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亞鄰國內重要的商用車企業,多年以來,現代商用車對於我國國內的商用車市場都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在21世紀初,現代商用車就通過聯手江淮,通過技術引進,意圖打開中國商用車市場,但幾經嘗試之後現代商用車與江淮最終分道揚鑣。
然而國內商用車不斷高速發展的情況,使得現代商用車決定重返國內。於是在2013年,現代商用車聯手四川南駿,成立了合資公司,並在2014年正式推出由該合資企業生產的現代創虎牽引車。雖然創虎的銷量並沒有能達到國內主要廠商的核心產品相比較的水平,但在某些工況上仍有一定的銷量。
前言
將討論回歸到模型上。四川現代對於周邊產品的推銷似乎不感興趣。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整個四川現代的模型產品線僅僅是控制在兩款創虎重卡、一款盛圖輕卡,還有一款康恩地中型客車模型的這個範圍,並且還都是非主流的小比例。直到最近,才推出了少量的1:24比例現代創虎牽引車模型。
並且由於受到主機廠的嚴密監管,這款模型僅有少量被流出,筆者有幸能收藏到這款模型,並在此給大家作分享與評測。
外觀
作為目前現代商用車的旗艦重卡車型,創虎無論是在技術使用還是尺寸上都是完全處於中高端重卡的區間的。尤其是創虎上市的時間,正好處在國內中高端重卡快速發展的時間節點上,一部分的設計也算是引領了那幾年的潮流:前面罩上大面積的中網設計,搭配多條鍍鉻橫幅,使得前臉具有十足的層次感,但也有人覺得這樣的設計稍顯繁雜;轉角處的的大結構導流槽也是那幾年東亞卡車行業非常普遍的設計,為了就是能讓氣流被約束起來更平滑地通過車輛駕駛室側面,達到梳理氣流的效果同時也能借用氣流清潔駕駛室側面。
側面看過去,駕駛室也是非常接近歐洲系重卡的風格,較寬敞的臥鋪區域,還設置了駕駛室側面工具箱,使得隨車工具能獲得更多更獨立的空間被儲存。同時,經過特別設計的發動機進氣管也很好地被隱藏進駕駛室側背面的結構內,使其非常和諧地出現在駕駛室外表結構上,這也能使得創虎的載貨車車型不需要額外的空間預留給進氣管道,從而能流出更多的長度和空間給上裝部分,增加上裝容積。
駕駛室背面的結構處理也非常有設計感,類似」V」型的設計將臥鋪窗融入進整個設計之內,使得臥鋪窗的出現不顯得突兀。
駕駛時前額位置,創虎並沒有過多繁雜的線條,顯得較為平滑,也更符合目前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前額部分有黑邊白底的現代」HYUNDAI「英文標識,識別度很高,也與國外的產品設計相同。
車頂和導流罩的設計比較特別。為了預留空間給天窗,導流罩的結構變成凹形。喇叭也僅在副駕駛側有,主駕駛側僅有天線。
前遮陽罩上面也同樣沒有設計多餘的結構,僅在兩側保留了兩條銀色飾條,還原了前遮陽罩的鉚釘結構。實車上面這是LED示寬燈,模型上並沒有完全還原,雖有不足但不至於非常粗糙。
模型的後視鏡使用一體式後視鏡外罩,與實車一致。在實車上這種設計能降低風阻,在模型上則可以減少後視鏡開模時因為結構複雜而帶來的成本影響。
兩個照地鏡也有不同的噴色,側照地鏡與車身一致,都是香檳金色噴漆,而前照地鏡則為黑色,亦與實車一致。
前面罩上創虎使用大面積的黑色作為底色,並輔以4條鍍鉻飾條進行橫向裝飾。這使得前臉非常有層次感,且橫向鍍鉻飾條也能在視覺上增加車輛寬度。只是飾條的數量稍微繁多,且沒有與現代標誌做出區別,使得標誌有點被蓋過風頭的感覺。
前面罩在中網區域做出了完整的鏤空設計,這是值得表揚的設計,還原很到位。不過也有人覺得四條飾條過於繁雜,使得設計誇張。兩側則是前文提到的導流槽,但根據近兩年最先進的商用車設計思維,設計了導流槽反而會使得油耗增高,這也使得多款歐洲系重卡取消導流槽設計。
前保險槓的面積並不大,大燈與中網的結構已經基本佔用掉前保險槓超過一半的面積。細節來看,前保險槓的中網也作出了鏤空設計,能較為清晰地看到底盤前部的設計。車燈內反光碗、燈珠與下方LED燈的結構細節也被有所還原,相當細緻。而根據結構的刻畫,創虎的前保險槓應為多段式前保險槓,能夠在前保險槓出現部分結構磕碰損壞之後進行小範圍等調整和更換,這也能降低維護的成本。唯一的小遺憾應該是車燈側面的小導流槽並沒有還原,而是被車燈結構所遮掩。
掀起前面罩,這處的結構使用「大狗腿「支撐,能避免一定程度的破壞。面罩底下可以看到駕駛室前部的結構,代工廠的還原度很高,將一些線束的細節都做了出來,甚至連在模型上沒有任何用處的前駕駛室氣囊結構與前面罩液壓支撐杆也基本還原了出來,並做好了分色,只是沒有完全還原實車上的設計,這是非常少見的。由此看來,現代商用車對於創虎模型的要求代工很高。
