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樓能手突擊虎,承受324公斤炮彈的後坐力,為何成為雞肋裝備?

2020-12-22 丹書戰史

突擊虎是二戰德軍裝備的一種特殊武器,它的作用是利用自身巨大的炮彈拆除建築物,其任務類似於加強版的三號突擊炮,它那324公斤重的炮彈幾乎可以摧毀戰場上所有的建築物,不過突擊虎的整體表現並不突出,在德軍中甚至有點雞肋。

突擊虎

前線迫切需要拆樓神器

其實早在二戰初期,德軍就注重步兵炮和突擊炮的裝備,在戰爭初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隨著戰鬥的深入,尤其是東線戰場上蘇軍拼死抵抗,德軍陷入了城市建築物的爭奪戰,一棟樓、一條小巷的攻佔,都要付出不小的代價才能攻佔。

這個時候,德軍感到自己手中現有的步兵支援重火力不足以應付這種局面,三號突擊炮和裝備短管75毫米炮的四號坦克,他們的威力太小,對於那些以高標準修建的建築物破壞力有限,而150毫米重步兵炮機動有限,防護不足。

三號突擊炮

與其花費大量時間、人力和物力去爭奪建築物,倒不如動用重武器,一棟一棟的拆除建築物,這樣反倒更省事。史達林格勒戰役期間,德國開始研發安裝150毫米榴彈炮的灰熊突擊炮,這種防護更足的武器走上戰場後受到士兵的喜愛,但仍然覺得威力稍有欠缺。

1943年8月,德軍提出了一種使用「虎」式坦克底盤,改裝重型突擊炮的方案,並在10月將一輛樣車展示給元首,衷愛重甲強炮的元首當即拍板批准,Alkett公司開始用前線回收的「虎」式坦克底盤進行修復生產,這種武器被命名為突擊虎。

灰熊突擊炮

突擊虎的結構並不複雜,直接在原有底盤上,在車體靠前的部位安裝一座固定炮塔。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一款合適的火炮,最初的計劃是安裝一門210毫米口徑榴彈炮,這種火炮無論從重量還是尺寸上都更加合適。

不過當時210毫米炮還處在研發中,設計師只好另尋思路,將目光投向了海軍用的一種火箭發射式的深水炸彈上,經過修改,一種380毫米口徑的大型火炮問世。其實這門炮更像是臼炮或者後膛裝迫擊炮,它發射裝藥量125千克的324千克重火箭彈,火箭彈採用2級動力模式,點火的時候主裝藥燃燒,將彈藥加速到45米每秒,第二步點燃火箭推動部,此時炮彈速度提升至250米每秒並飛出炮膛。

突擊虎

之所以採用這種發射方式,其原因是如果採用常規火炮的發射模式,380毫米火炮將產生連虎式底盤都難以承受的後坐力,巨大的爆炸也很可能將車內的成員震得口鼻流血。同時炮管採用內外兩層炮管,內層炮管又在管壁上鑽出一圈孔洞,這樣可以洩出一部分火箭發動機尾氣。

並不實用的突擊虎

突擊虎的總產量並不高,主要是因為缺少足夠的「虎」式坦克底盤,只能用回收的底盤,加上1輛樣車總共生產了19輛。作為一種特種攻擊武器,突擊虎還是比較成功的,然而它所處的時代已經不再適合它。

突擊虎

突擊虎在1943年年底生產,到正式服役並通過訓練形成戰鬥力,怎麼也要到1944年中旬了,它的首戰確實也發生在當年8月。此時的德軍距離投降不過幾個月時間,德軍整體上的戰鬥以防禦為主,已經沒有太多城市攻堅戰要打了,前線部隊更需要的是反坦克炮等常規武器,突擊虎巨大的威力變得多餘。

