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和哲學負有多種永恆的責任,同時也是簡單的責任。——雨果(法)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909,閱讀約2分鐘
在中國東北有這樣一個地方,它位於俄羅斯和朝鮮的交界處。甚至有人說是琿春市。琿春市目前隸屬於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它位於吉林省的最東部。是中國唯一連接中俄朝三國的邊境窗口城市。與俄羅斯,朝鮮山水相連,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琿春其實是滿文翻譯,意為「漢茶」或「河漢」,引申義為「邊陲之地」。
琿春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27年,琿春文特布城就已經是高句麗的門城。隋唐時期,琿春的防川是「日本道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當時,唐朝的先進文化也是從這裡傳入日本的。
公元698年,渤海國成立,其中東京龍源府和慶州龍源郡的辦事處就設在現在的琿春。清朝建立後,這裡被打造成滿族的發源地之一,因此成為外人的禁地。1714年,康熙皇帝在琿春設立琿春同鄉會,不久在此建城。晚清時期,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東北地區的大量領土被割讓。1860年俄國通過《中俄北京條約》割佔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裡土地後,琿春面臨被割讓的危險。
1886年7月,都察院左副御史吳大成,琿春副都督艾克唐阿重新勘測東部邊界。在吳大成的努力下,他們與俄方籤訂了《中俄琿春東部邊界協定》,重新勘測了琿春地區的中俄邊界,並再次明確中國在圖們江上擁有無可爭議的出海權利。
不僅如此,在這次談判中,吳大成重新劃定了碑界,推進了「地球板塊」,為我國贏回了部分領土。「盤下土深一俄尺,中國約二尺三寸。四周地基用堅硬石料,挖深溝,填礫石,澆砂漿,以求經久不衰。」。宣統元年,清政府在琿春設立琿春廳,招人屯田,駐軍靖邊,設抗俄堡,修通道,設驛站。
1945年起,琿春的戰略意義逐漸被國家重視,先後更名為縣,市,城關區,一區等,1988年撤縣改市。3年後,琿春升格為國家對外開放城市。1992年3月9日,琿春被批准為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邊境城市。
近年來,由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來琿春市的俄羅斯人,韓國人特別多。走在琿春街頭,隨處可見來自朝鮮,俄羅斯的美女。他們中的一些人來這裡購買廉價商品,許多漂亮的女人希望嫁到這裡。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