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李登輝死後,吹捧他的都是什麼人?)
李登輝星期四晚上病亡,對他的評價迅速從不同角度匯集到網際網路上。在臺灣,國民黨長期對手民進黨的「總統」蔡英文給出的評價要遠高於國民黨前「總統」馬英九給出的評價。而李登輝是在國民黨中一路走上政治巔峰的,他對國民黨的背叛折射出他的政治操守是如何沒有底線。
挺李登輝的那些聲音,都重點吹捧了他對臺灣民主的貢獻。他們的論據就是他開啟了「臺灣總統」的一人一票選舉,並且成為了臺灣第一個「民選總統」。西方媒體在突出這一評價的同時,還欣賞地談及他謀求臺灣的「主權地位」,鼓勵人們從說自己是中國人改為大聲說「我是臺灣人」。
然而李登輝恰恰是把臺灣民主與「臺獨」進行綁定推廣的,臺灣進行第一次「總統直選」的1996年前後,爆發了兩岸上世紀80年代緩和關係以來的第一次嚴重危機,他是通過在平靜的臺海攪動驚濤駭浪而成為臺灣首個「民選總統」的。
李登輝給臺灣民主種下了分裂祖國的根。以後民進黨在選舉中不斷佔據強勢,都是通過激化兩岸對抗實現的。這樣的民主在大方向上錯了,走上了對抗中華民族共同利益的邪路,成為島內分離主義勢力和美國及西方反華勢力的重要槓桿。
李登輝本人曾經主張兩岸統一,反對「臺獨」,但他後來被稱為了「臺獨教父」。他開啟的臺灣「民主進程」就是服務於這一令人瞠目的變化,回頭看,為了打破當年國民黨對統一中國路線的堅持,他是用民主方式煽動民粹實現了這一顛覆。
民主本身是好東西,但李登輝推動的臺式民主從一開始就被「臺獨」劫持了,所以臺灣這些年的政治主線並非純粹的民主,而是披上一層民主外衣的「臺獨」。李登輝從一開始就篡改了民主,從他開始,兩岸進入漸行漸遠、危機和對抗取代發展合作成為臺海局勢主線的動蕩時代。
對李登輝的吹捧完全是從美西方立場和臺灣部分勢力利益角度出發的。美國和西方最終不會記得李登輝,至少在他病亡消息發出的最初幾個小時裡,西方主流媒體的首頁幾乎都看不到相關消息。能夠長時間記住李登輝的只有包括臺灣民眾在內的中國人社會。
李登輝無疑是中華民族的罪人,他製造的臺灣政治上的轉折極大增加了中國崛起的阻力,更新了美國打壓中國的抓手,也置臺灣於長遠的戰略風險中。
臺灣決無「獨立」可能,越來越強大起來的中華民族不會給這種野心兌現的機會,統一是兩岸的共同彼岸。如果「臺獨」走火入魔,最終只能帶來他們自己的毀滅,歷史不會提供第二種選擇。
李登輝把臺灣推向了一條絕路,用畸形的民主幫著「臺獨」飲鴆止渴。這個人一定會在中國歷史中遺臭萬年,因為他在國家統一和分裂的大是大非上站到了中國人歷來認定的首惡的那一面。
有人說,還有臺灣歷史呢。錯,不會有臺灣歷史的,只會有中國歷史之下的臺灣地方史。決不會給分裂者提供廟堂,十分複雜的中國歷史中,這一點格外清楚。
最新進展
國臺辦回應李登輝病亡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31日訊 臺灣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30日在臺北病亡,終年97歲。對於李登輝病亡,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今日(31日)應詢表示,我看到了這條消息。我要強調的是,「臺獨」是一條走不通的絕路。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歷史大勢,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
延伸閱讀
李登輝病亡,蔡英文表「不舍」,吹捧:他的離世是臺灣的莫大損失
臺灣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因肺浸潤感染嚴重肺炎,再加上本身患有心臟病,一直到日前都未出院,已住院長達近半年的時間;今30日晚間於臺北榮民總醫院病亡,終年97歲。對此,蔡英文辦公室隨即發布聲明說明,蔡英文表達最深哀悼與不舍,並指示蔡英文辦公室及相關部門全力協助家屬辦理治喪事宜。
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蘇嘉全表示,蔡英文聞訊表達最深的哀悼與不舍,也期望家屬節哀,蔡英文認為李登輝在臺灣民主歷程上的貢獻無可取代,他的離世是臺灣的莫大損失。蔡英文也指示蔡辦及相關部門全力協助家屬辦理治喪事宜,務使治喪儀典哀榮隆重。
蘇嘉全說明,1988年李登輝繼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即終止動員戡亂、廢除臨時條款,也啟動「修憲」,推動立法機構全面改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直接民選,並在1996年當選為臺灣地區第一位民選領導人。在李登輝的任內,臺灣開創今日「民主政治」的基礎格局,終成為所謂「亞洲民主典範」。
蘇嘉全強調,李登輝是大家永遠的「阿輝伯」,相信臺灣人民將永恆懷念他的貢獻。