原本此時的德軍後勤就已經很艱難了,突擊虎這種特種裝備,彈藥、零部件等都需要「特供」,無論它到哪兒,都會加重那裡軍隊的後勤壓力,只會將問題複雜化。

突擊虎

突擊虎在某些特定場合也許能夠取得一定的戰果,但就總體而言,前線士兵恐怕更希望來的是「虎」式重型坦克。

和其他裝甲武器一樣,突擊虎也同樣面臨維護困難,缺少燃油的尷尬局面,原本設計中的拆樓功能,只在華沙露了一手,其他時候都是打醬油。

突擊虎

二戰後戰爭武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常規的戰爭中仍然面臨建築物的困擾,像突擊虎這樣的拆樓神器依然存在,最著名的莫過於俄軍目前仍裝備的「鬱金香」自行重型迫擊炮,但它同樣作為一種特種武器而存在,服役數量並不多,和突擊虎有異曲同工之妙。

相關焦點

  • 突擊虎
    是一種自行重迫擊炮(臼炮),主要用於城市巷戰,設計思想源自於1942年秋史達林格勒的殘酷巷戰,其裝備了擁有巨大殺傷力的380mm臼炮,對固定的工事建築物擁有巨大的破壞力。4主炮威力突擊虎最大特徵是車身前部裝備的一門380mm Stu M RW61 L/5.4臼炮,身管長度僅為5.4倍口徑,這種「矮腳虎」的尊容,在世界反坦克炮中是十分罕見的。更絕的是,它的炮管有兩層,可以更換燒蝕重的內層炮管。這是由於迫擊炮的膛壓較低才能行得通的。
  • 主要用於巷戰 坦克 體積小 能量大 難怪稱為突擊虎
    「突擊虎(Sturmtiger)」,又叫「強虎」。是一種自行重迫擊炮(臼炮),主要用於城市巷戰,設計思想源自於1942年秋史達林格勒的殘酷巷戰,其裝備了擁有巨大殺傷力的380mm臼炮,對固定的工事建築物擁有巨大的破壞力。
  • 來自突擊虎車長的咆哮
    而在所有的德軍武器中,外觀最為奇特的不是虎王、獵虎或獵豹,一款炮管可以塞人的武器——「突擊虎」才是最為奇特的存在。早在1942年期間,德軍受困於史達林格勒的慘烈巷戰中時,希特勒和德國軍工人員就有一種想法,既製造一種攜帶大口徑火炮的武器,用以在巷戰中提供支援。
  • 二戰重武器:「一發入魂」的虎式突擊炮(突擊虎)
    德軍裝備的各型火炮很難有效和徹底的消滅建築內的蘇軍。「虎式突擊炮」樣車側面觀,可以看到負重輪輪緣上的橡膠圈「突擊虎」原計劃裝備一門210mm榴彈炮,但經軍工部門評估後這一目標在當時無法實現,後武器改換為40年代初德國海軍研發的用於發射深水炸彈的380mm火箭發射裝置
  • 1945年,被突擊虎重炮驚到的美軍,拿出捲尺測量炮管口徑
    突擊虎自行重迫擊炮誕生於1944年,上方是一門380mm口徑的臼炮,而下方是虎式坦克車體。因為繼承的是虎式的風格,所以被稱為「突擊虎」。 圖為突擊虎的炮彈,重324kg,士兵搬動並不容易,平時得靠車體尾部的小吊機搬運。這麼重的炮彈打出去,破壞力可想而知,當初突擊虎就曾創造過一枚炮彈炸毀三輛謝爾曼坦克的記錄。
  • 二戰德軍重武器:「一發入魂」 虎式突擊炮(突擊虎)
    大約20年前,在玩即時戰略遊戲「突襲」時,對德軍的「突擊虎」留下很深的印象,當在遊戲中聽到它炮彈出膛的巨大轟鳴聲,看見帶著弧線的炮彈軌跡,就知道對手的陣地要「遭殃「了。在寸土必爭的史達林格勒殘酷巷戰中,蘇軍隱藏在城市各處經過加固強化的鋼筋混泥土建築和堡壘中頑強抗擊,德軍裝備的各型火炮很難有效和徹底的消滅建築內的蘇軍。
  • 末日的瘋狂,難以扭轉敗局的「突擊虎」自行火炮
