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本人對韓戰的這段歷史比較感興趣,所以對於韓國這些年拍的這類題材電影,幾乎看了個遍,但唯獨想把這部可圈可點的電影提出來與大家分享
故事背景是在1953年,韓戰已臨近尾聲,雙方在板門店已經為了頗具戰略優勢L高地進行過無數次談判了,各不相讓,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導演給談判的朝方軍官的扮相,簡直就是一個流氓大反派,導演!咱們不帶這麼黑同胞的吧
為了這個L高地,談判桌上可以唇槍舌劍,但戰場上卻要真刀真槍的拼個你死我活了,今天被韓方佔領了幾天,過幾天又被朝方奪去,就這樣反反覆覆在搶與被搶之間交替,這個高地誰都無法牢牢佔領,
在這期間,韓國方面發現有朝鮮的信件是由攻打L高地的鱷魚中隊通過軍方郵件寄往韓國後方,高層懷疑鱷魚中隊有內奸,迅速指派軍中防諜隊的姜恩彪(申河均飾)前往調查,
原來經過長時間你來我往的拉鋸戰中,雙方官兵已經非常厭惡這樣的戰爭了,
有一次在無意中發現一個可以為雙方帶來快樂的互動遊戲,就是韓方在高地坑道裡埋下一些煙,巧克力,陣地歸北方後,而他們就埋下一些酒,火柴做為互換,次數多了,就埋下信件,照片,讓對方寄往因為戰爭而南北相隔的親人,
這樣的方式也成為了彼此的一種精神慰藉。在反反覆覆經過無數次高地爭奪戰後
終於熬到了停戰的這一天,但是停戰協定籤署後,要在12小時後才能生效,雙方高層都想要最後發起一場猛攻,佔領L高地,這些政治戰爭下的棋子們,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儘管所有人都不想再戰了,也只能被迫繼續戰鬥做出犧牲……
這部電影傳遞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反戰以及在殘酷戰爭中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中間穿插了從浦項撤退時,由於登陸艇太小,容不下那麼人,只能犧牲小部分人,如果大家都要登船,那就一個都走不了,無奈之下一等兵申日英(李帝勳飾)拿著機槍痛苦的掃射強行登船的那小部分自己的戰友這樣才得以讓大部分人活下來,
另外一段由於傻逼隊長的錯誤的指揮,導致被大量的解放軍團團圍住,最後還不下令撤退,無奈之下被中尉金秀赫(高洙飾)爆頭擊斃,由於撤退及時,這樣才保住了鱷魚中隊大部分人,設計這樣在軍中向上司開槍的橋段,好像美國電影都不太敢這麼拍
我不太認同導演在這部電影裡把朝方的官兵形象上刻畫得那麼猙獰,猥瑣
這場摻雜了太多政治因素的戰爭,很難說誰對誰錯,朝韓雙方都是二戰後美蘇這兩大國博弈下的犧牲品,而且導演做為一名藝術創作者,立場應該是中立的,這樣對朝軍的形象設計,呈現給觀眾只會加深兩國同胞之間更大的誤解,
電影中有些地方在模仿美國電影《拯救大兵瑞恩》如被炮彈炸得斷手斷腳的士兵卻還在走的畫面,和最後姜恩彪把刺刀慢慢地堅定的刺向朝鮮女狙擊手的胸膛,大部分鏡頭也同樣都是採用手提攝影機的拍攝手法,
但是戰爭場面的特效還是做得很棒,難怪當年馮小剛的《集結號》也是找的韓國團隊製作特效,
如果非要找這部電影的毛病,當然也能找出不少,狗血橋段有些多,還有些刻意煽情,但是整體效果還是很不錯了,縱觀亞洲,能拍出這樣水準的戰爭電影,也只有韓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