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異種》應該是科幻電影中的另類,因為它不依託於各類學科的嚴格推理,而是完全構建在想像力基礎上,因此和歐美很多主流科幻片有著明顯區別。這部電影根據漫畫改編,也有著日本漫畫的明顯特徵,人設造型大膽、角色裝備浮誇、主體劇情奇葩,雖然是三池崇史執導,有著小慄旬、山下久治、菊地凜子、伊藤英明等等日本當紅影星參演,但依然逃脫不了評分低的命運。歸根到底,《火星異種》還是因為太讓人難以接受的劇情最終影響了口碑和票房。這部電影講述了2599年地球火星移民計劃,科學家實驗性的在火星投放了藻類和蟑螂改善環境,卻意外的導致了蟑螂的變異和大規模繁殖。為此,小慄旬飾演的本多博士決定讓一眾因為犯罪而判死刑的人前往火星,試圖讓他們試驗自己研製的藥物能否對抗異形蟑螂。光說這些可能大家沒有印象,一句話介紹就是本多博士研製了可將人變異的藥物給了死囚,並讓他們去火星對抗變異的蟑螂。於是在這種劇情下,我們看到了人類變換成的各種對抗蟑螂的昆蟲或動物,例如蝗蟲、甲蟲、蝴蝶等等,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腦洞。光從故事性角度來說,這種題材因為沒見過,作為科幻電影還是很有看點的。畢竟整個故事本身有感人的片段、高潮的結局、打鬥的場面、炫目的特效。但是當螳螂一出,對電影最初的幻想便隨之泯滅,因為電影中的螳螂造型太奇怪了。而且對螳螂的定義也太為簡單,前期弱成渣,一群被幾個人秒掉。後期突然變得強大,不僅擁有智力,還知道車輪戰術。最後結局,電影在不知如何收尾的時候,利用蝴蝶的粉塵爆炸結束,怎麼看都有點潦草,而在這種爆炸中,主角居然還能逃走、蟑螂居然忘記會飛、引起爆炸的居然是蟑螂首領自己開槍等等,都讓人匪夷所思。這就是漫改真人作品的弊端,如果完全照搬漫畫,必將導致劇情上的脫節,甚至無法服眾。除此之外,這部電影人物造型也是一個奇怪的點,一方面讓人印象深刻,甚至覺得很有意思。另一方面又太浮誇,看上去顛覆想像。尤其是幾位主角變異的時候,不僅會長出觸角、利爪,還可以自帶毒素,甚至具有昆蟲的特徵。山田孝之最後變成蝗蟲,因為用藥劑量太多而無法恢復,那一刻的造型真的說得上面目全非,再次感嘆日本人的腦洞。整部電影值得一看,對於能接受這種奇怪造型並沒有密集恐懼症的人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