    在被驗證可行後,德軍在虎式坦克的底盤上安裝了Raketenwerfer-61 380mm重型火箭炮,這種威力巨大的短管火炮配合兩種不同作用的炸彈,可以讓「突擊虎」打巷戰跟拆遷一樣簡單。1944年9月,歷史上僅有的十八輛「突擊虎」全部裝備部隊,之所以只生產了這幾輛,是因為最後一輛「突擊虎」剛出廠,盟軍的飛機就將負責生產這種戰車的Alcatel工廠炸成了平地。再加上彼時的德軍在戰場上已經是山河日下,這款威力巨大的戰車因為其緩慢的生產速度和僅能在巷戰中發揮巨大作用的單一特點顯然不足以成為德軍仰仗的「神器」。
  • 全世界只造了19輛,單車重65噸只攜帶14枚炮彈,威力堪比轟炸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打造了一款名為「突擊虎」的重型自行迫擊炮,主要用於在城市環境下作戰。有人稱「突擊虎」的打擊威力僅次於轟炸機,可見這款武器的毀傷性有多大。「突擊虎」重型自行迫擊炮裝備了一款380mm口徑的臼炮,殺傷力巨大,它還攜帶一挺7.92mm機槍,全車自重68噸。
  • 「突擊虎」的超大口徑,從炮管裡上下坦克不成問題,車長緊急制止
    為此,「突擊虎」車長多次咆哮著警告手下,不允許從炮管裡上下坦克。 但這麼做也有不足,比如精度與射程達不到理想效果,再者一發炮彈有340公斤重,發射完一發就需要抓緊時間裝填,裝填過程需要乘員從車中下來,在液壓工具的幫助下完成這一過程,這樣算來其發射速度就成了八分鐘一發
  • 史達林格勒使德軍製造「突擊虎」,但因其致命缺陷,再無用武之地
    而恰恰隱匿在其後面的狙擊手和反坦克火炮讓德軍吃了不小的苦頭,痛定思痛後,德軍決定還是走他們武器研發的老路,再製造出一種威力更強的武器。雖然在該戰役時期並沒有研發出這種武器,但隨後德軍愈發的明白一門強有力火炮對於城市攻堅戰的重要性,之前德軍有這種想法還是在二戰初期曼施坦因面對蘇聯的「鋼鐵洪流」時,提出的一種反坦克炮設想。在1942年,由阿爾克特公司研發的「灰熊」突擊炮應運而生。
  • 一炮一個蘑菇雲毀天滅地的突擊虎
    在這個背景之下,開發重型步兵支援突擊炮就成為急需上馬的項目。德國人先後打造了33B突擊步兵炮和灰熊式突擊炮,兩者搭載的都是一百五十毫米的步兵炮,分別以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作為底盤。其中的灰熊式表現就很不錯,但是德國人認為依舊不夠,還希望更多,提出了製造裝甲更厚,火力更強的突擊炮的要求。要知道,這個灰熊式護甲厚度已經達到了一百毫米,還要再厚,火力還要再大。
  • 陸上420毫米巨炮:炮彈820公斤能飛1分鐘
    【話說軍世】相比較於二戰時代的坦克裝甲突擊,飛機漫天轟炸,一戰時代的重火力還是以火炮為主,大家都不約而同的擴大火炮口徑,製造能夠投射巨大彈丸的陸上巨炮。
  • 炸飛坦克的RPG:到底是火箭筒,還是無後坐力炮,傻傻的分不清
    而無後坐力炮則明顯不一樣,無後坐力炮的炮彈是依靠它的發射藥在無後坐力炮發射筒內燃燒產生壓力把炮彈打出發射筒的。它配備的發射藥會在發射筒內瞬間劇烈燃燒,產生大量火藥燃氣,一方面推動彈頭髮射前進,另外一方面則向發射筒後部噴出,以抵消推動彈頭前進的那部分火藥燃氣的後坐力,它在發射時後坐力非常小,故而得名無後坐力炮。
  • 英國戰列巡洋艦第二型主炮:炮彈567公斤,海戰中瘋狂「挨揍」
