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東地區,令美國最頭疼的國家就是伊朗,當前雙方的怨氣已經積累到了一個較高的程度,隨時都有可能引發成一場大戰。2015年,伊朗和伊核問題六國達成協議,伊朗放棄研發核武器計劃,同時伊朗可以和平享用核能。
但是好景不長,2018年美國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同時決定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去年美國在伊拉克的一處軍事基地遭到襲擊,導致一名美國承包商死亡;美國將責任歸咎於伊朗,隨後在今年1月炸死了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為了報復,伊朗對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進行了飛彈襲擊,美伊之間的戰火可謂一觸即發。
為了避免美國總統發動對伊戰爭,今年第一季度,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分別表決通過了戰爭權力法案,以限制總統未來對伊朗可能的軍事行動。然而該法案近日被送交白宮後,美國總統直接動用一票權力否決了該法案,稱這一法案帶有很強的侮辱性。
而在這之前,蓬佩奧還準備向聯合國施壓,要求延長對伊朗的武器禁運令。有消息稱,白宮正在聯合國安理會推動一項關於繼續延長對伊朗的傳統武器禁運的新決議。
針對蓬佩奧的言論,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如果美國延長該禁令,那麼伊朗將會實施「毀滅性的報復」行動。據了解,該禁令即將到期,而聯合國也計劃在今年10月份解除維持了多年的對伊武器禁運。
這邊伊朗發出最後通牒,那邊白宮就否決動武限令,雙方針鋒相對,難道兩國真的要走到最後一步了嗎?美伊之間會爆發大規模武裝的衝突嗎?
對於美國來說,其已經無法再去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尤其是針對地區大國伊朗。原因有三點,一是伊朗的核技術水平不明,美國不敢貿然發動一場針對「核」國家的戰爭。二是伊朗的軍事能力不容小覷,尤其是飛彈方面,一旦發動戰爭,美國在中東部署的軍事基地必然會在第一時間遭到毀滅性打擊,美國霸權將會不復存在。
美國打伊朗關係著美國未來的長期計劃,弊大於利。最關鍵的是美國現在陷入了疫情危機,根本無力再支撐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對於伊朗來說,作為地區大國,受限於自身的能力,因此對於美國的一系列不友好行為,伊朗並不敢做太過出格的行動,這一點從蘇萊曼尼被美國刺殺後,沒有開展大規模報復行動就可以看出一二。第二個原因是伊朗受到美國長期以來的制裁,國力遭到削弱,國內矛盾不斷加深,一旦開戰將會十分艱難,尤其對手是美國;
三是伊朗籤署伊核協議的本意是謀求穩定發展,希望能借放棄核武來換取西方解除制裁,讓國內經濟穩步提升,因此發動戰爭不是其根本訴求。更重要的是伊朗當前也正面臨著嚴峻的疫情危機,精力更多地被放在了抗擊病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