來到側面,設計就要比前面簡單不少。駕駛室側面上部僅有一條槽沿著駕駛室頂部的設計緩慢上升,但卻莫名其妙地在導流罩上被截斷。
側車窗部分也很有某款歐洲系重卡的影子,當然現代多年以來也一直致力於通過技術引進來獲得提升,如果有類似的情況也是合情合理。前面罩結構處的的線條也有長距離延伸至車身側面,中網之間的線條延伸至側窗下沿,側窗之後的線條大角度上升並與上沿連接;導流槽的線條則延伸至側窗下方的區域,並一直延伸至導流罩處逐漸消失,兩組線條的搭配使得側面的視覺不至於太下壓沉重。車門下沿下探至第二級踏板處,也能夠減少側面風阻。
導流罩的設計也有一點亮點,通過衝壓時預留結構,在導流罩上留下了一個現代的標誌,這也是一個很不常見的設計。右側的工具箱受進氣管道的影響,箱門面積有所縮小,但這樣的設計能夠間接增加廂式車後部上裝的長度,這也是一種合適的取捨。
車門上也有側標,標註了「P520 255」的數據,表明這是一款使用520馬力2550牛米扭矩發動機的車型,然而實車的扭矩數據並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車門把手與車身一樣同色處理,並基本做出了結構,然而很可惜的是並沒有做出鏤空,使得車門不能通過使用開門撬棒進行車門打開的操作。
駕駛室後部的「V「型設計能極大地增加辨識度,使得車輛在背後就容易被辨識。後部結構的還原也非常徹底——導流罩的固定結構,駕駛室後部的支撐結構,主駕駛側的登車扶手,都悉數被還原。
後窗的面積不大,但可惜視線被這個溫馨提示所遮擋的,內容為提醒模友在抬起駕駛室時注意前面罩的打開,避免損壞。
前文提到,發動機空濾進氣管道是半隱藏於駕駛室結構內,但從其他角度來看,模型上的這處結果並不是與駕駛室側面的結構連通。
內飾
打開車門,創虎模型的細節依然算是上乘。車門儲物格、車門襯板、車門把手和車窗按鍵都進行了分色,車門的音響處也做出了基本的還原,細節滿滿。
登車踏板上的防滑結構也有所表現,並且實車上由外向內收的設計也有所還原。
內飾的細節做工也算是國內模型的中上水平,儀錶盤的刻畫,方向盤的刻畫,中控臺按鍵、剎車把手的還原都是挺仔細的,畢竟這些結構,由機械生產之後仍需要大量的人力進行細節的修繕,是非常體現主機廠對於代工廠要求的。
內飾的其他部分,諸如臥鋪襯板結構、副駕駛中控臺結構的還原細節,也是做得較為詳細。
總之,創虎模型的內飾做工水平,達到了實車所處在的產品水平,確實是適合收藏的。
底盤
創虎的實車是使用現代第三代Powertec的發動機,根據模型門標上的數據,模型所還原的實車發動機為13升版本,最大功率520馬力,最高扭矩2462牛米,這個數據與門標上的「255「有一定差距。
模型的發動機細節相比於國內部分競品的模型也是更優,進氣歧管以及一些發動機線束管道的細節都有很好的還原,細節做工不差並且比較皮實。只可惜發動機缸蓋上方並沒有一些品牌標識,有所遺憾,也不符合模型的宣傳要求。發動機底部的油底殼結構和前橋的結構還原也非常精細,值得稱讚。
駕駛室後龍門架上的細節還原也做得不錯,與前部呼應的氣囊結構,以及掛車連接氣路的結構,細節到位且不易損壞,很適合擺放。
底盤中部有較大面積的踏板結構,作為操作平臺。防滑結構的還原做得很好,還有後處理上方也做了防滑結構。
可惜左側的油箱的加注口還有加熱線束並沒有做好分色,帶有一絲的不完美。底盤右側則是電池盒、氣罐整合體以及後處理系統。從底部看上去,變速箱的細節做得也是很精細。
同時傳動軸也沒有偷工減料細如棉籤,各處細節來看,現代商用車作為主機廠確實對代工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後擋泥板採用塑料材質的整體結構,但並沒有做出很多細節。倒是尾燈處的保護結構很到位。
細節上能看到,模型的後橋連接螺絲是正向固定在大梁上的,與國內其他的模型都有所不同,這樣的結構也可以通過上緊螺絲來達到提升橋的效果。
大梁上也有一些能輔助掛車連接/卸載的斜體結構,與實車可能需要面對的甩掛工況非常吻合。但大梁末端的氣罐結構連接就不是那麼順眼了。
創虎使用的車橋都是現代商用車自己的「岱摩斯「品牌產品,速比多選且較低,更適合長途標載工況的運輸。
外包裝
創虎的外包裝設計與國內眾多廠商一樣,都是實車圖外加宣傳標語,並沒有什麼十足的亮點。包裝盒印刷的銀色版本創虎也有被製作成模型,不過比這更偏愛香檳金色因此捨棄了銀色。
後記
現代商用車多年來一直希望能夠在國內的商用車市場分得一杯羹。但之前與江淮的合作不成功,使得他們吃了不少苦頭。重返之後的現代商用車也並沒有十足的能力能夠挑戰多款自主品牌重卡的地位,依舊尷尬。不過從模型的細節上還是能看得出現代商用車還是希望能用好產品打動準車主的心的,只是不知道實車也是否有如模型一般的實力。
圖文:GK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