    【話說軍世】在戰列巡洋艦稱為了新銳戰艦之後,英國皇家海軍建造建造了無敵級和不倦級兩型,並在戰列艦進入了超無畏艦後,開始建造裝備更大口徑主炮的戰巡,也被不少網友調侃為「動物園」。英國戰列巡洋艦第二型主炮:13.5英寸主炮,炮彈567公斤1909年,英國開工了獅級戰列巡洋艦的首艦,雖然這型戰巡的設計中,出現了「要速度還是要裝甲」的爭論,但是主炮口徑的提升,還是沒多少爭議,獅級裝備的是Mk-V型艦炮,四座雙聯裝主炮塔,口徑為13.5英寸(約343毫米),身管45倍徑。
  • 美軍大規模採購「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將成為排級標準裝備
    M3E1是84mm無後坐力炮,發射時部分火藥燃氣從後方噴出,這樣產生的反作用力可以抵消大口徑火炮的後坐力。儘管M3E1並非真正的「無後坐力炮」,同時從後方噴出的火藥燃氣會產生巨大的危險區域,如果噴口後方有障礙物,火藥燃氣可能被反彈造成炮手受傷(這也是無後坐力炮在很長時間被認為是落後武器的依據)。如果不使用特殊彈藥,士兵將無法使用這種武器在室內射擊。
  • 美軍裝備全球最小無後坐力炮,重量14公斤單兵肩扛使用
    並不知道還有一款「古老」的反坦克武器:無後坐力炮。這種武器使用的年代估計與火箭彈一樣久遠,但是無後坐力炮的威力大於火箭彈,但是其便攜能力不如火箭彈,必須車載使用或用於陣地防禦作戰,但是其射程可以達到1000米。中東戰爭中,無後坐力炮的使用最為平凡,是火箭彈使用量的2倍還多。
  • 對越作戰解放軍步兵的經典武器---65式82毫米無後坐力炮
    1967年設計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現在仍有裝備部隊。它同時取代作為營屬炮的52式57mm無後坐力炮和作為團屬炮的56式75mm無後坐力炮,被取代的兩種火炮分別是仿製美國M18型57mm無後坐力炮和M20 82mm無後坐力炮的產品。
  • 經典謠言解析:中國K8戰機受不了空中打炮後坐力,須降低射速?
    K8的吊艙安裝拆卸非常方便,與機體之間僅依靠兩個懸掛接頭和一個電纜插頭相連,可以攜帶80發炮彈  對於K8的航炮吊艙,多年來軍迷圈中一直有一個流言:為了減少後坐力,讓飛機結構可以承受巨大的後坐力,K8的機炮進行了改動設計,降低了火炮的射速。  這個流言不完全真實,K8的火炮確實是特別改進的低後坐力型號,但射速沒有降低。
  • 「吃雞」突擊步槍後坐力排行中,AK竟排第三,榜一戰神都壓不住!
    在和平精英吃雞遊戲中突擊步槍因其性能好,所以受到了很多玩家們的喜歡,可是有一些突擊步槍在吃雞遊戲中受後坐力的影響,所以在遊戲作戰中使用起來難操控,那麼大家是否知道吃雞遊戲中後坐力最大的突擊步槍是誰?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吃雞遊戲突擊步槍後坐力排行中,AKM突擊步槍竟排第三,榜一戰神都壓不住!
  • StG-44突擊步槍:二戰德軍制式裝備,戰後中間威力步槍的鼻祖
    二戰時期,德國陸軍的步兵槍械,門類非常齊全,裝備品種也極為豐富,8發彈匣手槍、5發彈倉手動步槍、10發彈匣半自動步槍、30發彈匣自動步槍、32發彈匣衝鋒鎗、50發彈鼓或300發彈鏈供彈的輕重機槍等均有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