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木
在我們的印象中,古代封建社會有嚴重的禮樂教條,尤其是對女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穿衣打扮方面,女子的身體更是不可以被他人看到,尤其是腳,被除了丈夫之外的男人看到是極大的罪過,更是產生了纏足的畸形審美。
但唐代女子可不一樣,女誡禁錮統統解除,無論是日常活動、服飾打扮、婚姻嫁娶,甚至是政治地位,唐代的女性都享受著空前的自由,女子可以像男子一樣走出家門,參加各種活動,甚至女扮男裝,搞仕途。
服飾方面更是大膽,深V領,半袒胸乳、若隱若現的輕薄上衣,胡裝、男裝都十分流行。
V領,袒胸透視裝
不可以裸露肌膚,不可以被男人看到……大唐女子可管不這些,衣服當然是怎麼開心怎麼好,怎麼涼快怎麼來!
唐代女子的服飾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衫、裙、披帛組成,而且不管是貴族婦女,還是平民百姓,無論社會地位高低,女子的著裝都少不了這三樣兒。
「上自宮掖、下至匹庶、貴賤無別」《舊唐書》
唐朝初年時,流行窄袖短衣,搭配一條高腰長裙,中唐後女子以體態豐腴為美,窄袖逐漸被寬袖取代,衣衫也被拉長。
並且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唐代女子時尚觀念越來越開放,上裝「衫」的領口也越來越低、有了深V領,甚至半袒胸乳。就如這個唐三彩仕女座俑,半袖深V領上衣,高腰長裙,時至今日仍然充滿時尚感。
盛唐時期女子著裝追求更透、更薄,範冰冰主演的《武媚娘傳奇》,因為女子服飾半袒胸乳而受到很大爭議,但其實這並非是電視劇為了博眼球,唐代女子的服裝就是如此「大膽」。唐朝詩人周濆的《逢鄰女》「日高鄰女笑相逢,慢束羅裙半露胸」,和方幹《贈美人》「粉胸半掩疑晴雪」等詩句皆是這這種著裝的讚美。
不僅如此,唐代女子還有更為「開放」的呢,女子不著內衣,僅用輕紗遮體,或露肩,或裸背,輕紗下是若隱若現的肌膚,唐代畫家周昉繪製的《簪花仕女圖》中,貴婦的衣裝半遮半露,流露出慵懶、性感,大膽的表現出了女子形態之美,如此大膽的穿衣風格並不會引起世俗異樣的眼光,因為這正是那個時代的時尚審美。
裙裝是女子的主要下裝,樣式多是高腰或束腰,色彩豐富,造型高雅,貴族女子的裙子上往往以金銀線繡著裝飾。短小的上衣加長高腰及地的長裙,如此搭配讓體態豐腴的女子看起來更加輕逸修長。
女著男裝、胡服裝盛行
開元天寶年間,女子著男裝開始盛行,女扮男裝之風從宮中興起,而後漸漸傳到民間成為普通婦女的服飾。男裝的特色是頭戴軟角幞頭,身穿圓領或折領袍衫,系上腰帶,腳穿皮靴,這種穿戴幾乎與當時男子的著裝沒有差異。
在當時,女子穿男裝就是一種時尚,太平公主便是引領女子穿男裝的時尚教主,據《新唐書·五行志》記載:
「高宗嘗內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帶、皂羅折上巾,具紛礪七事,歌舞於帝前」
高宗看到公主男裝的打扮並沒有生氣,反而笑著打趣道「女子不可為武官,何為此裝束在?」。
在封建社會,女子穿男裝可不只是奇裝異服這麼簡單,即便現在,孩子穿上「媽見打」的奇裝異服,家長即便不動手,但肯定少不了一頓數落,但在唐朝,女穿男裝剛剛興起之處,作為公主就敢穿男裝出席宴會而不被責罵,可見唐朝開放和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和包容度。
唐高宗時期,女著男裝還主要流行在宮廷之中,到了唐玄宗時,女子穿男裝就十分普遍了,有些女子直接穿丈夫的衣服鞋子,到了開元後期,貴族婦女還可穿著男裝遊於市井之中。
《虢國夫人遊春圖》中,前行第一人為女子,她面部細眉紅唇,紗質幞頭下挽著的是女子的鬢髮,但穿的卻是圓領窄袖袍衫,烏皮靴,一副男子裝扮。
除此之外,唐代人們還對胡服十分傾心,開元天寶年間,胡服在女子間十分流行,詩人元稹在《法曲》中描繪:
「自從胡騎起煙塵,毛毳腥羶滿鹹洛。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胡騎與胡裝,五十年來競紛泊」
胡服窄袖緊身,翻領,腰系革帶,頭戴「渾脫帽」,腳穿皮靴。唐朝時期十分流行「胡人文化」,吃胡食、娶胡姬,跳胡舞,化胡妝,胡服的流行也沒什麼奇怪的,陝西昭陵唐墓曾出土大量穿胡服的女陶俑,都是婦女崇尚胡服的真實寫照。
總結
在「萬國來朝」的唐代,社會經濟空前繁榮,四方文化交流融匯,服飾必然受到異域文化的影響。在封建禮教繁重的古代,大唐女子的著裝無疑是與傳統背道而馳的,女子們不在受封建禮教的束縛,坦然面對自己的身體,接受身體之美,流露出女性意識,成為中國千年封建社會的一段絕唱。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