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很強的先導作用,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在山區半山區面積佔到94%的雲南省,近年來「溜索改橋」工程徹底結束了山裡百姓依靠溜索往來的歷史,曾經出行困難的村民們也由此走進了「大橋時代」的新生活。
鸚哥溜索,這條雲南目前僅存的金沙江溜索,曾被稱為「亞洲第一高溜」,它橫跨雲南四川兩地,全長470米,現在它是遊客們體驗新鮮刺激的一個項目,過去卻是背靠大山、面向懸崖的2000多名鸚哥村村民最方便的出行工具。
蔣世學曾目睹村裡人過江時翻了船,被江水吞沒。1999年,蔣世學號召村裡人一起修建了鸚哥溜索。21年來,無論白天深夜,只要有人需要,他都會第一時間趕到。蔣世學操作溜索至今沒有發生過一次事故。
那時候,周邊群眾不僅上學、打工、就醫等都離不開鸚哥溜索,就連鹽巴、牛羊、磚瓦、家電等這些生活物資,也是靠著溜索一點點運進來的。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雲南考察,要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有效支撐雲南發展、更好服務國家戰略的綜合基礎設施建設。
幾年前,國家啟動了「溜索改橋」工程,鸚哥溜索被列入其中。2018年7月,與鸚哥溜索相隔幾百米的金沙江大橋正式竣工。一年後,大橋到鸚哥村約8公裡的引道也全面完工,並與鸚哥村到巧家縣城的公路連通。這個昔日閉塞的小山村終於打開了通往外界的大門。
蔣開先是蔣世學的小兒子,如今他來看望父母可以直接把車開到家門口。蔣開先是看著父親守護溜索長大的,也從小萌生了要改變家鄉交通面貌的夢想。
大學畢業後,蔣開先分入巧家縣交通運輸局。為了讓家鄉的道路能延伸起村村寨寨,18年來他跑遍了巧家縣179個行政村,先後參與修建了3000多公裡的公路和橋梁。
路通了,鸚哥村人迎來了幸福的新生活。外出打工多年的小金今年回家蓋了新房就不打算再走了,他覺得在家鄉同樣能闖出一片新天地。
如今,作為當地發展歷史見證的鸚哥溜索被保留了下來,未來它還將和旁邊的大橋一起向更多的遊客們訴說這裡的變遷。
截至2018年底,雲南省完成199座「溜索改橋」項目建設,佔全國總數的60.8%,受益人口近123萬人。
「十三五」期間,雲南省補短板、破瓶頸,交通運輸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1.14萬億元,是「十二五」的2.4倍,其中公路水路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保持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