔣如果上午在重慶開會發脾氣,下午延安方面就會知道。
總理一席話,讓她茅塞頓開
沈安娜,1915年生於江蘇泰興縣城的一個書香門第大家族。小時候父親在家中設私塾,在父親的教導下沈安娜和銷售就能誦讀詩文,更重要的是她書寫速度很快,這為她日後打入國民黨內部奠定了基礎。她從小就很倔強,拒絕家人為她裹腳。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受到愛國運動的影響,同時為幫助姐姐擺脫包辦婚姻的壓迫,她陪姐姐離家出走,前往上海。後來在上海求學、謀生。
1932年,她考入上海南洋商業高級中學,結識了在中共特科從事秘密情報工作的中共黨員華明之。1934年,由於沒錢繳納學費,沈安娜選擇了收費低且學期短的中文速記學校。在她即將從速記學校畢業後,她在總理的指示和部署下,參加了國民黨浙江省政府速記員的招聘工作。
起初的她並不想去,因為她看到了國民黨對許多革命青年的殘酷鎮壓。最後,她的上級知道了這件事,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1935年,沈安娜通過考試,正式順利打入浙江省政府秘書處議事科。由於速記技巧嫻熟,她很快就受到時任浙江省省長朱家華的賞識。後來朱家華等人介紹她以「特入黨」的方式加入國民黨,開始了她的情報工作生涯。1938年8月,武漢保衛戰被擊潰,國民黨當局開始陸續撤回重慶。她到重慶後不久,被派到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處工作。
很快,她就擔任了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等重要會議的速記。從那以後,沈安娜在國民黨中央、政府、軍隊和特別部門的高層會議上擔任速記。「凡是老蔣主持的會議,沈安娜就是速記的不二人選。」厲華說。
由於在國民黨的官場中工作,她倍感壓抑。1938年,當她得知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要送走一批青年去延安後,她思想出現了波動。總理得知此事後,立即把她叫到辦公室,對她說:「這個秘密工作很重要,你應該從革命的大局出發,把大局放在第一位。黨需要你繼續在這個重要崗位上努力工作。」這句話,讓她茅塞頓開。
獲取重要情報,成為中共黨員
1939年1月,她被確定為國民黨第五屆五中全會的速記員,負責保存會議的有關文件。會上,老蔣發表了講話,沈安娜坐在離老蔣只有三、四米遠的桌旁。
在全會的小型軍事會議上,老蔣和軍方領導人精心策劃一個新的陰謀消滅中國共產黨,炮製了兩個反動的文檔,即《防止異黨活動辦法》(後改為《限制共產黨活動辦法》)和《關於共產黨的處置辦法》。她把會議正式通過的兩份反動文件發給了董必武和博谷。
國民黨第五屆五中全會以後,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每兩星期召開一次會議,她在會議上作速記。會議的主要議題是軍事頭目何應欽匯報的反共軍事部署。每次常委會的內容和朱家驊的講話,她都及時送到南方局。
就這樣,國民黨內部高級會議的內容和情報就不斷地送到延安。有時,老蔣在會議上作機密發言時,他總是說:「不要把這段話記下來。」但是她會小心翼翼地把老蔣的話記在心裡,並在休息的時候偷偷地寫下來。此時的她清楚地知道國民黨首腦每一次的脈搏跳動,她「按住了國民黨脈搏」。
1939年秋,南方局組織部根據她的表現,決定讓她入黨。1941年11月,老蔣又在召開的五屆九中全會上策劃新的反共陰謀。即將分娩的她得知會議及其重要時,堅持參加會議做速記。終於,她成功獲得報告稿以及《關於黨務推進的根本方針》等重要情報。
連夜傳回國民黨兵力調配計劃
1943年5月,她暫時兼任「新生活運動婦女指導委員會」的速記員,經常速記宋美齡的講話。解放戰爭期間,她在國民黨中部部收集了大量的軍事戰略情報,從未被曝光。
1946年3月,蔣介石連續兩次召開最高軍事會議,計劃在半年內打敗八路軍和新四軍主力,然後對該地區進行包圍和圍剿。會議還確定了軍事部署和兵力調配。她用速記符號仔細地記錄了這段文字,並在一夜之間翻譯整理,半夜由丈夫華明之把這段文字交給了上級吳克堅,並迅速送到了延安的中國共產黨最高決策層。總理對於這一時期的重要情報還給予了嘉獎。
與黨組織失去聯繫,承受巨大考驗
由於她和丈夫工作的特殊性,他們曾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1945年10月,經過三年的艱苦奮鬥,她和她丈夫與黨組織才恢復了聯繫。在此期間,雖然她經常在曾家巖50號、紅巖村附近,但由於特務對我黨機關的嚴密監視,他們只能過『家門』而不能進入,經受了巨大的意志考驗。
1949年,渡江戰役勝利後,上級通知她伺機脫身,最後她在解放上海的炮聲中回到了黨的懷抱,結束了14年的潛伏生涯。新中國成立後,沈安娜進入國家安全局工作,一直到退休。
2010年6月16日,沈安娜在北京病逝,享年95歲。去世前,曾指示女兒華克芳將自己省吃儉用的10萬元積蓄捐給母校江蘇泰興中學,設立獎學金。
沈安娜長期默默無聞,願意做一名無名英雄,值得每一位黨員和幹部學習。我們要像她一樣,應該拋開個人好惡,堅決服從組織安排,服從黨的工作大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不顧個人得失,不追求名利,在各自的工作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